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庆市司法局、市法宣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务实”的工作思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加强公民的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新时代司法行政改革发展,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努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有新的更大作为。
落实主体责任 推动谁执法谁普法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司法局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组织协调全市普法工作。召开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和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举办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业务培训班、市直机关法治培训班。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确定工作范围,量化目标任务,责任到岗到人。全市各级突出精准定位对象、精准制定内容、精准设计载体,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单位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模式,切实把法治宣传教育措施落到实处,推动“七五”普法规划的贯彻实施。
强化普法责任。市法宣办印发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出台2017年重点普法目录和成员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明确了12项重点工作。印发2017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责任清单,对市有关40个重点部门明确普法任务清单,压实普法责任。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和律师、公证员等“以案释法”制度。开展市直部门普法责任制督查。并将各部门贯彻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深化“法律六进”。各级各部门把普法主动纳入工作总体布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围绕“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日、“4·26”知识产权日、“5·12”防灾减灾日、“6·26”国际禁毒日、“11·9”中国消防宣传日、“全国助残日”、“全民国防教育日”和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节点以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此外,还通过电视、报纸、墙体广告、公交车身广告、微信公众号、制作宣传片等多种途径进行法治宣传,让普法工作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
突出工作重点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抓实重点对象普法。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关键。制定出台《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作出部署。健全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法治讲座、普法考试、任前考法等制度。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前法律咨询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全市“七五”普法讲师团建设,发挥队伍作用,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宣讲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党内法规、宪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主题普法活动。坚持把法治教育列为学校的必修课,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品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并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并行,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法治教育课程体系。编写法治教育教材、读本,把法治课本列入免费教科书范围,在中小学普及宪法基本常识,加强法治课教师、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广泛开展争创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和零犯罪学校活动。在开学第一课、毕业仪式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治教育片展播、法治图片展示、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主题演讲和法治征文、法治手抄报评比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增强其法治观念和参与法治实践的能力。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全市各中小学都聘任了公检法机关专业人员担任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桐城市获得全国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教育活动暨“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称号。
推进重点领域普法。今年以来,围绕市委“456”总体部署、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五大发展行动等重点领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围绕棚户区改造、新城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问题,坚持“拆迁工作,宣传先行”,通过普法宣讲、制作专题普法栏目和一对一上门普法,宣传相关法律政策,依法拆迁。针对部分群众缠访、闹访、无理访等问题,安排律师陪访、接访,大力宣传信访方面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围绕精准脱贫,送法进村入户,大力宣传与脱贫攻坚和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政策。市法宣办、司法局联合市统战部、工商联开展法律进工商联机关、进商会、进非公企业活动专场法治讲座,近200名非公经济人士受到法治教育。
全面强化法治创建。今年来,按照法治县(市、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法律六进”示范点创建工作标准,在全市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法律六进”示范点等法治创建活动。载至目前,表彰命名27个第六批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推荐申报1个全国、2个全省第四批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个全国、15个全省第七批民主法治示范村,12个省级“法律六进”示范点,培育市级“法律六进”示范点66个。
打造特色亮点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创作法治文化作品。全市各级各有关单位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创作了一批反映安庆地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如《大清贤相》、《县令陈廉》、《寂寞汉卿》、《靠善升官》、《李离伏剑》、《官审》、《雷池清波》等7部具有安庆特色的优秀法治黄梅戏,市法宣办牵头,正在创作5部法治体裁的黄梅戏新剧本。各地还创作排演了法治情景剧《家暴家亡》、《未被珍惜的自由》、《拆迁情》,法治黄梅小戏《星光》等一大批法治体裁的文艺作品。《庭审之前》获得省司法厅法治微视频作品征集大赛优秀奖。黄梅短剧《悔不当初》荣获2016年全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一等奖。在H5普法创意大赛、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展播、普法30周年征文等全国性的法治文化活动中,安庆市报送的作品屡获佳绩。
丰富法治宣传载体。全市建成法治公园13个,大中型法治广场15个。全市开辟报纸报刊法治专栏13个,广播电视台法治栏目21个。充分利用新媒体普法,全市各地开通普法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全市1536个村(居)全部建成了“法律顾问工作微信群”。“互联网+农村法治宣传”村里手机APP客户端在太湖、桐城、宜秀等县(市、区)推广应用,共有注册用户2万余人。利用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法治文化阵地,使法治文化建设融入群众生活。
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全市广泛开展“法律六进”巡讲、以案释法优秀案例征集、法治漫画动画微视频征集、全市中小学生主题普法演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全市累计征集优秀案例100件、法治动漫画作品422件,编辑发(报)送9000条普法信息 (短信) ,开展大型演出30场。结合“三下乡”、黄梅戏文化惠民、广场文艺天天演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内容融入到节目表演之中,让法治文化直接惠及城乡基层群众。抓好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市委宣传部、法宣办、司法局开展了第二批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已命名省、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10个。 ·范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