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讯 近年来,枞阳县把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与管理,提升到事关“群众安全感”的高度,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项措施,全力推行“四零工作法”,助力“平安枞阳”建设,着力营造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近日,铜陵市公安局举行为期三天的“社情通”岗位竞赛暨公安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法制、治安、刑侦、交通等多警种精心组织实施,竞赛活动精彩纷呈。 潘峰摄
排查筛查“零死角”。枞阳是个百万人口大县,为了做好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与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2016年4月初,该县综治委组织有关人员在全县集中开展了一次“地毯似”排查筛查工作,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并邀请有关医院专业人员逐村对排查出的疑似人员逐人进行筛查诊断和风险等级评定,建立台账。在此基础上,该县各乡镇及时对3级以上的严重患者逐个落实包保管控小组和监护人,签定监护协议,落实监护责任;公安机关还将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倾向的严重患者录入信息系统;县卫计委建立了分类分级管理基础信息库和动态监测网络,制定“网格化”排查、筛查和随访工作机制,建立以乡镇为一级网格,村(社区)为二级网格,自然村庄、小区等划片区域为三级网格的管理模式,每个网格都确保有一名乡村医生任网格员,每周上门随访一次,宣传政策,掌握病情动态。县卫计委还每年组织一次专业技术人员对已列管的患者进行复诊、疑似患者进行确诊。真正做到排查筛查“零死角”。
▲11月21日,安徽铜陵有色铜山矿业公司与铜陵市郊区铜山派出所联合在寒山炸药库开展应急反恐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企业应对突发、恶性和重大(案)事件应急处置反应速度,更增强了警企协作能力,为维护矿山安全稳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张霞吴庆摄
管控送医“零漏管”。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治理的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该县政府制定了《枞阳县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与就医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公安机关对安全风险评估在三级以上的严重患者,做到“分片包干、专人管控、掌握行踪、督促治疗”,落实责任区民警包保管控,做好监管台账,做到一人一档,每日掌握包保管控对象的行踪,确保不脱离视线,全县共有91名基层派出所民警参与475名严重患者的包保管控工作;会同乡镇、村(社区)加强对严重患者的监护人法治宣传教育,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考核兑现有奖监护补贴,确保有效监护。对无监护人或监护人无监护能力的严重患者,指定村干部为监护人,确保有人监护无漏管,全县共有7名村干部被指定担当监护人;对长期人户分离的严重患者,落实“双列管”制度,钱桥镇一严重患者长期居住在界首市,该镇派出所及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落实了“双列管”;对居家康复的严重患者,包保管控民警做到每周上门巡查一次,对发现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危险、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患者,公安机关迅速责成并协助监护人送医治疗、管理,今年以来,公安民警共进行了18次协助送医工作。确保严重患者“零漏管”。
住院就医“零自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仅是特殊群体,也是家庭困难的人群,建立这类人群的医疗救治机制,既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更是严防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的关键。该县政府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设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就医保障基金,专项用于严重患者住院救治费用,实现严重患者住院救治医疗费用“零自付”。今年以来,全县共有57名严重患者进行住院救治,县乡两级共支付兜底医疗费用72万元。汤沟镇一名严重患者,去年3月因病情加重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需自付费用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不得不放弃住院救治而回家服药治疗,病情难以控制,实行严重患者住院治疗需自付费用政府兜底后,家人又及时将其送医治疗。
▲铜陵义安交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义安摄
问责追究“零容忍”。平安是人民幸福的基本要求,平安建设是党委政府的第一要事。该县综治委压实责任,严格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的优势,建立健全协调服务机制,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与管理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完善督查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运用综治领导责任制的规定,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救治工作不力,存在隐患较多的地方,严格实行挂牌督办,开展专项整治,限期解决问题。去年初在落实严重患者监护人过程中,督查发现个别地方有“糊任务”的现象,县综治委立即约谈该乡镇主要领导。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与救治的综治考核,加大对发生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的责任倒查责任追究力度,对因工作不重视、管控不到位、救治不及时,导致发生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的,问责追究“零容忍”。
枞阳县自推行“四零工作法”以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与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做到了“应管尽管”、“应治尽治”,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严重肇事肇祸案(事)件,实现了刑事案件“零发案”的目标。该县还着力推进“枞阳卫尔康精神病医院”的建设,确保年内建成200张病床并投入使用,启动建设社区精神康复中心,帮助患者健康回归社会,力争3年内实现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 (鲍洪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