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她们邻家大姐姐般的关心,让我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对于她们的来访,我从拒绝变成期待,有时我还会主动找她们聊聊心里话……”一身旗袍站在舞台中央的她,浑身散发着阳光和自信。如若不是舞台背景上的字眼提醒,谁都无法将周某与社区服刑人员划上等号。1月20日下午,由合肥市包河区社区矫正中心和人文社会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社区矫正工作新春汇报演出如期举行,此次活动的参与者均是社区矫正志愿者和社区服刑人员。
汇报演出在人文社会服务中心志愿者们表演的手语舞《三德歌》中拉开帷幕,随后朗诵、情景剧、小品等12个节目轮番上演,其中由社区服刑人员自编自演的舞蹈《不忘初心》、《思过》,艺术地呈现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心声。
在演出间隙,社区服刑人员周某和孙某勇敢站上舞台,和台下观众分享自己的改造历程。周某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被判缓刑2年,当时她的孩子还嗷嗷待哺,对于未来她充满了惶惑。当辖区望湖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第一次上门走访时,她十分抗拒,语气里充满了戒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敏锐觉察出周某内心的纠结与痛苦,没有严词对周某进行教育批评,而是在离开之后给周某发了一条短信,劝诫她放下过去,把目光投向明天,为自己、为年幼的孩子考虑。周某感受到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良苦用心,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不仅配合走访、参加公益劳动,还主动提出捐赠图书。孙某的矫正故事也很励志,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帮助和鼓励下,现在年收入已有十几万元,家庭关系也很和睦。“我们迷茫过,后悔过,好在家人没有放弃我们,司法所也没放弃我们。我们今后要用行动表达感恩之心。”他们发自肺腑的言语,赢得了阵阵掌声。
“社区矫正工作不仅要强化刚性执法,更要关注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真正使他们‘从心出发’。”合肥市包河区司法局局长李远波介绍,近年来包河区司法局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动态摸底,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矫正计划,有的放矢做好监管教育,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从2007年至2017年12月底,全区共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2239人,累计解除1785人,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王静 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