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周会明系列报道①
编者按:2018年1月12日,全国模范检察官、优秀援藏干部、宣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周会明积劳成疾,猝然离世。2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共安徽省委联合召开命名表彰大会,追授周会明同志“全国模范检察官”、“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号召积极向周会明同志学习,本报特推出追忆周会明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共三篇,从反腐前沿建功勋等三个方面全景式回顾总结周会明为西藏检察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在履职尽责过程中的感人事迹。
西藏自治区检察院山南分院(现为山南市检察院)是省检察院对口援助单位。作为第一批援藏检察业务专家,周会明于2011年到山南检察分院,担任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进藏以后,周会明迅速克服低压缺氧的考验,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中。
2011年12月,一则新闻报道,山南地区加查县发生一起口蹄疫疫情,给当地群众造成了几百万元的经济损失。从新闻报道中,周会明敏锐地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周会明立刻组织反渎干警查清原因。原来,当地乡政府负责动物疫苗的干部没有按照要求给牦牛和羊群全部打疫苗,致使口蹄疫疫情产生并在一定范围内蔓延。正当周会明准备对该起案件立案时,遭遇了很大的阻力。后周会明顶住说情等方面压力,带领反渎干警坚决查办了该起案件,使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该起案件的查办,大大增强了山南地区基层干部对渎职侵权犯罪的认识。
2013年,山南检察分院党组决定由周会明分管反贪、反渎和技术工作。不久,一条案件线索进入周会明的视线:山南地区商务局原局长陆某在收到一犯罪团伙用照片合成的淫秽色情照后,被敲诈26万元。在公安机关的侦办材料中,一个细节引起了周会明的警觉:这笔钱并不是陆某直接支付,而是从他人账户上转走的。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周会明觉得,该案不仅仅是纪律作风问题,背后可能涉嫌职务犯罪。周会明带领专案组以26万元为突破口,查实陆某利用主管“万村千乡”项目等工程建设之机,多次收受工程承建商等人贿赂57.5万元。该起案件是山南检察分院建院以来查办的第一个处级领导干部。后周会明带领办案团队又相继查办了隆子县原副县长丹某受贿案,西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原副巡视员、中小企业局原局长朱某受贿案等。其中,朱某一案则是山南检察机关查办的第一个厅级干部受贿案。谈起该起案件,周会明生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该案侦办难度非常大,线索只有一封反映当地一家砖厂经营者骗取国家补助资金用于老家盖别墅的匿名举报信。周会明与办案团队从这仅有的一条线索出发,挖出了朱某受贿407万余元的要案。三个“第一”打出了声威,也打出了山南检察机关反腐的自信。2013年12件、2014年29件、2015年34件、2016年34件,山南检察连续四年位居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榜首,连续三年办案量占整个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的“半壁江山”。
周会明深知,援藏时间有限,而西藏检察事业的发展无限。变“输血”为“造血”,为西藏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的检察队伍无疑最为重要。为提高干警的能力水平,周会明提出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为请进来,周会明协调省检察院先后选派了23名检察业务专家到山南挂职,开创了“组团式援藏”模式。为走出去,周会明协调选派6名山南检察干警到我省检察机关开展为期3个月的业务培训和岗位锻炼,接受面对面指导。周会明还从完善办案机制、抓办案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帮助山南检察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的办案操作流程。在办案中,周会明一边办案一边向青年干警们讲授如何围绕案件线索制定初查预案;如何运用讯问技巧制定问话方案;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如何为办案服务等。山南检察机关的办案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当年的80后检察官小魏如今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反贪局长。
(法治安徽网记者 袁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