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时代里气象新。春节假期,本报记者没有停下脚步,深入政法基层,见证为民新举措,记录群众
获得感。在没有爆竹声的省城除夕,与民警共同守望千家万户的安宁与祥和;在除夕前夜,体会高墙内即将与家人短暂团圆的服
刑人员的激动与忐忑;在巢湖之滨,与法院执行人员奔赴一个又一个执行现场,感受申请执行人对执行结果的热切与期待;在贫
困村,走访政法扶贫工作队的细致与精准……群众获得感在为新作为、新举措的点赞声中显得更为真切。
最严“禁放令”守望“合肥蓝”
辅警林海峰巡查禁放执行
爆竹声中除旧岁。当省城合肥出台最严“禁放令”后,与往年从除夕就开始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不同的是,今年除夕一整天,合肥市内安静如常,天空则湛蓝如洗。
“老刘,新年好。今年合肥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提醒家人注意啊。”2月15日下午5点,在家家户户团圆的年夜饭前,合肥市公安局逍遥津派出所辅警倪恒斌和林海峰再一次骑着电动车来到辖区义仓社区义仓小区,一边检查楼栋单元门上张贴的禁燃公告是否破损,一边向来往的居民宣传禁燃。
“我们所17名民警从早晨8点就出发,对辖区4个社区54个居民小区实行全天无缝安全和禁燃巡查,尤其夜间更要为‘禁放令大考’站好最重要的一班岗。”合肥市公安局逍遥津派出所副所长宋华富告诉记者,为了这次大考成绩,民警们更是铆足了劲。“禁放令出台后,我们在辖区行车隔离栏上,或是小区广场的显眼位置都挂出了宣传横幅,并将禁放令的通告和宣传单发放到每一户居民的手中,对于步行街沿街200多个店铺,更是一一签订了禁放责任状,做到人人知晓从我做起。”
除了居民小区外,位于步行街上的明教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到农历新年来临时,数以万计的市民纷纷赶来燃香祈福、燃放烟花爆竹庆祝。今年是禁放第一年,中饭刚过,逍遥津派出所所长魏玮就带着民警来到明教寺前做最后的布置。
“禁放的横幅在两边和上边各挂一条,宣传展板一定要摆在正中央最明显的位置。”一到现场魏玮就和民警忙碌了起来。“以往来看,除夕夜来明教寺的市民有2万人左右,进香结束后,市民都会在我们指定的区域燃放烟花爆竹。今年禁放了,本地市民可能早就知道,这些显眼的横幅对于一些刚从外地赶来的市民就是个必要的提醒了。”
“省城各区、开发区都建立了禁放指挥部,统一指挥辖区除夕禁放攻坚战工作。当日9点前,全市54支应急查处队、1200余人的公安执法应急处突队放弃了万家团圆除夕日,全部上岗到位,在城区开展巡查,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查处违规燃放行为,坚决防止大规模违规燃放情况发生。”合肥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天全市共动员组织街道、社区、物业、保安共计85000人在基层巡查值守,进行宣传和劝阻,协助公安机关查处违规燃放行为,共同守卫“合肥蓝”。
鞭炮在很多人心中与年味儿划着等号,但没有鞭炮陪伴的除夕夜,省城年味儿照样浓厚。除夕上午10点多,市民张女士便展开红纸,带上孙女一起写对联、福字,稚嫩的字体给年味儿添了些童趣。“上午带孩子写春联、贴福字,下午全家出动走亲戚,晚上再其乐融融一起收看春晚,这样的除夕可比担惊受怕地盯着孩子玩烟花好多了,看春晚也不再担心听不见了。”张女士说。
家住岸上玫瑰的朱女士家中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大的四岁,小的两岁多。前几年的除夕夜,孩子时常在刺耳的鞭炮声中惊醒,让欢快的新年气氛只能在孩子们声嘶力竭地哭闹中度过。“尤其是零点倒计时前后,大家都扎堆儿放鞭炮,我家住在9层都觉得太吵。”朱女士说,今年除夕,她没有听到一声鞭炮响,家里上到70多岁的老人下到两个孩子,终于可以在除夕夜好好休息,好好看个春晚。
迎着夜风,走在空旷的合肥街头,空气中再没有刺鼻的硫磺味,令人神清气爽。这份安静祥和,是所有热爱合肥的市民,献给这座城市最美的新春贺礼。
(法治安徽网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