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法律援助照亮农民工维权路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8-01-25 15:04:50



编者按:带着工钱回家过年,是每一位在外辛苦打拼的农民工兄弟们的美好愿望。为了贯彻十九大精神,增强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7年12月20日,全省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维权活动正式启动,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省司法行政部门将发挥职能优势,开展大型广场宣传、援助律师下工地、举办法治讲座等三大活动,把法律援助送到农民工身边,温暖他们的回家路。

一直以来,我省始终把农民工作为法律援助重点关注对象,通过不断扩大援助范围,畅通服务渠道,减少审批环节,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17年,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共为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万件,为农民工讨薪3.6亿元,农民和农民工占全省法律援助受援人总数的63%以上。


省法援中心组织法援律师开展广场咨询活动。计敏悟/摄

本期《司法连线》以“法律援助照亮农民工维权路”为主题,聚焦法律援助在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发生的感人故事。

A 连续8载法援守护春节返乡路

从迷茫无助到喜不自禁,在短短10天里,刘某等19名农民工的心情经历了如过山车般的起伏。“我们真是走投无路了,能帮帮我们吗?”2017年12月22日下午5时许,怀远县法律援助中心万福法律援助工作站迎来一群人,他们满脸风霜,情绪激动。工作人员询问缘由,原来他们是来自我省北方以及江苏徐州等地的务工人员,经路某介绍,来到此地从事光伏项目工程施工。双方口头约定包吃住,工资每人每天220元,没有签订劳务合同。谁料工作十几天后,工程因资金链断裂停工,路某既不结算工资,也不再继续提供食宿。刘某等人本来就人生地不熟,如此一来,他们连回家的路费都拿不出。

“安徽司法”微信公众号开通“法援讨薪”通道。光聪/摄

得知事情缘由,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利用周末和元旦假期,与路某及项目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数次协商,最终于2018年1月2日上午,促成双方签署了支付劳动报酬协议,让刘某等人如数拿到了50010元工资。1月3日,全省普降大雪,气温降至冰点,幸运的是,在此前一天刘某等人已经暖暖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每年春节前夕,在农民工的返乡路上,总有这么一群“温暖使者”伸出援手。据了解,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维权行动,在我省已成为惯例。我省是农民工输出大省,针对农民工群体每年岁末年初周期性集中返乡和外出务工的规律,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自2010年以来,每年集中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维权行动,统一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办理农民工案件。

2017年1月12日至2月12日,全省统一开展了“情暖农民工,法援在行动”法律援助维权专项活动。各地统一举办启动仪式、举办宣传活动、开展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做到网上网下联动、部门联动、媒体联动。省广播电台与各地市交通广播联合,邀请律师走进直播间,接听农民工热线电话,并将农民工反映的问题反映给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全省各地广播电视报纸还密集投放法律援助公益广告、播放宣传片、专题片,尽可能扩大社会知晓率。活动期间共受理农民工维权案件4024件,发放宣传资料43万份,接待农民工咨询3.5万人次,为农民工挽回损失共计1.1亿元。


蚌埠市龙子湖区司法局向参与赠送书法作品。徐楠/摄

2018年1月17日,作为“贯彻十九大精神,助力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专项维权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省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同步开展了大型广场咨询活动,这已是我省连续第8年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维权活动。法援工作者和法援律师们尽职尽责,确保农民工们拿到钱、过好年。

B 降低门槛打通维权“绿色通道”

除了行之有效的专项行动,在法律援助的日常工作中,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进一步扩大援助范围,努力为农民工等困难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法律援助。

2017年,省及16个市民生办均发布了本年度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办法,将新修订的《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中关于涉及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高危作业损害赔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等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纳入其中;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调整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以上,法律援助已基本覆盖低收入群体。


含山县法援律师送法进工地。欧宗涛/摄

全省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民工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接待、受理和指派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一般情况下,只需一个工作日,即可将农民工的援助案件分发到援助律师手中。同时规定凡因追讨欠薪或工伤等农民工维权纠纷申请法律援助的,简化援助审查手续,免予经济困难条件,一律给予法律援助;对涉及人数众多的群体性农民工维权案件,时间紧急的,先行指派援助律师办理,事后补办有关审批手续。加强与劳动、建设与住房、工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情况沟通会商机制,充分利用非诉讼调解的快捷方式,尽量缩短农民工追讨欠薪的办案周期。特别是对暂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设法调解用人单位、责任单位先行支付一部分工资,以解燃眉之急。“要不是法援律师多次调解,我可能现在还没拿到赔偿款”,今年64岁的张某对于法律援助的高效深有体会。张某曾在一处建筑工地打工,2017年1月10日,他在工地搬运货物时不慎摔伤。公司虽为张某支付了1.9万元的医疗费,但在其康复后却将他辞退,导致张某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张某为此感到寒心,向桐城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该中心受理后,先为张某找到一处临时住所,解决生活困难,再为其申请工伤认定。2017年7月,劳动行政部门认定张某为工伤。


合肥市包河区法援中心组织律师走进临工集散中心。赵晓军/摄

由于建筑公司态度蛮横,拒绝张某提出的合理要求,按照惯例,案件将会进入劳动仲裁程序。但考虑到劳动仲裁程序繁琐、时间长,法援律师建议张某最好通过调解方式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为此,法援律师没少花时间和精力,多次往返与建筑公司交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耐心的说服工作,对方负责人终于答应协商调解赔偿。近日,张某依法拿到了赔偿款10000元及拖欠的工资,并同建筑公司恢复了用工关系。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张某不禁喜极而泣。

此外,我省还积极支持农民工等特殊困难群体脱贫攻坚工作,将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全部纳入法律援助对象范围,对于这类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一律免于经济状况审查。

C 线上线下联动申请更便捷

“农民工兄弟,有人在偷偷爱着你!”连日来,一则既俏皮又满载温情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广为传播。这正是“安徽司法”微信公众号为农民工兄弟送上的“法援礼包”。1月16日,“安徽司法”微信公众号开通“法援讨薪”服务平台,将法律援助政策法规、服务形式、联系方式等纳入一体化平台,拓展农民工法律援助维权渠道,让农民工朋友随时随地享受法律援助服务,实现“手机扫一扫,讨薪不再难”,打通服务农民工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针对农民工群体人数众多、居住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我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运用“互联网+”思维,融合网络技术,整合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12348”法律服务热线、司法行政部门网上申请平台、微博微信移动端等法律援助资源,实现网络与实体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衔接的全方位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法律援助网络,保障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有效开展,农民工寻求法律援助的可及性和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滁州市南谯区司法局为农民工发放维权手册。季剑巍/摄

在实体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全省99%的法律援助中心建有临街一层便民服务窗口,建有各类法律援助工作站3490个、村居法律援助联系点1.7万个。其中,在各级工、青、妇、老、残、人社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372处,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体系,并安排有专人定期值班,解答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申请。


旌德县法援中心法援律师指导农民工填写法援申请表。周军汉/摄

即便是足不出户,农民工也能进行法律咨询。16个市全部开通“12348”法律援助咨询热线,省司法厅和各地司法局的官方网站上都设立法律援助咨询通道,在受众面广的“安徽司法”微博、微信平台上,也开设法律援助栏目,让农民工少跑腿。马鞍山市还开通法律援助远程视频服务系统,农民工可在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乡镇(街道)及村居法律援助工作站,通过视频与值班律师进行实时交流、咨询。


泾县法援律师走进农民工创业园开展法律宣传。胡佩玉/摄

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已经实现从法律援助的申请受理、审查指派、结案归档到经费发放,全流程网上办理。为了推动信息化应用力度,我省已将信息化应用列入全省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考核内容。

此外,省司法厅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共同建立起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法律援助协作联动机制,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加强与工会、工商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维权合力,多方联合帮农民工解决讨薪问题。

下一步,我省将建设“安徽法网”,升级改版现行的“12348”系统,实现“12348”热线与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安徽法网数据共享,与“12345”政务热线、110报警平台联动转接,提高热线咨询的便捷性、可靠性,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困难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

D 创新监管保障案件质量“生命线”

“能拿到这笔钱真的很不容易。感谢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感谢法律援助一直尽力帮助我们。”2017年12月20日,在太湖县法院,48名农民工在法援律师的鼎力帮助下领到了33万余元工资。事后,他们向太湖县法律援助中心送上了一面“心系民工,为民解忧”的锦旗,以表达心中的感谢。

真心服务农民工,才能赢得好口碑,一面面写满谢意的锦旗见证了法援工作者和法援律师的辛勤付出。2017年,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倾力呵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共为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万件,为农民工讨薪3.6亿元;解答劳动纠纷、社会保险待遇纠纷等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法律咨询5.3万人次;农民和农民工占全省法律援助受援人总数的63%以上。

在受理每一起案件中,各级法律援助机构都视案件质量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我省为保障法律援助服务农民工的效果,多措并举提高案件质量。在常态化工作中,开展监督检查,通过旁听庭审、回访受援人、检查案卷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强化农民工等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监管;在年终考核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模式,委托高校、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进行专项评估,充分发挥激励引导机制,案件质量监督工作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推进法律援助人员专业化建设。大力推动律师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全省律所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占比达到65%。各地普遍成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团,并经常结合劳动争议的热点案件,邀请法学教授、自身律师对办案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对于重大、复杂、疑难的农民工维权案件,部分地市还推行集体研究制度,进一步保证案件质量。


48名受援农民工为太湖县法援中心送来锦旗。吴惠芳/摄

因为工作突出,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工作处曾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

·唐菲 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