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这是明朝唐甄«潜书.讲学»中的一句话,却因为“老王”使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老王”叫王坤,是我的老所长,虽然他已经离开我所在的派出所,但他对我的谆谆教导却历历在目。
2016年12月20日,我清晰的记得那一天。因为那一天我被分配到淮南市公安局大通分局,并且见到了亦师亦友的“老王”。当天下午2点半,我和同事谢宇一起来到分局会议室,等待分配至基层派出所。当时5个派出所所长都在,有说有笑。只有老王用一种舒服的姿势坐在椅子上不说话,脸上也没有笑容。当时我心里就想,这个所长不苟言笑,怕是很厉害,千万不要分到他手上。怕什么来什么,一宣布,我被分到老王管辖的孔店派出所,从此成了老王的兵。通过近一年的相处,由不了解到了解,从领导到朋友,我对“老王”的印象也由第一次“以貌取人”变成了尊重和钦佩。
“老王”是正儿八经的法律科班出生,读的就是警察学校。工作20多年来,各种法律知识无所不精,一位老领导曾说:只有市局法制支队才能发挥你的才能!每次我去老王的办公室,他都在看书,不光是法律,人文,哲学,社会方面的书籍老王也均有涉及。可以说,读书是老王的一大爱好。每次所内的案件讨论会,老王总是四两拨千斤,援引条文案例,及时将各种问题梳理清晰。有一次,晚上在给案件录入时间时录错了。第二天,老王用全所都能听得见的声音吼着:你是不是连这点小事都做不了,做不了就不要穿这身警服。一改平日的和蔼,严厉之至。老王用喇叭大的音量“告诉”我:这些工作看似繁琐,却出不得半点马虎,再小的细节都要规范,毕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除却工作,老王平易近人,由于我家离得很远,基本我就住在所里,晚上一有时间,老王就会将我叫到他的宿舍谈心。我曾经和老王抱怨过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曾经认为来派出所就是破大案、抓坏人,却未曾想接触的内勤工作,遇到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纠纷调解。老王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年青人有斗志是好事,但一定要求真务实”。随后的时间里,我们谈论家庭,谈论为人处事,消除了我很多的疑惑。老王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直到现住,我还受益匪浅。
虽说老王已经调到分局了,可是他对我教导却深深刻在我的心里,终生受用。偶尔闲下来的时候,我还会想起“老王”:“有时间我还要到他办公室去坐坐,休息闲暇时也会去找他聊聊天呢!”
都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