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站在2018年奋进的崭新起点上,安徽司法行政人保持着昂扬生机的跃然姿态。岁月如梭初心如一,榜样人物们前行的脚步不变;改革的时代号角全面吹响,召集着更多人勇于担当作为。
深学好思,以榜样人物为镜鉴;笃定践行,以榜样人物为目标。即日起,司法连线开设《榜样的力量》专刊,关注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的敬业奉献故事。以他们的力量激励你我,努力做下一根标杆,成为下一面旗帜。本栏目将分期刊载,敬请期待。
“有人怒气冲冲,有人痛哭流涕。”结束一整天的“读心”工作,赵晓宏合上笔记本,推了推眼镜,看到服刑人员在自己面前卸下“面具”,因触动灵魂而爆发真实情感,他不由感慨:“人和人在情感是相通的,通过共情的方式启发他们进行自我反省,可以拨开迷雾对症下药。”
赵晓宏是铜陵监狱矫治监区民警,利用专业心理知识为患上心病的服刑人员驱散心魔打开心结,是他工作中寻常的场景。从1999年穿上这一身藏青蓝开始,他便认准了这份低调中肩负着重要使命的职业。18年来,他默默耕耘在工作岗位,从一名职场新人成长为安徽监狱系统的“首席教育改造专家”,是当之无愧的“赵老师”、“赵医生”。不过,最近几年,人们又把他的名字与“好人”划上了等号。
救危扶难获封“好人”
2016年5月20日一早,几个陌生人站在铜陵监狱的办公楼前,逢人就打听赵晓宏的办公室在哪,脸上写满着急切,手中紧攥着锦旗。同事们不明就里,来者是什么人?为何指名道姓要找赵晓宏?
事情还要追溯到6天前。5月14日星期六,连续工作了好几周的赵晓宏迎来轻松的一天,他和朋友约好一起到农庄吃饭。等待开席的间隙,赵晓宏在池塘边散步,忽然听到一声尖叫:“不好啦!有孩子掉水里啦!”情况紧急,生死就在一瞬间,赵晓宏来不及多想,飞快跑向事发现场。只见水里一个年幼的小女孩在拼命的挣扎,眼看着就要全部沉入水中,女孩的父母却不知身在何处,池塘边一片慌乱和惊叫。
进行个别谈话教育
说时迟那时快,在众目睽睽之下,赵晓宏来不及把衣服脱掉,就“扑通”一声地跳进池塘,向女孩游去,随后一把将全身都已陷入水中的女孩托起。在周围群众的帮助下,赵晓宏成功把女孩救上了岸。由于呛水严重,女孩的脸色煞白。当她的父母闻讯赶来时,赵晓宏正在开展急救,他用左腿撑住女孩的腹部,手用力拍打背部,随着一大滩浊水的排出,女孩这才脱离了生命危险。惊魂甫定的年轻妈妈紧抱着孩子大声嚎哭,自责的父亲不停地安慰着妻女。而此时,救人英雄赵晓宏没有惊动任何人,穿着湿漉漉的衣服悄悄离开了。
等女孩的情况渐渐稳定,她的父亲猛然反应过来,开始四处寻找救命恩人。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浑身湿透的赵晓宏,女孩父亲上前紧紧握住他的双手,不停地道谢:“要不是你及时救助,我的孩子可能就没了,你是我们一家的大恩人哪!”“换了谁都会这样做,真的不用谢!”女孩父亲再三询问赵晓宏的名字及联系方式,可憨厚的他没有透露自己的半点信息,反倒叮嘱要照看好孩子。
通过“箱庭疗法”开展心理矫治
回到家中,赵晓宏简单和妻子朱玲讲述了救援一事,却让朱玲听得惊出了一身冷汗。结婚十年,她十分清楚丈夫水性并不好,在泳池里游泳的技能都不熟练,更谈不上水上救援经验。但她对丈夫见义勇为的举动并不意外,因为丈夫多次挺身而出给她留下的惊吓还真不少。
有一次,赵晓宏接放学的女儿回家,途中看到一名中年男子脚步踉跄,一阵风仿佛就能把他吹倒。走近一看眼前的景象更让人震惊,男子的胸口明显被人用锐器所伤,鲜血汩汩冒出,若不及时送医,恐有生命危险。赵晓宏赶紧拨打了120,又把女儿安顿在了周边的银行,之后二话不说背起男子向周边最近的医院赶去。直到确定联系上男子的朋友,赵晓宏才放心离去,可是他的衣衫已经被鲜血浸透,一度让妻子误以为是他受了重伤。面对妻子的担心,赵晓宏露出笑脸,犹如和煦得春风一般安抚着家人。
救援落水女童事情发生的第二天,赵晓宏如往常一样去单位上班,没有和同事提起只言片语。但落水女童的家属没有忘记寻找英雄,经过几天打听,他们总算找到了赵晓宏,这才有了文中开头一幕。当大家知道了来龙去脉,向赵晓宏投去关切的目光时,这个憨厚的汉子流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当时的情况,换了谁都会这么做,更何况我是一名人民警察!”
不求名利于形,但求无愧于心。令赵晓宏没想到的是,见义勇为的事迹不胫而走,荣誉也“不请自来”。2016年6月,铜陵市文明委授予其“铜陵好人”荣誉称号;同年12月,他又被评为安徽省见义勇为第十三届“安徽移动弘扬正气奖”三等奖。
埋首钻研甘当“笨人”
虽然头顶着一个又一个光环,可洗尽铅华不难发现,“好人”赵晓宏既是淳朴善良的天性使然,也有深深的职业烙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又何尝不是在拯救一个个迷徒浪子,用真心用智慧将他们迷失的人生航道拨回正轨?
“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盼头?赵警官,你说我还能活着出狱吗?”“别着急,你的情况我听说了,咱们一码归一码,病情、刑期,一样一样说。”服刑人员郭某看了一眼赵晓宏,小声嘀咕着:“你年龄没我大,怎么能理解我的心情呀?”赵晓宏听了没动气,“我比你小是事实,但我疏导过的服刑人员可不少,想不想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万某的年纪比你还长,不过几个月之后就刑满回家了。”郭某不说话了,放下端着的胳膊,看样子做好听故事的准备了。
开展团体心理咨询
能够见招拆招,听出弦外之音,这是赵晓宏的看家本领。其实,这得益于多年的实践积累。赵晓宏说,自己没什么业余的兴趣爱好,是个“笨人”,只顾得把手头工作做实做细。
1999年7月,赵晓宏告别“象牙塔”来到了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从一名基层监区的管教民警做起,跟着前辈摸索着进入角色,掌握教育改造的要领。这8年的沉淀,为他日后从事心理矫治工作夯实了基础。
2008年,全省监狱系统统一成立矫治监区。业务素质优良的赵晓宏被委以重任,他和几名同事一起担负着探索心理矫治的重任。工作从零开始,如何制定心理矫治工作制度,如何设计心理测试量表……赵晓宏苦恼过,为此他启用一套笨办法,翻阅书本、请教同行,把问题列在一张清单上,一项项克服。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迅速转变为“心理医生”。2010年,根据组织安排,赵晓宏调入铜陵监狱,环境的变化没有改变他的初衷和决心。他把每一个冥顽服刑人员都当做课题来研究,把“意象对话”、“箱庭疗法”、“音乐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派上用场。
挂职期间对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宣告
服刑人员马某,因杀害妻子入狱。因为受到家人谴责,对改造生涯无望,就采用不吃不喝不洗澡不起床的方式消极对抗改造,任凭监区民警如何劝导都不奏效。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人,赵晓宏上了心,他仔细研究马某卷宗,了解他的身世背景,根据他的户籍资料,让后勤人员制作出当地的特色饮食,还帮助马某洗头洗澡。通过暖心举措,马某这块“坚冰”也开始融化了。赵晓宏趁势,针对马某对妻子的心结,以“箱庭疗法”的方式唤起其尘封记忆里美好的回忆。在一个布置温馨的房间里,几个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微型摆件,小小的人、小小的房子,还有各种动物和花草。一张不大的长方形桌子上铺满了细沙,桌子四边有围栏竖起,将这微观世界缩放在一个小天地里。当马某任由其心摆放物品时,赵晓宏不语,直到马某摆放完毕,才与其交流摆放物品的原因。
“是我错了,我一手毁了这个家……”经过几年跟踪治疗,马某终于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圈子,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刑满释放前,马某信誓旦旦表示,回家后要到妻子的坟上敬柱香磕个头。
“性格内向的服刑人员,容易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而脾气暴躁的服刑人员,往往因为小事冲动行事,失去理智。”说起热爱的工作,赵晓宏侃侃而谈。据统计,近些年,他有效教育改造顽危犯50多人,为服刑人员疏导心理问题300多例,成功干预60余名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20余次。针对不同类型团体开展“团体心理咨询”68次,受教育的服刑人员达 12000人次。
当选2017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
此外,他结合改造工作实际,撰写了《控制你的心理压力阀》、《服刑人员如何学会心理自助》等10余篇文章在专业杂志上刊登。其中《加速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进程的探讨》一文在华东地区监狱学会的论文评比中获得优秀论文奖。正所谓,笨人勤学早成材。2013年,赵晓宏成为全省监狱系统首席教育改造专家。
不畏挑战勇做“牛人”
从警这些年,责任使命意识已经融在赵晓宏的血脉,刻在他的心里。当组织召唤他时,那一句“我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几乎是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
2014年10月,我省试水推进监狱和戒毒所民警延伸监管工作,从全省监狱、戒毒系统挑选了108名骨干民警,分配到108个县(市、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机构挂职半年。赵晓宏就是其中之一,他被组织派往铜陵县司法局挂职,为期半年。熟悉他的同事笑言,“老黄牛”一般勤恳踏实的人,要去当一回“开荒牛”。他在挂职日记的扉页中写道:“挂职锻炼将会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作为一名党员和监狱人民警察,我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警察身份,不辱使命,不负领导的关心和嘱托。”
获救的落水女童家人送来锦旗
走出大墙,走进社区,管的都是服刑人员,但工作环境变了,工作方式也得相应调整。挂职第一天,赵晓宏感到应接不暇。当时,恰逢一名同事因公外出,前后1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就接到3个电话、2个快件,以及一起求助事项。赵晓宏有些手忙脚乱,好在其他同事的帮助下,问题最终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可赵晓宏却对自己业务不熟的表现耿耿于怀。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使出不服输的“牛劲”,主动学习认真请教,跑遍了辖区的八个司法所,详细掌握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几乎所有资料,甚至达到了听声辨人的熟悉地步。他还利用专业知识,为每名社区服刑人员量身打造了个性化矫正方案,先后进行了“一对一”心理疏导24人次,团体心理辅导6次,参加了4名提请假释人员的社区评估工作。同时,他还利用挂职的机会,为村干部和当地小学上了9场次法制集中教育公开课,以实际行动树立了监狱民警的严格、规范、文明的良好形象。
2015年4月,赵晓宏挂职期满,司法局领导不舍地握住他的手说道:“赵警官,你在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很多工作都有新的突破啊,只是可惜你呆的时间太短了,真的舍不得你走啊!”时至今日,赵晓宏和当地司法局还保持着良好的工作联系,并经常为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出谋划策。
一本本荣誉证书是肯定和鼓励
去年4月,他又响应组织号召去了外省挂职。临行前,恰逢其年迈的母亲脚踝骨粉碎性骨折,需要住院接受手术。赵晓宏是母亲最喜爱的小儿子,看到病床上的母亲,他心疼不已,好在通情达理的家人主动揽下照料的责任,他才放心离开。一个月后,迎来母亲节,因为工作关系,他不能返乡。就在下班之后,打电话问候尚未出院的母亲,深明大义的老人在电话里劝慰儿子:“你不要担心我,安心工作,自己注意安全。”赵晓宏一下子泪眼模糊,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
从警18年,整天做着拯救迷途浪子的工作,会不会有些懈怠?带着这一丝疑问,记者走近赵晓宏,却发现他的不一般之处。在工作岗位上,未见到他板着脸孔说教,反而真诚以待,如春风般和煦,他是心灵工程师,救赎灵魂;在工作之余,他不顾危险、不惧麻烦,一次次救人于危难之际,他是好人,传递温暖;在挂职单位,他谦虚学习、追求成长,为兄弟单位出谋划策。在他身上,看不到倦态,听不到抱怨,他乐此不疲开展“双重拯救”,展现了一名普通基层监狱民警踏实工作、仗义为人的良好风貌。
2018年怎么干?赵晓宏说,必须主动作为,加强学习和总结,教育改造好每一名服刑人员,为监管安全保驾护航,为社会增添一份安定和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