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2017安徽司法行政十大年度榜样人物风采展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8-02-08 16:10:35


编者按:当冰雪消融,春意萌动,2017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榜单的揭晓,更为我们带来一股暖流。铜陵监狱矫治监区科员赵晓宏等10名同志被评为榜样人物,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栖凤监区顽危犯专管分监区副主任科员李珂等20名同志获提名奖。在他们的身上,有什么样的故事足以震颤我们的心弦?

他们中有一身“侠肝义胆”,乐此不疲开展“双重拯救”的监狱民警;有善于思考,注重创新,带头参与“3451”戒毒模式试点推行的戒毒民警;有热心公益情系女童,用法律知识和真情大爱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女律师群体;有热衷法援事业,时刻准备着为困难群众伸出援手的法援工作者;有拓展公证服务民生领域,免费为市民提供一对一家事法律咨询服务的公证员;有刚柔并济注重实效,以标准和规范引领工作发展的社区矫正工作者;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用专业技能还原事实真相的司法鉴定人;有坚守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甘做矛盾纠纷“和事佬”的司法所长;有热爱文艺热心普法,退休后自掏腰包组建普法艺术团的普法志愿者;还有致力教学科研,在行政岗位也备受认可的警院教师。

他们是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代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是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学习榜样。本期《司法连线》带您走近十大榜样人物,感受榜样的力量。

赵晓宏:监狱民警的“双重拯救”

赵晓宏为服刑人员做沙盘治疗

都说监狱警察整天做着拯救迷途浪子的工作,时间久了多少会有些懈怠。可铜陵监狱矫治监区民警赵晓宏却不一般,他乐此不疲地从事着“双重拯救”,在高墙之内,他利用专业心理知识,为一个个患上心病的服刑人员驱除心魔打开心结;在高墙之外,他一次次舍身冒险拯救他人的生命。

从警18年以来,他始终扎根于监管改造一线,从管教民警变成“心理医生”,“首席教育改造专家”绝非浪得虚名。面对一个个扭曲的灵魂,他要为他们重新点燃人生的航灯,责任意识已经融入血脉、刻在心里。他有效教育改造顽危犯50多人,为服刑人员疏导心理问题300多例,成功干预60余名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20余次。

默默埋首钻研业务的赵晓宏一直低调谦逊,当他于2016年5月勇救落水女童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广为传播,并被推选为“铜陵好人” 他不吆喝、不拉票,时,连最亲密的妻子都是通过朋友才得知丈夫候选的事。2016年12月,赵晓宏被评为安徽省见义勇为第十三届“安徽移动弘扬正气奖”三等奖。这一系列荣誉、一串串数字,是对一名普通基层监狱民警踏实工作、仗义”“ 为人最好的注脚。

赵曼丽:戒毒所内的“特殊园丁”

赵曼丽鼓励戒毒人员写下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大队长赵曼丽是一名80后,却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成熟内敛。她善于思考,注重创新,带头参与“3451”戒毒模式在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试点推行工作,用“与自己的时光对话”等投射测验寻找戒毒人员隐藏的内心想法。

蒙蒙(化名)刚来戒毒所时,是队里出了名的“刺头”。赵曼丽详细分析了蒙蒙的有关资料,寻找切入点,从环境适应和生活细节等方面关心她、引导她。通过赵曼丽的教育,蒙蒙变得积极起来,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为自己的新生加码前行。

赵曼丽清楚,在回归社会后,戒毒人员会面临就业困难、易受歧视等问题。为此,她主动将自己的qq号告知解戒的戒毒人员,及时给她们提供帮助。正是这个“不抛弃、不放弃”的约定,赵曼丽成为了很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咨询员”、“引路者”。

因为整天和戒毒人员打交道,赵曼丽对吸毒的危害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她还热衷于做一名禁毒戒毒工作义务“宣传员”。她参与青少年禁毒教育读本撰写,多次到学校、社区开展禁戒毒知识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女童保护”律师志愿团:“护花使者”呵护儿童成长

“女童保护”律师志愿团来到董岗中心校举办公益讲座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但近年来,儿童尤其是女童受侵害事件时有发生。2015年,为了将自我保护意识的种子洒向每一位学龄儿童的心中,合肥市团市委、安徽致诚公益法律援助研究中心将“女童保护”项目引入合肥,范珣、白艳丽、马玄玄、张丽萍、汪晔、汪丽萍等8名女律师成为志愿者化身“护花使者”,用热情和智慧守护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蓝天。

两年多来,该组织先后赴合肥近20所中小学讲授女童保护课程,共开展了42场“爱护我们的身体”公益讲座,直接覆盖广大青少年6000余人,发放女童保护宣传手册1万余份,并且实现了光华学校女童保护防性侵课程全覆盖。

2018年,志愿团将复制推广合肥光华学校的模式,走全校师生自护教育课程全覆盖的道路,最终实现一校一讲师并终将青少年自护教育知识普及纳入到常态化教学中来,以期让更多的师生受益,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

马志华:不让困难群众维权发愁

马志华开展法律援助知识讲座

2012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称号;2013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法律援助优秀服务标兵”称号。亳州市涡阳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马志华的证书摆满了一张桌子,一本本荣誉证书的背后,不知凝结了他多少心血和汗水。

2017年,为帮十位农民工讨回拖欠的工资,马志华多次找到承包商,释法明理,讲清利害,使承包商认识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后果及社会影响,最终一次性还清拖欠的工资。事后,农民工送来了一面写着“执法为民,心系百姓”的锦旗。

为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他走遍全县25个乡镇,采取多种形式法援业务培训,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法援知识讲解。为扩大法律援助社会影响,他组织各村居委会和有关单位宣传法律援助工作,大大提高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声望,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的当事人日益增加。

自2009年以来,马志华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0余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为农民工讨薪60余万元。

顾明:用心服务做暖心公证员

顾明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厚厚的研究材料

2016年,全省公证行业首家“家事法律服务中心”在蚌埠怀远落地,这么暖心的工作举措是谁想出来的呢?正是怀远县公证处主任顾明。近年来,顾明带领公证员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在民生法律服务方面加强探索,通过向社会公众提供“家事法律顾问服务”,主动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拉近与社会公众的距离,降低广大人民群众的司法消费成本,让更多的人享受公证服务。

为了把法律服务送到贫困家庭,顾明还担任贫困村的法律顾问,为贫困户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对扶贫领域的资金使用、招商引资和重要协议需要公证的开通“绿色通道”,对所办理的公证服务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减免相关费用,得到一致好评。

十几年来,怀远县公证处平均每年提供法律援助事项达上百件,减免收费公证事项达千余件,切切实实为百姓办实事。

蒋振武:刚柔并济促失足人员新生

蒋振武上门走访腿脚不方便的社区服刑人员

有人说淮南市潘集区社区矫正中心主任蒋振武没有人情味,太过严肃认真,可他却说:“对部分罪犯判处缓刑,已经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但如果他们不能自觉接受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珍惜和把握法律所给予的机会,我一定会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对待违法违规的社区服刑人员,他毫不留情;对待确有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他真心帮扶。张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缓刑,但他常年在上海务工,父母也都居住在上海,如果回户籍地淮南,势必不能安心接受矫正。考虑到张某的实际情况,蒋振武积极联系上海市某司法局,经多次协商后,当地司法局接受申请,同意张某回上海接受矫正。在履行完手续后,张某感动地说:“一直听说蒋主任没有人情味,其实他才是最替我们着想的人。”近8年来,在蒋振武的帮扶下,3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就业,成功创业者有10人之多。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从制度建设到功能室区分,从桌椅板凳、盆景摆放到墙角卫生、系统线路,蒋振武都一一留心,不放过一个细节。2016年12月,潘集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工作顺利通过省司法厅验收,其先进经验再获全省推广。

余波:律己恪真只为公平正义

工作中的余波一丝不苟

2002年,风华正茂的余波,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公安机关的法医,后来进入安徽正源司法鉴定所,从事专门的司法鉴定工作。亲戚朋友的羡慕、街坊邻居的称赞毫无悬念的接踵而来,殊不知,25岁的他每天面对一具具陌生而寒冷的尸体,心里顶着巨大的压力。他告诉自己,人总要做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才不算白白来人世间走一遭。

他真的做到了,从业15年,他无差错、无举报、无失误地完成法医临床鉴定5000余例,交通事故尸表检验3000余例,法医病理鉴定1500余例。他协助交警部门出现场200多次,还受害者一个公道,给肇事者一个处理。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在妻子即将临盆的关键时刻仍在出现场;为了让逝者“说话”,他在解剖高度腐败尸体时被感染中毒,抢救了十来天才有所好转。

在日常鉴定工作中,他每年义务为特困贫残鉴定对象免除或减免费用达2万多元,同时他经常到敬老院去扶助孤寡老人,主动为敬老院捐款5000多元。

刘凯:扎根基层甘做“和事佬”

刘凯(右一)到当事人家中调处矛盾纠纷

说到马鞍山市雨山区司法局向山司法所所长刘凯,那可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大明星”。村民的大事小事麻烦事,解决不了的都爱找他。

2014年6月,当地村民庾老太因蜱虫叮咬引发疾病而死亡。由于她生前从事绿化保洁工作,其子女便怀疑庾老太是在清理杂草过程中被蜱虫咬伤,遂要求绿化养护工程承包人肖某某承担责任并提出高额赔偿,对方拒绝,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案件较为棘手,但最后刘凯用法理和情理交融的方法促使双方达成协议,为这起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凭着对辖区百姓的满腔热情,刘凯始终脚踏实地的坚守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除了个人调解纠纷外,他还推动向山镇成立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11个。

在他的辛勤付出下,近年来,全镇年均调处各类矛盾200件以上,无因人民调解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居)、大纠纷不出镇”的目标。

俞德忠:普法战线上的“最美夕阳红”

俞德忠组建的普法艺术团赴青阳开展法治演出

早在10年前,俞德忠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几位中老年朋友在排练一些自娱自乐的小节目。有个念头在俞德忠心里萌发:除了自娱自乐,我们这些“老家伙”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他想来想去,决定成立艺术团。

一无场所、二无资金、三缺人员,很多人都劝俞德忠别“瞎折腾”了!可俞德忠却偏不!没有场所?他就多次跑到社区,最终争取到社区近300平方米的场地。没有资金?他自掏腰包,拿出1万元购置了舞台音响设备和锣鼓乐器。没有人员?他就挨家挨户到社区走访一些“志同道合”的老朋友,组建了最初的艺术团班底。2007年9月,阳德之声”“ 普法艺术团经宣城市文化局批准成立。

现今,艺术团已有成员60多人,俞德忠带领他们边学法、边创作,先后创作编排了花鼓戏《王婆卖瓜》、黄梅戏《大山情缘》等20余部普法文艺作品,并走进社区、乡村义务演出了300多场,获得很高人气。

俞德忠说:只要我在,“ 艺术团就会一直办下去,为市民奉献更多、更好的法治文艺节目!”

王梅:秉持匠心育桃李

王梅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交流

2016年从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传来好消息,由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王梅等人组成的教师团队在高职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实现了该校教师在国家类比赛一等奖中“零的突破”。

鲜为人知的是夺冠背后的故事。备赛时,王梅腰病复发。但她强忍疼痛,弓着腰埋头于书案边,对所选课题教案、说课稿进行反复的修改,对教学环节设计进行精雕细琢。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全国比赛一等奖的荣誉被她收入囊中。

在教学岗位上,她无疑是优秀的。自2007年以来,她秉持“匠心”,先后承担了《监狱人民警察概论》等九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评教均在90分以上。在行政岗位上,她也是称职的。王梅还是学校老干部科副科长,在老干部管理服务过程中,她创新工作思路,总结出“以真诚温暖老干部,以真心贴近老干部,以真情感动老干部”“人性化”的 工作方法,赢得了老干部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