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让法治阳光洒在困难群众的脸上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11-20 14:34:05


“法援之门为民开,有理无钱请进来”。日前,芜湖市弋江区居民余女士在接受电话回访时,一个劲地夸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好。

今年初,余女士因一次交通事故,身体造成七级伤残,但在残疾赔偿金等相关事宜上与对方一直达不成协议,作为身有伤残的离异单身女子,她顿时茫然不知所措。去律师事务所找律师代理,开价都在好几千,对于余女士来说感到很吃力。后来,她听说区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能帮助残疾人免费打官司,她带着希望找到了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并为她指派了资深的律师,后在律师的多方努力下,该案很快得到圆满解决。

弋江区2017年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动员会

余女士通过法律援助维权只是弋江区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据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琴介绍,今年截至10月底,该区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43件,结案数206件,结案率达84.77%。其中,受理的刑事案件97件,占法院刑事案件立案数163件的59.5%;非诉讼类案件9件,占案件总数3.7%。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和刑事案件比例均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的目标任务,真正实现了法律层面的精准扶贫……

制度保障到位 政府责任全面落实

2016年法律援助工作作为我省新增的六项民生工程之一,寓意着这项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弋江区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并与区财政局联合制定《弋江区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和《弋江区法律援助经费管理办法》,科学分解案件指标。按照“就近、点援和轮流”的方式,合理指派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承办。召开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专题会议,认真安排布置,严格督查落实。


▲召开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会议

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37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及芜湖市《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精神,拟定弋江区《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办法》,由区委办、政府办联合发文贯彻执行。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在相继推出“残疾人绿色通道”、“老年人绿色通道”、“未成年人绿色通道”、“农民工绿色通道”,简化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助渠道的同时,还对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纠纷;失独家庭、军人家属等特殊群体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主张权利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扩大范围。


▲法律援助互联网+座谈会

在对象范围上,既覆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公民,又突出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这个特定群体。覆盖面达到全区常住人口20%以上,法律咨询覆盖所有人群,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经费保障上,严格按照省、市关于法律援助经费管理规定,建立台账,细化项目,做到“科目单列、专款专用”;经费管理上,及时足额发放办案补贴,调动办案人员积极性。同时,及时向区、市民生办报送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月报表,做好对接。

部门联动到位 工作协调规范有序

2017年2月底,杜某、吴某某、陈某、孙某某、曹某某5名务工人员专程来到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送来了“为百姓维权不辞劳苦,护法律尊严不畏权贵”的一面锦旗,以此感谢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他们申请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参加市里组织的法援民生工程培训

2016年2月,杜某等5人被招聘进入芜湖某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工作,继而被安排在芜湖市弋江区某福超市从事保安工作,工资每月平均2400元。每月仅安排3天休息时间,其余时间均正常上班,且2017年春节期间也安排了加班。在职期间,公司没有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给他们缴纳社会保险,也没有支付加班工资。找公司协商时,公司态度坚决,甚至扬言“我们公司都是这样操作的,想干就干,不想干走人,你们不愿意做,有人愿意”。

今年2月初,杜某等5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们,仔细了解他们的案情后,当即给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从申请法律援助到拿到赔偿款,仅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感激之余,杜某等5人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以表心意。


▲法律援助维权宣传

“提供一例法律援助,不仅仅是维护一个人合法权益,更是托起了一家人的生活希望;不仅仅是捍卫了一群人的尊严,更是重树了所有人对社会正义的信任;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不仅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所需’”。弋江区司法局领导一班人这样算法律援助的民生民心账。

民忧得到妥善解决,民心自然也就暖了。为了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人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弋江区还坚持部门联动,工作协调推进。

为补齐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短板,扩大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来源渠道,弋江区司法局积极协调,持续推进公检法司联动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系调度会,按月通报工作开展情况,注重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的沟通交流,确保法律援助中心第一时间准确获得案情进展、办案人员、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方便指派律师及时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公、检、法、司各部门持续保持通力合作,营造由公安部门站好第一道岗,检察院和法院无缝跟进,区法律援助中心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让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能享受到民生工程法律援助政策。


▲发放法援宣传纳凉扇

同时,加强与工会、人武部、老龄委、残联等部门的联系配合,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体现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的民生色彩,实现“律师值班常态化”、“12348答复圆满化”、“旁听、回访工作细致化”,保障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动态联动运转。

体系建设到位 法援服务贴近民众

要让所有的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首先就得让他们先摸到法律援助的门。用弋江区司法局领导一班人的话说,法律援助是申请制,困难群众连你的门都找不到,法律援助怎么开展?因此,弋江区司法局专门为法律援助中心安排了一楼的办公用房。目前,该中心分工科学细化,工作运转有序;窗口设有律师值班、 12348热线电话、案件受理、案件审查、案件处理、卷宗装订等,区域明朗、功能齐全、服务周到。


▲与值班律师视频进行法律咨询

同时,为深化便民服务举措,今年9月,弋江区司法局还首创了“互联网+法律援助”,为7个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和7个试运营村、居联系点配备专门视频通讯设备,群众可就近在上述工作站或联系点登陆“弋江法援” QQ账号,与值班律师视频进行法律咨询,实现不出村居就能获得免费的律师服务。经统计,自此项工作开展摸索以来,“互联网+法律援助”共接待法律援助咨询40余起。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还充分运用“一看、二听、三问、四查、五析、六答”六大法宝,最大限度满足城乡困难群体对法律援助的需求,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看,就是看来访者神态,对于行动不便者,坚持以人为本,亲切搀扶;对于神态急匆者,在安稳情绪的同时让专业律师给其劝导梳解,常常一杯茶一张纸就能疏解来访者心理堵塞情绪,使之恢复常态,做到法律援助工作有条不紊。听,就是听来访者叙述事件主要情节和经过,让解答更有针对性,尽量省去不必要的枝节,节省工作时间和成本,确保双向沟通更畅通。问,就是问事件的具体细节,通过询问,更加明晰事实真相,使解答更有准确性,让法律援助能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体最关心的问题,从而打好法律援助的“重磅拳”。查,就是查案情是否如来访者所说,查是否有必要的相关资料佐证,查证据的确凿性和证明力,让律师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给来访者一个圆满的答复,为来访者取得更大的利益。析,就是指接待人员对来访者的陈述在听懂、看清、问明之后,从法律法规政策和当事人自身的角度,对其提出的全方位的综合的分析,耐心并与当事人互动找出问题的症结点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答,就是在为来访者解析之后,运用法律援助工作经验和各方面专业知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最终为其提供满意贴心的答复。

综合管理到位 确保案件服务质量

您好,我是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您于2017年1月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现向您做一下电话回访。请问承办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有向您收取或者索要财物的行为吗?受援人:没有。您对承办人的工作态度满意吗?受援人:满意。

这是日前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电话回访受援当事人的一个片段。


▲受援人赠送锦旗

“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在完成计划任务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案件的质量,做到办案零收费、服务零距离、群众零投诉。”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琴介绍,为此,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加强案件的跟踪管理,综合运用旁听庭审、质量评查、案件回访等手段,使每件法律援助案件都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同时,为了把法律援助打造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弋江区司法局还多措并举,强化管理。一是在受理当事人申请的环节,向受援人发放《受援人权利义务及风险告知书》和《法律援助廉政执法(执业)告知书》,将受援人的权利义务诉讼风险特别是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应当遵守的各项纪律,明明白白的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受援人,让受援人在整个流程的开始就能对受理、审批、指派、承办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二是法援中心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案件承办人员签订《廉洁执业承诺书》,让案件承办人从思想上筑牢廉洁执业、勤政为民的防线。三是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不定期联系承办人,询问案件办理情况,督促承办人及时开展各项工作。四是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不定期联系受援人,询问案件办理情况,征求对承办人工作的意见。通过回访、跟踪监控,及时了解到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极大地提高了承办人员的责任感,自觉遵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确保困难群众能够获得优质的法律援助。

宣传发动到位 民生工程深入民心

法律援助作为法治建设领域中一项新兴的事业,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认同感还不高,如何让这项利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弋江区司法局领导一班人在客观分析后,把加强宣传作为法律援助工作重要任务来抓。

一是将城乡困难群体民生工程宣传手册及挂图,在各工作站、村居联系点及辖区大型超市、菜场等人流量密集地方张贴发放;二是组织联络员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进村入户,一对一,面对面宣传,按需供给,切实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需求送到群众手中,引导其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三是借助网络平台,利用短信、微信、 QQ等平台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基本信息、咨询电话、地址发送给弋江区境内居民;四是在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过程中,明确告知受援人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政策,并向其发放“受援人权利义务告知书”、“芜湖市民生工程告知书”、“弋江区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提示单”等。经统计,仅今年以来,就开展法律援助专项活动30余场。发放法律援助宣传用品近万余份;五是通过新媒体宣传“法律援助互联网+”,通过微视频的拍摄播放,进一步宣传该区这一创新工作,努力做到让每一位辖区居民实现不出村居就能获得免费的律师服务。

成绩属于过去,追求永无止境。谈到今后的工作打算时,弋江区司法局领导一班人表示,将“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列入民生工程,法律援助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他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继续秉承服务与创新的工作理念,以一流的窗口、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铸就一流的法援品牌,为全区贫弱群体送去阳光和温暖,为建设“平安弋江、法治弋江、幸福弋江”再添新亮点。

宋艳艳 明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