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忠诚·奉献”——我们的“老民警”——铜陵市公安局铜官分局民警事迹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09-22 14:44:05

编者按:如果把公安工作比作除暴安良、维护稳定的战车,那么派出所一定就是带动这架战车策马飞舆的战马。而在铜陵市公安局铜官分局各派出所,有这么几位“老民警”,他们曾把美好的青年、充实的中年都奉献给了公安事业,如今依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地在基层一线为公安工作发热添光。他们是公安民警“忠诚·奉献”最凝重的一侧缩影,他们是公安事业中“最可贵的人”!

王国庆:值班时,我最怕接到护工的电话

“笃、笃、笃”几声不紧不慢的敲门声,王国庆节奏把握的很娴熟,“谁啊?”稍显不耐烦的问话之后,开门的是一位正在匆忙做晚饭的主妇。“您好,非常不好意思现在打扰您,我是杨家山派出所的民警,正在开展‘一标三实’采集工作,就占用您几分钟时间,能不能配合一下?或者约个时间我明天再来? ”笑眯眯地王国庆的这几句话,让这位主妇按捺下了不耐烦,顺利地配合了采集。走出楼道,王国庆畅快地呼了一口气,“终于把这户采到了,这栋楼完工。 ”他露出了胜利的笑容。“这样加班加点的工作,遇到群众不配合的情况,会不会特别委屈? ”“不会,现在人大多工作忙、压力大,有点情绪,能理解。 ”王国庆边说又匆匆走向后一栋楼。


王国庆,1959年9月出生,1981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铜陵市公安局铜官分局杨家山派出所铜庄社区警务室民警。居民们很难想象这位微胖、笑容憨厚的“老民警”曾经荣立三等功两次,嘉奖十几次,荣誉满满;他们更难想象,这位总是把“理解”挂在口上的民警,家中89岁的老父亲已经中风卧床7年,妻子还因几年前车祸脊柱受伤,需要他照顾。然而,王国庆把家中一切的困难都化作了一句“理解”,他和煦笑容的背后是把自己一切的不耐烦都忍耐为对群众的“耐烦”。他管辖的铜庄社区现实有人口7892人,流动人口1296人,市级重点单位5家,特种行业及复杂场所8家。自2004年由刑警转任社区民警以来,王国庆就扎根这片土地,深入群众之中,兢兢业业、全心投入到社区警务工作上。管理这样一个商业集中、流动开放性强的大社区,十几年来,披星戴月、加班加点已是寻常,为群众排忧解难、上门服务他当做本份,遇到无理的刁难,他也早已练就了“百炼钢成绕指柔”的韧性;十几年来,他帮助过的群众把他当做家人一般亲近,服务对象们对他的品行作派交口称赞,却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位总是笑眯眯的“老民警”自己肩上的困难。

又结束一栋楼的信息采集,已是晚上8点,王国庆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挂了电话,老王笑了一下说:“还好,是老婆打来的,问我啥时回去。最怕接到的是护工师傅的电话,怕是我爸有啥事……”王国庆的父亲中风瘫痪后,今年又被确诊为肝癌,作为长子的老王几次想请长假,亲手侍奉父亲,但是今年以来一波又一波的任务,让他一次次在想开口前,撤回了请假条。“只能依靠护工了,一天一百多,护理费我们自己承担,但是我也知道护工怎样也是比不上自己的。只是所里人手吃紧,如果我请一个月的假,社区怎么办呢? ”老王遗憾地摇了摇头。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来不及换下警服,王国庆急匆匆赶往了医院,每天他都要这样挤出时间去医院看两次父亲,给老人洗擦一把,才能安心的回家。

程凯:被需要,是我最开心的事

今年已经55岁的程凯,一点也看不出55岁,因为他在工作时的那股“热乎劲”和始终乐呵呵的精神,让他特有着一股积极的朝气。这不,在这初秋的清晨,刚刚上班的程凯,已经接打了十来个电话,又忙着上报信息,额头上竟已忙出了一层薄汗。看到我进来,他只能忙不迭的说让我稍等,等忙完手上这几件事才能接受采访。“是什么让您能保持如此旺盛的工作热情? ”“领导有工作安排给我,说明我能干,我这么能干,自然就开心了。 ”程凯诙谐地回答,并爽朗的大笑。“我已经55岁了,自己算算退休越来越近了,工作时间越来越少了,如果再不抓紧干,就没有工作机会了……”笑声散去,程凯的话里带上了一丝惆怅。


程凯,1963年4月出生,198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铜陵市公安局铜官分局铜官山派出所综合勤务室民警。所谓“综合内勤”,要负责维稳、宣传、各类报表、信息、总结,同时还要参与值班、加班、接处警,并协调很多所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工作量大、事情杂、任务重,但程凯总是以快乐心态,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并在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宣传上,他一直是一名“高产”的通讯员,仅今年来,已经在中央级媒体发稿3篇,被安徽日报、安徽法制报、安徽公安网等省级媒体采用稿件近40篇,为铜官山派出所的宣传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在面对群众,他更是秉承着认真和耐心,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东村大水坝散户的一户李姓和一户刘姓居民是邻居,却因为宅基地发生矛盾纠纷十几年,由于几次纠纷都是程凯出警,他便下了决心要化解这对“老冤家”,除了苦口婆心的上门“调解”,他还积极联系社区和相关政府部门介入,从源头上解决两家利益纷争,经过几个月的奔走,终于让两家达成协议,化干戈为玉帛。今年春节的前一天,程凯连续奔波30多个小时,连夜为辖区某工地80多名工人讨要到数百万工资,顺利回家过节。几月前,繁昌一老人挑数十斤新茶在宝山路口叫卖,被一“摩的”司机盗走,老人急得要寻死觅活,程凯凭着深厚的群众工作基础,内现场走访半小时就悉数追回,感动了老人和在场群众。

忙进忙出乐呵呵的程凯,却是一名较重的高血糖患者,多年的加班加点,熬夜写材料,让他的血糖在大剂量药物控制下,仍然高达平均11。医生多次建议他休息、静养,但他却总是“不听话”,“在岗一分钟,工作六十秒”,他说:工作才是他最好的“药”!

汪东洲:永远不能忘,我是一名老兵

上午10点,地下精品街的人流开始密集,其中一抹蓝色的身影,踽踽前行却分外挺直和坚毅。这名“老民警”脸庞瘦削,眼神却透着一股侦察兵的“铮亮”,他严肃的表情让人不敢亲近,却让这沿路的商家们感到分外“亲切”,因为他就是“地下精品街治安调解办公室”的负责民警汪东洲,这些商家们心中的守护神“老班长”。


汪东洲,1960年4月出生,1979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铜陵市公安局铜官分局长江路派出所民警。1979年入伍的汪东洲曾光荣地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1985年3月,在争夺138高地的战斗中,他负责指挥第五梯队,并任爆破组长,炸毁敌军碉堡两个,巩固了阵地。因战绩突出,他荣立一等功,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为他颁发“人民功臣”牌匾。但这场战争带给汪东洲的,除了英雄的荣誉,还有因伤受损0.6的两眼视力和留有弹片残渣时常疼到不能行走的双腿。

1994年,汪东洲结束军旅生涯,转业到公安队伍,1999年,时任铜官山分局刑警二中队指导员的他用“宁可前进半步死,不可后退半步生”的老兵精神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创下了“全国模范刑警中队”。时光荏苒,英雄无悔,2014年警务机制改革,汪东洲服从大局,顺应派出所工作模式的调整,走上了城市商业核心之一“地下精品街治安调解办公室”责任民警的岗位。虽然他的视力和腿脚,有时让他坚持每天的徒步巡逻都困难,但是他用从事刑侦工作十几年的经验,悉心指导“精品街”的物业保安和商铺开展有效的沿街巡查和治安管理防范工作,并耐心细致的服务群众、化解纠纷。自在他驻守以来,连续3年“地下精品街”在人流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报警量和发案率持续每年下降,“地下精品街”已成“地下安心街”!

这不,虽然是周末,但是本可以在家休息的汪东洲依然坚持在岗位上。有人问老汪,为啥不拿着自己那么多“奖牌牌”找领导要“待遇”,换一个清闲的岗位,汪东洲回答:“想起当年牺牲的战友,啥是待遇?工作的每一天我都很珍惜,永远不能忘,我是一名老兵! ”

 ·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