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孝文化植入平安乡村建设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11-01 14:54:12


法治安徽网讯 近年来,矛盾纠纷排查显示,农村婆媳、夫妻关系及子女教育等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占有很大比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日常教化的弱化和良好家教、家风的缺失。阜阳市颍东区立足当地实际,通过反复调研认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保持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元格的稳定,是摆在全区镇、乡等三级综治工作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他们决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中,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5月26日,阜阳市颍东区专门印发文件,制定推行“中华传统文化植入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实施方案,通过考察学习、开展试点,目前已在全区各乡镇试点单位初步铺开。10月26日,记者走访了该区的这一做法。

老庙镇位处阜阳、利辛交界的偏僻乡村,一半以上的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妇女大多文盲或半文盲。邪教、诈骗甚至涉毒犯罪乘虚而入,打骂公婆、家暴事件及地界纠争等矛盾一度层出不穷,面对现状,该镇党委、政府深入领会优秀传统文化根植综治工作的精神,有组织地开展国学文化引导。“一石激起三层浪。”此举很快引起有识之士的热情响应。今年73岁的老党员范成义退休前是该镇马庄小学校长,他与周边留守老人们同龄,感同身受他们精神上孤独无助和年迈体弱的郁闷苦恼。范老依托镇老年协会,从组织身边的老伙伴们开展广场舞健身操开始,自费买来几百把芭蕉扇、痒痒抓和几百张澡票,由自己和老伴分别带领老人们到集镇上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受到拥戴的范老在田间地头,志愿向老幼村民们开讲《孝经》、《朱子治家格言》等经典文化,通过章回式的一天天讲解,极受村民们追捧。镇党委因势利导,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向阳和李土桥两个村连续开办了7期孝道文化培训班,受教育群众千余人次,孝道文化普及志愿者们也由原来的20余人发展到百余人。志愿者们伴着《婆婆也是妈》等舞曲翩然起舞,还根据身边实例编排表演小品、快板书等。生活中,孝道文化志愿者们组织帮老扶困等义务劳动。刘仲波老人生病在外地求医,志愿者们一呼百应,各自带着农具,开着三轮车帮他家抢收田里的玉米,情景暖心。

与此同时,孝道教化初显成效。当地有三兄弟因继承父母的承包地分割不均,老大竟将亲生父亲的肋骨打断三根。此案经法庭现场审判后,积怨并没有完结。范老闻讯带领孝道文化志愿者们通过走访帮助,唤醒了涉罪儿子,他跪在父母面前终于低头认罪。还有一起交通肇事纠纷,经志愿者们介入调解,一改原来的赔偿“狮子大张口”,仅用三天时间化干戈为玉帛。志愿者们通过开心做操、讲故事,孝道文化浸润心灵,好婆媳、好邻里、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受到省、市综治部门领导肯定。该镇党委书记童金铭介绍,他们已投入80万元打造“孝心村”建设,切实给孝道文化建设提供硬件平台。

颍东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宁传峰认为,孝道文化植入综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半年来,该区财政、民政等综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通过组织考察邢台、桐城等地,学习运用孝道文化助推平安建设,将老庙镇向阳村等试点单位的做法复制、推广到全区,并初步评选出好、较好、一般3个类型,开展孝道文化植入综治工作各乡镇齐头并进,力争明年底实施全面覆盖。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