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三重一创”助力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12-04 15:33:33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支撑。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如何?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一项关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省上下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开展制造强省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使我省制造大省地位初步形成。

在打造制造业升级转型中,围绕“三重一创”即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建设目标,我省各地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和制造强省实施方案,推动全省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齐头并进,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经济,传统产业得以改造提升,工业结构继续优化。

为持续提高安徽制造新动能,我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构建创造业发展新路径。通过“龙头+配套”集群、“基地+基金”集聚、“同步+增量”及“人才+服务”同步和协同发展,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成功培育出江淮汽车、合力叉车、合肥京东方等一批以汽车、家电、新型显示产业为代表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02家、产业集群专业镇213家,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135家。今年前八个月全省战略新兴产业值1191亿元,同比增长24.4%。

尽管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成绩,工业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但受多重主客观因素影响,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依然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

一是总体规模偏小,我省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结构不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二是创新能力偏弱,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健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企业成本偏高;四是要素制约偏多。

从制造业总体结构来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依然较大,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还不大,规模不足全部工业的1/4,新品、优品、精品数量不多,入围中国品牌500强企业只有6家,分别为江苏的1/5和浙江的1/7。除少数高新技术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低,缺乏创新动力,研发创新能力不够。去年全省研发投入475.1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1.97%,远低于全国2.11%的平均水平。一些政策和改革举措未能有效落地,部分政策短板有待补齐。据调查,我省出台的10项创新支持政策中,仅1项政策获得超过60%的企业家认同,高端制造规模不大,很多企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

针对我省制造业面临的难题,省人大常委会建议: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要着力抓好高端制造业培育,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三重一创”为载体和抓手,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高端装备等具有竞争优势和安徽特色的高端制造业。充分利用好我省传统制造业的基础和优势,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绿色化程度,促进传统动能焕发生机。注重融合发展,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支持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制造业企业合作,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

省人大常委会还建议,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对已出台的各类扶持政策进行督查和效果评估,再谋划和推动一批特色鲜明、牵动性强的改革举措。积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崇尚劳动者的良好氛围,强化法治环境建设,突出法治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全省上下形成合力,打造安徽制造业“升级版”。 

·法治安徽网记者 张燕·

链接: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