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他人身份在香港注册空壳公司后,伪装成港商联手合肥空壳中介公司,以出口销售农产品为由,诱骗受害人与其签订大宗买卖合同,再以支付产品责任险、调汇费等由头,伪造国际知名在港保险公司的保单骗取钱财。 11月2日,记者从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经侦大队获悉,警方历经19个月的缜密侦查,辗转多个省市,成功破获了这起由公安部、保监会联合挂牌督办的系列合同诈骗案件。记者获悉,这起案件是内地与港澳签署三方反保险欺诈监管合作协议后,香港保险业监理处通过中国保监会,反映到公安部的第一起涉及保险诈骗线索。
2016年3月,来自河北的创业青年王某和宁夏某小微企业负责人柯某先后到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经侦大队报案称,2015年7月通过合肥高新区的安徽巨尤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巨尤公司)的介绍,与香港欧亚国际采购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欧亚集团)经理分别签订了价值360万元核桃与400万元枸杞的采购合同,两人后在欧亚集团要求下,先后按照合同标的额支付购买产品责任险、调汇费等总计15万余元。可之后7个月内,欧亚集团并未安排两家公司出货。两人仔细核查发现代办的产品责任险保单系伪造,再联系巨尤公司和欧亚集团,相关人员手机都已关机。
民警询问得知,王某和柯某都是在网上看到巨尤公司发布的求购农产品宣传,正愁产品出路的他们立刻联系了该公司,并将产品送往该公司检测。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业务员通知他俩产品在香港已经检测合格,巨尤公司是中介公司一直代理农产品出口业务,可以介绍在香港的上盘公司欧亚集团给他们认识。“认识上盘公司意味着可以省掉中介这个环节,那么产品如果销路好赚得更多。”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王某和柯某十分动心,要求与欧亚集团见面。见面后,看到欧亚集团公司经理的派头再加上其出示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后,两人打消了顾虑与欧亚集团签订了销售农产品合同。
了解案情后,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经侦大队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警方首先从巨尤公司入手展开调查。到达公司办公地点时,警方发现该公司早已人去楼空。再通过工商注册资料查询,民警发现该公司系冒用他人身份注册,公司实际控制人身份不明。中介公司不明,专案组将侦查目标转向欧亚集团指定转账的银行账户。经调查,发现受害人7个月前转入的资金已在深圳被取走。由于报案人转账后时隔7个月才报案,无法调取嫌疑人取款录像。此路不通后,警方对该账户户主贵州人桂某展开调查。在当地警方配合下专案组找到桂某本人,但经核实桂某系身份证丢失后,在深圳被他人冒用办理了此银行卡。至此,调查资金去向的线索中断。
明确的线索一再中断,案件侦查一度陷入僵局。但专案组并未放弃,转至对犯罪嫌疑人使用的银行卡展开调查。警方发现2016年5月此卡多次在蚌埠市某银行被操作过。专案组民警前往蚌埠,调取银行及周边海量的监控视频,通过对嫌疑人驾驶的车辆分析,确定被查询人的身份为有诈骗前科的46岁蚌埠人许某。但当警方将许某的照片给受害人辨认时,受害人均否认见过许某。
虽然未能直接锁定许某为犯罪嫌疑人,但他既然持卡进行操作一定与案件有关。专案组又对许某的社会关系展开调查,发现了与许某同案判决过的53岁蚌埠人王某某的身影。警方再调出王某某的照片,经受害人辨认很像“欧亚集团经理”。此外,警方发现王某、柯某签订合同前后,都有王某某往来合肥的记录。专案组分析认为,王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通过秘密侦查,确定王某某在深圳的住处。今年5月,警方赶赴深圳,在当地公安派出所的配合下,在深圳某小区成功抓获嫌疑人王某某、许某,并从其住处搜查出欧亚集团的注册资料、公章、合同文本、电脑、手机、身份证等证件。
经审讯,王某某交代,他伙同许某等人,冒用他人身份证通过代办人在香港注册空壳公司——欧亚集团,并利用伪造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该公司的经理为伪装,伙同合肥巨尤公司,诱骗受害人与其签订大宗买卖合同,再以支付产品责任险、调汇费等由头,伪造国际知名在港保险公司的保单骗取钱财,而所骗的钱财都与巨尤公司对半分成。
专案组民警继续调查巨尤公司。在调查中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提供一线索,说该公司曾与他人发生纠纷并报警。循线追踪,嫌疑人60岁的合肥人巫某某和45岁的合肥人沈某某浮出水面,在经嫌疑人王某某辨认确认后,10月10日,警方兵分两路将两人一举抓获。
目前,王某某等人已被刑拘。警方已核实案件4起,涉案金额200多万元,案件还在进一步深挖中。
·合公新 法治安徽网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