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个国庆长假,胡某某兑现承诺,将别墅钥匙交给法院,清空房屋里的财物。 10月9日下午,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将别墅交付给买受人,这栋被两名年迈老人占据长达4个月的别墅终于顺利执行,持续一年的芜湖法院集中强制腾退房屋执行会战也由此暂时画上句号。
年迈父母占据被拍房
去年1月11日,芜湖中院立案受理邮储银行芜湖市分行申请执行胡某某、杨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在执行过程中,芜湖中院依据生效判决及申请执行人邮储银行芜湖分行的申请,依法对被执行人胡某某、杨某所有的位于芜湖市艺江南一幢别墅进行评估、拍卖。经过两次降价,该房于今年6月23日被竞买人以281万元最高价竞得,并办理了过户手续。但是被执行人拒绝腾空,自己外出躲避,让年迈父母居住。
因为拍卖房屋无法完整交付,涉案别墅被纳入芜湖法院强制腾退房屋专项行动中。
9月29日8点,执行干警到达别墅现场。经过与居住老人周旋,执行干警强制进入屋内,并开始进行屋内物品清点。就在腾退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时,被执行人胡某某打来电话,一番交涉后,胡某某表示愿意在10月9日前自行腾退房屋。考虑到强制腾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在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的芜湖中院院长胡敏作为行动总指挥,通过远程系统下达指令,同意胡某某的请求,但是必须在10月9日前清退房屋,并保证房屋的完整性。
10月9日下午3点,芜湖中院执行局局长张晓黎带队来到被执行人胡某某、杨某的别墅内,监督被执行人交房。在确定房屋整体完好情况下,买受人顺利拿到房屋钥匙。
强制腾退打出组合拳
这仅仅是一年来,芜湖法院集中执行房屋腾退类案件的一个片段。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阶段,芜湖法院以房屋腾退类执行案件为突破口,以点带面,聚力攻坚执行难。
芜湖中院对近5年新收的2500件执行案件进行梳理,发现涉及房屋腾退类执行案件近800件,涉案标的额近4.3亿元,并发现存在被执行人难控、被执行房产难找、共同居住人难迁、混同财产难定、畏难情绪难消等难点。“被执行的房屋在拍卖后无法交付买受人,或者当事人勾结,转移房屋所有权,阻碍法院执行等,成为法院执行案件中严重影响司法权威的现象。执行效果究竟怎么样,腾退房屋的成效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芜湖中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有效破解这些执行中难啃的“骨头案”,芜湖法院自去年9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强制腾退房屋专项执行活动,积极探索新机制,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行人员5400余人次,组织20人以上参与的腾退行动94次,腾退厂房、门面498户,住房372户,腾退面积57万平米,司法拘留42人,其中涉金融债权、涉长江岸线整治、芜湖宣城机场、商合杭高铁芜湖段、城市轨道交通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腾房78户6.3万平米。
多部门联合聚力攻坚
据了解,在集中腾退房屋的执行行动中,芜湖市委市政府联合转发全市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纲要,由市委牵头成立19个部门参加的市委攻克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各部门、各单位支持执行工作职责及任务要求,形成“党委领导、多方联动、法院主办”的执行工作大格局。
在执行中,为了查找可执行房产,芜湖法院与芜湖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分别就不动产查控、公积金冻结扣划等达成会议纪要。与公安、城管、街道、社区等部门联合上门入户确认涉案房产信息。全市法院通过执行联动单位协助执行450次,查询涉案房产价值27亿元,精准核实房产信息600余户。另外,芜湖法院依托政府信息大数据,建立“人员生命树”查询系统,实现对芜湖籍公民、房产等信息实时监控,解决在芜湖辖区“房难找”窘境。与相关职能部门互联互通,实现不动产信息在线查询,与22家金融机构建立网络协查机制,查询被执行人信息6700人次,涉及房产1.3万套、公积金1.4亿元。
面对诸如动用高龄老人占据房屋等行为,法院将风险评估作为制定执行措施的前置程序,实行一案一评估。而房屋腾退执行活动中存在的虚假租赁、非法转让等规避执行问题,芜湖法院建立健全文书司法鉴定、不动产权识别等制度,共识别类似规避执行案件14起。
娄洁 法治安徽网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