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慈善群主”李勋十二年坚守初心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11-23 09:42:58

寿西湖农场职工王安云骨髓纤维化、双桥镇袁郢村袁绪章和女儿双双得了尿毒症、窑口镇北集村的黄天昊身患神经性母性细胞肿瘤……看着李勋从随身携带的背包中小心翼翼地拿出厚厚一沓调查记录,如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破纸头,殊不知,这些对于他来说却是无价之宝。从2005年正式涉足公益事业以来,李勋的心一直没有动摇。为了更好的投身于公益事业,他放弃了收入颇丰的事业,转而成为一名专职义工。十二年的坚守,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资助,让更多贫困的家庭得到了帮扶,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了公益队伍中去。李勋2014年起任安徽和谐传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2014年至2015年任寿州义工爱心协会会长。2016年至今任淮南市国学研究会文化义工部部长,同时任寿县大爱公益协会筹备组负责人。


2016年,对于家住寿县安丰塘的史学军来说既是悲惨的一年,又是希望的一年。史学军身患白血病,为了治病,家里早已债台高筑。妻子日夜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却不幸患上了癌症晚期,不久便撒手人寰。得知这一消息后,史学军的母亲悲痛万分,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承担起照料史学军的重任。谁料屋漏偏逢连夜雨,史学军的妹妹因病去世,母亲因极度悲伤而导致中风,瘫在床上,一家人陷入了绝望。寿县李勋慈善群义工史春来得知史学军一家情况后,便在群里述说了此事。820日,经慈善群全体义工讨论,由史春来等十余人分别对史学军一家的情况进行暗地摸底调查,确认其家庭情况十分困难。于是,由李勋等人上门看望史学军,并敲定捐助事项。827日,在慈善群里发起了一次针对史学军一家的捐助活动。仅仅过了6天,群成员一共捐助了3.8万元,少则一元,多则上千,大家慷慨解囊扶危助困。94日,义工代表将捐助的善款亲手交到了史学军的手里。当天参加活动的义工全部在调查记录上签字,史学军也签订了一份收条,由李勋向群成员进行反馈。


李勋告诉记者,自2015年由他主导建立寿县李勋慈善群以来,通过发动群成员救助的贫困人口多达数百人,发起的慰问救助活动参与义工高达万余人次。即便是没有安排公益活动,每天群成员仍不停捐助善款,1元、2元、5元、10……群里24监察人员3位会计每天将捐款数额进行统计,等发起公益活动时,将所有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打印成册,让大家知道自己捐的钱用作何种用途。目前,该群的运作模式已基本形成:由群里义工提供受资助人相关信息,确认后安排群里就近的义工暗地调查并反馈给群成员,再正式上门敲定捐助活动相关事宜。与此同时,在群里发起6天的捐款活动,专款专用,联系受资助人所在村的村干部一起举行捐助仪式。活动结束后,参加活动的义工及受资助人签字,在群里进行公示。


李勋原先做家装生意,每年收入颇丰。懂得感恩的他从2005年起,便尝试做一些公益活动,回馈社会。2007年,通过朋友介绍,他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李勋看到社会上有很多贫困家庭艰难度日,有不少贫困儿童上不起学,他深感悲痛,便想着通过自己的一双手,改变他们的命运。随着他不停地奔走呼吁,在他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陈涛是寿县涧沟镇菱角小学的教师,受李勋的感染,2013年,他加入了公益队伍。我很早就希望能够做公益,但找不到方法,遇到李勋以后,感觉是找到组织了。当义工,做公益,让人非常开心,精神愉悦。李涛的行为也感动了身边的人,学校不少教师纷纷加入了慈善群,成为一名义工。


李勋说,虽然每一次公益活动的过程都比较繁琐,但公正透明的运作让大家心知肚明,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群。目前,已开设第二个慈善群,义工接近1000人。他们中有书画家、有公务员、有学生也有老板,可以说,基本涵盖社会的各行各业。大家虽然不在一地,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要群里有爱心活动,大家都义无反顾的参加。有人问李勋,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无偿做义工、做公益,图个啥?李勋却说,自己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投身公益事业,通过十多年的坚持,发现身边的好人多,也发现了人性本善的一面,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由更加深入透彻。在他看来,做义工、做慈善,自己不仅从未后悔,每天反而过得非常充实、快乐。

李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