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我是您的虚拟导诉员,如果您有什么需求,请点击屏幕上相应的按钮。”12月25日上午,合肥市民李女士在合肥市庐阳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通过“智能导诉员”系统了解立案和其他一些诉讼程序指南。
“真是太方便了。”李女士说,“在等待立案的过程中,通过点击查询就能了解相关的诉讼须知,有声音有文字,界面操作也简单。”在记者采访期间,多名当事人对这一便民设施给予了好评。
十九大以来,我省法院在工作最前沿的诉讼服务中心,不断深化科技运用,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诉讼服务中心智能化,促进诉讼服务司法便民转型升级。
据统计,自今年8月起,庐阳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启用“智能导诉员”,已有超过7000人次通过该系统进行导诉查询。该院立案庭庭长薛智勇介绍,“智能导诉员”系统让群众操作更简便直观,“音像文”结合更加生动亲和,不仅方便了群众诉讼,也拉近了法院与群众的距离。
在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法院,机器人“小雨”已经是全国闻名的“明星”。作为国内第一款应用于司法服务的智能机器人,常年驻扎在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的“小雨”依托强大的多能力融合及大数据处理能力,通过迭代升级,已具备分流引导、业务咨询、法律查询、定点讲解等多种功能,可完成电子读报、语音唤醒、虚拟导诉、自动寻路及规避障碍物等行为,新近又增加了失信被执行人查询功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司法服务而推出的创新举措,“小雨”先后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特展上展出。
从12月15日起,全椒县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民商事案件时,当事人均可在诉讼服务大厅通过扫描二维码使用支付宝、微信缴费或现场POS机缴费等多种支付渠道实现诉讼费用的缴纳。全椒法院利用“互联网+”思维拓宽服务内容,为当事人诉讼提供又一便利举措。
在肥东法院微信公众号上线的智能机器人“小法”,专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借力互联网将诉讼服务突破办公场所,向诉前延伸。据悉,“智能小法”装载着10万余条法律法规,可回答5万个常见法律问题,内含3万个典型案例数据。当事人在前往法院打官司之前,便能快捷高效获取法律常识,熟悉诉讼流程。
我省法院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法院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为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搭建更人性化的互联网司法服务平台,构筑开放、透明、便民、现代化的阳光司法新机制。
·王鹏 彭林 法治安徽网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