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省司法厅用情用力助扶贫 精心精准促脱贫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12-28 14:48:53


编者按:今年6月9日,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时侠联,副厅长张国安赴砀山县良梨村开展扶贫调研,实地参观省司法厅援建光伏发电项目和冷库项目,认真听取扶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走访慰问结对帮扶贫困户,为安徽司法行政系统擂响了如期打赢对口扶贫攻坚战的战鼓。


6月9日,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时侠联(右三),副厅长张国安(左一)率厅机关相关处室及厅属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来到砀山县良梨村开展结对扶贫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司法厅对口帮扶村是我省最北部的砀山县良梨镇良梨村,省监狱管理局对口帮扶临泉县钟桃营村,省戒毒管理局对口帮扶界首市饶吕村,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对口帮扶临泉县前于村。省司法厅机关及厅直系统自觉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要求,选实驻村队伍、做实基本台账、压实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付出百倍努力,下足“绣花”功夫,争取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中的硬仗”,让全面小康的幸福阳光普照大地。

A“认兄弟”让扶贫有了温情刻度

“你就是贾洪光老哥吧,我是时侠联,是和你结对子帮助脱贫的。”6月9日,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时侠联驱车3个小时,来到砀山县良梨镇良梨村,走进自己的扶贫责任对象贾洪光家,与其促膝相谈,详细了解其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和当下还有哪些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侠联鼓励贾洪光发挥自己有果树植保技术的优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就业劳动增加收入。临行前,时侠联还特意叮嘱贾洪光要记好他的电话号码,随时和他保持联系。


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时侠联(右三)到帮扶对象贾洪光家中商讨脱贫对策。

在贾洪光家里,有一张“精准扶贫责任状”,时侠联的手机号码跃然纸上。这样的“责任状”在良梨村每一个贫困户家里都有,只要村民有急事、难事,只需一个电话就可以找到他们。这张“责任状”成了倾听呼声、排忧解难的“民生纽带”。兄弟”“ 有困难,家人”“ 定当鼎力相助。“认兄弟”的背后是满腔的为民情怀。虽然良梨村与省城合肥相距近400公里,但村里贫困户的现状却牵挂着省司法厅领导以及厅直系统处级以上干部的心。该村由11个自然村组成,人口近1万人,人均土地不足1亩地,且因是黄河故道淤积沙地,基本上只能种植梨树,但种着金梨却卖着白菜价,扶贫任务艰巨。自对口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省司法厅党委高度重视,要求举系统之力确保贫困户全部脱贫。按照“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的原则,将良梨村157户贫困户与司法行政厅直系统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 “一户一法”要求制定帮扶计划,按照 签订帮扶协议,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一名帮扶责任人”。在省司法厅厅领导的重视和带头下,结对帮扶工作开展非常顺利,组织开展了多次送药、送法、送温暖活动。许多帮扶干部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结对的贫困户解决危房、就学、就医等困难,干群心心相印,脱贫步步为营。

B精准选派让贫困村有了扶贫突击队

贫困村发展得好不好,能不能尽快实现“村出列”目标,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良梨村由原先的5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人口多,面积大,制约脱贫的因素较多。省司法厅党委认为选派工作队的重中之重是加快脱贫步伐,贫困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2017年,在个人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的基础上,厅党委研究确定钱泽勇和王军为新一任选派干部,和上一任选派干部林澎组建成驻良梨村扶贫工作队。这三名同志都有在后进村或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党群工作、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工作都较为熟悉。三个“第一书记”驻村后,牢记责任第一,担当第一,冲锋第一,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实践中,自觉强化组织纪律观念,严格执行选派干部各项纪律要求,起早摸黑地走村串户,整理台账,落实到户帮扶措施,受到了镇、村干部群众的好评。王军创新的贫困户情况明白纸等工作经验在当地得到推广,良梨村的扶贫工作在省、市、县历次检查中均获得较高评价,驻村工作队成了一支脱贫攻坚的突击队。


省司法厅召开帮扶良梨村脱贫工作座谈会。

钱泽勇是省司法厅派驻到良梨村的第二批选派干部。作为扶贫队长,他从驻村第一天开始,到12月22日,他写了187篇扶贫日志、近20万字,记录了自己与工作队帮助村民脱贫攻坚的历程与心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贫困群众的真挚情感,讲出了助力扶贫的好故事。

C法律帮扶让脱贫有了法治保障

生活在良梨村几十年的老书记李含亮细数村里来了扶贫队之后发生的变化,“村子的模样变美了,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旱厕变成了水冲式卫生厕所,自来水管也铺设到了家,新建的法治广场更成为一道景观……”


为村民们提供医疗问诊和法律咨询服务。

据了解,省司法厅专门制定了针对良梨村的“帮扶十法”,包括干部帮扶、生产帮扶、生活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就业帮扶等,在资金、法律、医疗、教育、生产等各方面给良梨村村民提供全方位物质和精神保障。其中,为扶贫注入法治“元素”、种下法治基因,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开展法律帮扶,是省司法厅党委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直坚持的特色。


省司法厅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钱泽勇、队员王军为贫困户发放大米。

不仅在良梨村建立起司法行政工作室,打造了村级法治广场。同时,不定期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进村入户,为困难群众提供律师公证、法律咨询、民间纠纷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据统计,仅2016年就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10余次,解答困难群众法律咨询80余人次,该做法还在《扶贫开发简报第106期》予以刊发推介。为建立贫困村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省司法厅扶贫工作队还为村里聘请了一名志愿律师担任村级法律顾问,并在每个自然村建立了一个普法微信群,用法治手段助力护航精准扶贫。通过这些方式,渐渐地在村民们心中培育出对法律的信仰,播种下法律的种子。

记者在良梨村采访时,还了解到一个生动的调解故事。今年11月上旬,贫困户代如良的妻子找到钱泽勇,陈述了他们与堂兄代世仓之间的人身伤害赔偿纠纷,希望钱泽勇能主持公道。此前,他们试图通过其他方法解决,但都没有奏效。钱泽勇找到代世仓核实事情真相,确认了今年4月两家因为梨园地界分歧发生肢体冲突,致使代如良鼻子受伤,第一期手术费花了一万多,后期鼻子复位预计还要8000多元。代如良索赔4万多元,但代世仓也是贫困户,自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代表学院向前于村贫困户捐赠能繁母羊。

钱泽勇从法理、情理两方面给双方做工作,给代世仓算了一笔“经济账”,给代如良算了一笔“亲情账”,最终促成他们达成一致意见:由代世仓一次性赔偿代如良2万元。为了保证协议履行,避免后期再发生矛盾纠纷,钱泽勇起草了人民调解协议书,并邀请辖区司法所所长做了正式的人民调解卷宗。在签订协议的现场,受到感染的代如良从2万元赔偿金中拿出1000多元,返还给了代世仓,“仓哥你也不容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一场兄弟之间的纠纷至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省戒毒管理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走访贫困户。

针对良梨村赡养纠纷较多的情况,扶贫工作队还组织贫困户的子女和老人签订《孝道扶贫倡议书》,呼吁子女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一周至少陪老人吃一顿饭,一月至少给老人做一次家务,一年至少给老人一笔赡养费,以此来传承传统美德,建设文明家园。

D因人施策让脱贫有了“靶心效应”

精准扶贫就是要做到瞄准“靶心”,拔除穷根。做实贫困户的基本台账是前提。据了解,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省戒毒管理局、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派出的四个扶贫队通过逐户走访调研,详细了解贫困群众子女教育、饮水用电、生病就医、住房保障和道路交通等基本情况、认真查验贫困户家庭成员身份证、低保证、五保证、残疾证、慢性病证、医疗服务证和“一卡通”存折等书面材料,准确更新并完善了贫困户基本信息资料。认真填好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制定“四项清单”,确保每户贫困户的116条信息点准确无误,同时将采集的最新信息和国家扶贫开发系统里贫困户的信息反复比对,做到完全一致,实时更新,为扶贫大数据平台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省监狱管理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走访贫困户。

在此基础上,因人施策是关键。省司法厅扶贫工作队针对有产业发展潜力的贫困户,帮助申请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针对住房困难的贫困户,帮助申请危房改造政策;针对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的贫困户,申报光伏扶贫补助;针对贫困家庭的在校生,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针对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贫困户,设置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扶贫;今年,全村2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施果园改造和土壤提质增效两个产业扶贫项目共279户,补助资金20.14万元,51户申请了每户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67户完成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1.7万元;116户贫困户享受光伏扶贫补助,共17.4万元;51名贫困家庭在校学生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30名贫困人员获得保洁员或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就业岗位。

为推动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省司法厅扶贫工作队还建立了良梨村扶贫驿站,将厅属各单位的慰问金集中起来,帮扶生活最为困难的一部分贫困户,帮扶诚信、感恩、支持扶贫工作的贫困户,帮扶勤劳、自强、家庭整洁的贫困户,努力消除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

此外,省司法厅还为良梨村光伏发电和冷库项目投入建设资金39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部为民服务大厅建设投入2万元购买办公设备,提高为村民办事效率。


省司法厅印制的扶贫手册。

各扶贫工作队均以贫困户脱贫攻坚“四项清单”为抓手,明确贫困户需求和措施,有效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帮扶措施宣传到位、落实到位。省监狱管理局扶贫工作队为临泉县钟陶营村在捐资创办集体合作社平台基础上,面向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编制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案,并在“六一”期间向村中心小学捐款和购置学习用品;省戒毒管理局扶贫工作队为界首市饶吕村捐助10万元,向近90户贫困户发放价值1万元生活物资;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扶贫工作队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扶志”“扶智”作用,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对学院藏书进行整理筛选,精心挑选出3000余册关于政策宣传、社会科学、文学作品等方面的期刊和种植、养殖等农技书籍,向临泉县前于村捐赠了3000余册书籍,为丰富贫困户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提供了助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良梨村贫困户397户875人,仅24户55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0.76%减少到2017年的0.65%,村集体收入由3万元增长到10.7万元。12月6日至7日,省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组到村验收贫困村出列和5名预脱贫户时,均给予好评。钟陶营村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93户269人减少至44户90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2%以下;饶吕村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3.63%减少到0.79%,集体经济从无达到8万元;前于村脱贫了25户78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3.4%减少到1.4%,集体经济从无达到13万元。

脱贫攻坚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时侠联指出,扶贫工作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要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措施、更有效的行动、更务实的作风,宣传好、落实好党的扶贫政策,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绝对不让一人掉队;要严格按照要求,拿出“绣花”精神,实事求是的把所有的工作痕迹留下,确保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位,经得起检查验收;要体察民情,传递好党的温暖。扶贫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党委政府派出那么多优秀的干部驻村,就是要把群众的心声收集上来,把党的更多温暖传递下去,一定要不辱使命,让广大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满意脱贫。
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