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再与读者相见,我们已经处于新的起点。回望2017,在这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启新篇章。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法治前进的脚步铿锵有力。
2017,全省政法机关深入实施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积极推进政法工作创新,与信息化相融合,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打造过硬政法队伍,全力服务保障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
2017,安徽法制报作为省内唯一法制类媒体,打造全媒体矩阵,构建“一报一网一微一客户端”全新格局。法治大事件,我们第一时间现场报道深度阐释;法治人物故事,我们倾心聆听多元化讲述;紧随法治热点,全媒体推送,实现网络直播……在我省政法工作昂扬奋进之时,全方位多视角,为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鼓与呼。
用关键词挥别2017,走进2018,我省政法机关为构建稳定和谐有序的平安安徽砥砺前行,我们也将继续开足马力,浓墨重彩描绘新时代法治安徽建设新气象。
A关键词:平安
2017年,我省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强化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网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省群众安全感同比提升2.33个百分点,达96.43%,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同比提升2.58个百分点,达93.50%;全省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8.2%,破案数同比上升15.2%,命案破案率达99.37%;“盗抢骗”犯罪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17.5%,发案数同比下降31.1%;全省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同比分别下降20.6%、23.8%。
循着省综治委在2017年初详细制定的综治“时间表”、“路线图”,我们先后推出《干部提拔评优先过综治关》、《省综治委首用一票否决问责》,追踪省综治委“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
省综治办、省公安厅联手推进社会治安群防群治,提出努力打造创新开放、立体防控的群防群治新模式,确保群防群治工作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更好地服务“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我们第一时间,通过《全省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推进会要求:打造创新开放立体防控的群防群治模式》呈现了群防群治、立体防控的社会治安模式架构。
我们尝试用镜头和视频展现平安安徽的感人瞬间。元旦、春节、国庆等假日里,我们的视角对准了为节日安全默默付出的全省公安民警们,记录下他们的工作,《护航节日祈福庙会活动排查重点区域安全隐患》、《维护高峰时段道路畅通 省城警方全力以赴保春节平安》、《“五一”假期110日均接处警4万余起》、《日均出动巡防警力3万余名两节期间全省社会治安平稳》……
2017年,我省不断深化平安安徽建设,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为2018年平安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B关键词:和谐
2017年,我省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实现双提升,不可不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可或缺的“助力作用”。统计显示,2017年全省96%以上的矛盾纠纷能够在基层和一线得到妥善化解。我们推出《激活群防群治前移解纷关口》、《联动融合开创平安善治》、《多元化解助平安建设提质增效》等多篇报道,将我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脉络清晰呈现纸上。
2017年初的全省“两会”上,11位省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制定《安徽省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促进条例》的一号议案。由此,省人大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列入2017年安徽地方立法计划。
在全国法院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暨示范法院经验交流会上,我省法院司法为民新模式颇受关注。一年时间里,我们不断聚焦我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历程和实践,先后推出《家事审判引入现代心理技术 马鞍山市雨山法院情感修复助家庭纠纷“软着陆”》、《11位人大代表建议各级法院丰富实践我省拟立法规范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党委政府搭台相关部门联手包河区构建一体化诉调对接平台》……2017年10月11日,《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草案》出炉,开始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2017年是法律援助纳入民生工程的第二年,我们从年初开始就始终关注这一民生工程的动向。《法援今年覆盖20%以上常住人口》重点报道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规定,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增加至11项,在对象范围上,覆盖面达到全省常住人口20%以上。2017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发布《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办法》,安徽是8个试点省份之一。目前,我省80家看守所、126家法院、11家检察院均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站在法院和看守所实现了全覆盖。
《尽援优援撑起困难群众“法治蓝天”》、《让“法律低保”惠及每一名困难群众》等连续报道,为我省法律援助工作提前实现2017全年8万件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画上圆满的句号。
2017年,改革成为我省政法战线主旋律之一。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完善司法责任制,建立省以下法检两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开展多项司法行政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徽经验。
2017年8月,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薛江武亲自出庭办案;2017年9月,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坚首次开庭审案。读者可通过先后两篇报道,了解到我省法检两家认真落实司法责任制,规范入额院领导直接办案。全省法院780名入额院领导班子成员全部编入审判团队,2017年全省各级检察院的入额领导干部共办案4400余件,人均办案6.3件,院领导带头办案已成常态化。
为了保障入额法官检察官办案质量,加强对入额法官检察官的监督,我省法检先后推出入额人员动态管理淘汰机制,《我省建立员额内检察官动态管理机制办案达不到要求或将强制退出》详细介绍了省检察院出台的《安徽省检察机关员额内检察官动态管理办法(试行)》具体操作和意义。
建立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四项重点任务之一。我省创造性地提出“一处两中心”财务统管模式,我们在《做好司法保障加减法彰显司法改革新成就 我省法院创财物统管“安徽模式”》中进行了详细
C关键词:改革
阐释,并通过公众号和网站进行推送,获得众多网友围观点赞。
作为司法体制改革重要部分,公安改革和司法行政体制改革在2017年的表现可圈可点。全省公安机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推动公安部28项和我省105项便民利民措施落实,安“徽公安服务e网通”上线,实现156项公安行政管理服务事项“一网通”、“一网办”。
在司法行政体制改革中,2017年公证和律师是两个颇为忙碌的职业。《全省公证体制改革大幕开启 年底前行政体制全部改为事业体制》、《我省13家公证处完成改制》、《我省将试点设立3家合作制公证机构》完整记录了我省13家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全部改为事业体制,同时明确我省设立合作制公证机构采取新设和整体改制的方式。
2017年,我省作为专业律师评定的4个试点省份之一,启动律师专业水平评定机制改革,在合肥市、池州市开展试点。这标志着我省的律师专业水平评定机制改革正式启动。《律师服务倡导术业有专攻 我省将启动律师专业水平评定机制改革》对此事进行了关注,因首批共有457人次通过了9个专业的评审,我们及时报道了《合肥完成首批专业律师评审》。
D关键词:科技
我省政法战线信息化建设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17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大力推进警务机制改革,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为引领,把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应用作为事关公安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发挥好大数据效能,增强侦查打击的精确性、主动性和时效性。《科技助力密织追逃天网 我省上半年捕获网上在逃人员8806名》便让我们见识了科技在治安防控中的威力。
2017年,我省法院将信息化融入诉前、诉中、诉后,用背包法庭、巡回办案车、“指尖立案”等方式司法便民,又在庭审中,对均在外地的当事人进行远程视频,还在执行阶段实现三级法院视频联动,形成了现场与远程、网上与网下、实体与网络立体结合的诉讼服务新模式,大大缩短了群众办理诉讼事务的半径。《两地服刑人员“隔空喊话”参与庭审 合肥中院首次通过远程视频审理民事案件》、《“三级四点”指挥模式开创执行先河 宣城中院打响强制腾退专项行动第一枪》、《“移动法庭”开进农家小院 全省首辆数字化多功能巡回办案车亮相阜南》、《全省法院系统借力信息化融合多功能 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安徽经验”》均图文并茂,在网络推送后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
2017年,省检察院加快推进电子检务工程、智能语音全面部署应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三项建设。司法办案、检察办公、检务保障、检务公开和服务平台等平台将在2018年全省范围内开展应用。
司法行政系统则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咨询平台建设,16个市全部建成“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并投入使用,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运用电话和网络获得法律服务。在《法律服务微信群年底覆盖到村》报道中,我们坦言,“线上+线下”同时运行,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有机融合、快捷办理,让百姓遇到法律难题可以方便求助。我们的“村里”app经过三年迅猛发展,已在阜阳、淮北、安庆、滁州等地的300多个行政村落户,注册人数达25万。这款以“村里”命名的,综合农村普法、法治资讯、法律咨询、便民服务、社交平台为一体的手机客户端,与公共法律服务并肩,为农村普法助力。
E关键词:硬实力
2017年上半年,人民群众对我省政法队伍满意度达到91.13%,连续7年上升。这一年,我们与特警张劼面对面访谈,对话雪域高原归来的检察官周会明,远赴新疆探访律师夫妻曹旭、陈贤援疆的三年经历。
我省锐意进取打造过硬政法队伍,我们深度挖掘“五个过硬”政法队伍建设历程。《省委政法委实施工作“月考”制》、《省委政法委决定在全省政法队伍中开展专题讨论:面对五对矛盾我们怎么办》、《面对五对矛盾我们怎么办听省委政法委机关党员怎么说》连续推出,全省政法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方面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建设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工作跃然纸上。
2017年,全省公安民警有获殊荣的,也有光荣牺牲、因公负伤的,广大公安民警的奉献和牺牲、鲜血和生命彰显了安徽公安的忠诚担当、浩然正气。
在《一次敬礼两行热泪三次鞠躬 一座城挥泪送别老民警陈春芳》报道中,我们送走了倒在岗位上的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国保大队大队长陈春芳;在《押送嫌犯途中遇车祸牺牲 庐江县千余人送别民警王玮龙》报道中,我们送走了执行任务时牺牲的庐江县公安局柯坦派出所民警王玮龙。
我们再次面对“时代楷模”张劼时,《43秒穿越生死的“淬火英雄”》让读者重新认识了浴火重生后依然乐观向上的张劼。
2017年,省委政法委下发《关于开展向周会明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省检察院开展向周会明同志、赵晓锋同志学习。
我们曾持续关注陈贤、曹旭夫妇参与“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感人故事,也远赴新疆采写《奔走祖国边疆,播撒法治信仰——记我省“1+1”法援志愿律师陈贤和曹旭夫妻》,在江淮大地和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引起强烈反响。陈贤、曹旭双双当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F关键词:软实力
2017年,我省政法机关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拓展“讲重作”专题教育、警示教育的成果,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2017年初,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全面推进现代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着力打造过硬司法行政队伍,提出进一步加强全省司法行政文化建设,增强司法行政系统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探索建立体现司法行政各个岗位特点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我省检察系统则开展以“十个专题强党性,十项督查强落实,百人交流铸信仰,百人扶贫结对子”为主要内容的“双十双百”活动。省检察院为此专门列出了具体时间表和责任清单,并要求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与推进机关党建“强力工程”结合起来,与完成各项检察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与在全体党员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的“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结合起来。
我省法院根植江淮大地得天独厚的文化沃土,以徽风皖韵铸就公正廉洁、司法为民的法治文化,从制度保障到融合传统,构建起独一无二的安徽法院文化经验。我们在《文化自信引领法治航向 我省法院借力徽风皖韵推进司法公正》中报道我省法院融合传统精髓,借助省内自然文化资源的天时地利,立足省情院情,深入挖掘以历史传承的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绿色文化为内涵的“四大文化”,不断增强法院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使文化建设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发展的引擎,形成安徽法院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精心打造出富有徽风皖韵,具有时代精神的安徽法院文化建设体系。目前,省高院已经成立全省法院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连续出台《安徽法院文化建设五年规划(2016-2020)》《安徽省法院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保障文化强省建设意见》,为全省法院文化发展作出了科学部署。
法治安徽网记者 唐欢 李斐 袁中锋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