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高墙内传来琅琅读书声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8-04-26 14:48:38



编者按:在监狱、戒毒所高墙之内的服刑人员,戒毒人员,他们或因为灵魂迷失触犯刑法,或因为沾染毒魔被强制隔离戒治!高墙阻断了他们的人身自由,却也让他们戒去浮躁领略书香。为了深入践行“治本安全观”,不断增强文化在教育改造戒治中的潜移默化、攻心治本作用,全省监狱、戒毒场所在服刑人员、戒毒人员中大力开展阅读活动,让他们在博览群书中启迪心智,返璞归真;在字里行间捡拾人性,修复内心;在活学活用时化茧成蝶,去伪存真,从而不断增强自我反省、自我救赎能力,最终获得独立思考、自我觉知本领,真正为他们搭建一座点亮心灯的“黄金屋”。

不负四月春色美,共享读书好时光。本期《司法连线》特别策划“高墙内传来琅琅读书声”专题,带你走进高墙,听一听这里的阵阵读书声,看一看特殊群体的内心世界。


总有一本书能帮到你


“五监区!他们图书室的藏书过千了!”“刚刚落幕的服刑人员‘辩论赛’上,五监区选手的雄辩实力超牛!”

近日,当笔者带着“哪个监区的服刑人员更爱读书?”的疑问来到监区时,几乎所有的监区民警、服刑人员都会不加思索地回答,毫不掩饰地表达着他们的钦佩与羡慕。

监区藏书千余本组成“读书大军”

笔者慕名走进蚌埠监狱五监区,20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简朴而整洁,文学、历史、法律、心理健康……琳琅满目的书籍分门别类、气派地摆满了整整一面墙的大书柜。民警工作台上,摞着厚厚的两大本图书借阅登记簿,其中的一本已经录满了,另一本也已记录过半。


民警为服刑人员推荐阅读书籍

笔者粗略统计了下,仅从2017年1月份开始,监区服刑人员借、还图书近3000人次;借书人数达百余人,占监区服刑人员总人数的70%。“我们的书籍主要来自监狱配发、监区购买、监区民警捐赠、服刑人员藏书分享。目前,不断丰富的图书种类、简易的图书目录查阅、日臻完善的借书制度……让服刑人员读书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纷纷表示,要将刑期当学期,读好书,明大志,做好人。”谈及监区的藏书,民警赵兵兴奋地介绍道。

本着“以文化人,打造书香监区”的宗旨,五监区积极引导每一名服刑人员走进“读书大军”中,使他们明白,无论学历高低,这里总有一本是你愿意读的,总有一本能够帮到你。

“副局长”因书疏通“思想梗阻”

2014年,曾为某县土地局副局长的方某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从入狱时整日的怨天尤人,负面情绪满满,到如今连续两年被评为“服积分子”,担任监区互监组组长、心理互助组组长,还被任命为监区图书阅览室管理员。爱学习、爱读书的方某明白,是读书给了他巨大的能量,而不断加身的“角色”也倒逼着他不断地读书学习,充实自己。“在监狱里,当我第一次静下心来完完整整地看完一本书后,我想,之前,如果我能认认真真地多读些有益的书籍,也许就不会迷失自己,犯下人生大错。”方兴贵感慨道。

心理书籍受到服刑人员青睐

为文盲服刑人员量身定制“读书单”

2010年,年仅26岁的赵某因涉黑类犯罪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刚入狱时,近乎文盲的赵某脾气暴躁,经常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矛盾。由于监区学习氛围浓厚,眼看周围同犯都爱上了读书,嘴里不时地说着“文化词”,赵某很是羡慕,主动找到民警汇报想读书的愿望。针对赵某较低的文化程度,民警们特意为他找来工具书,手把手教他查字典,先让他从感兴趣的“玄幻”小说读起,随着识字量的逐渐增多,赵某已不满足于仅仅阅读玄幻小说,主动让民警帮助他增加读书目录。如今,《上下五千年》已是他手中的最爱。

“瘾君子”成功逆袭“一辩手”

2010年,因吸食、运输毒品罪,代某被判无期徒刑入狱服刑。拥有理工院校本科学历的代某居然曾经以为,自己吸毒、运毒只是打打法律的“擦边球”,并没有犯多大的法。直到重刑加身,妻子与其离异,方才如梦初醒。

在民警的帮助下,代某狱中刻苦读书,他涉猎广泛,不仅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更是爱上了古典文化,一有时间便研读《论语》、《孟子》……不久前,在监狱举办服刑人员辩论大赛中,经多轮选拔,代某最终作为一辩手代表监区参加监狱比赛,并取得较好名次。

据悉,蚌埠监狱原教学楼设有图书馆,但由于离监区较远,服刑人员借阅图书手续繁琐,为此,监狱创新管理理念,设立监区图书室,把图书服务延伸到监区,着力将读书活动打造成为具有“蚌监特色”的监区文化品牌,进一步发挥教育改造的润本攻心作用,为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姜蕾·

写给爸妈的第一封信


“爸爸、妈妈,我上学了!监狱的警官老师教我认字,你们为我感到高兴吧?”近日,九成监狱管理分局服刑人员杨某拿起纸笔,尝试给家人写了第一封信,虽然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从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他的喜悦。

近年来,九成监狱管理分局致力打造“书香狱园”,开设扫盲班、农业技术班等课程,鼓励服刑人员参加自学考试,引导服刑人员阅读传统经典,让他们新生的道路充满希望。杨某今年31岁,出生于贵州一个偏僻山区,从小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上过一天学,这成了他心里的遗憾。入监前,智能手机、微信、支付宝已经风靡,当很多人已经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时,杨某却因为不识字只有羡慕的份。


服刑人员读书演讲比赛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在监狱里实现了多年的求学梦。入监不久,监狱根据杨某的文化程度,将他编入文盲班。每周一是固定学习日,民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第一次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领到崭新的课本,杨某心情很是激动。“这个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力’,上下加起来就是‘男’。”上课时,杨某全神贯注听课,生怕错过一点学习内容。“不用急,一天学一个字,要不了多久就能读书看报了。”开始,杨某的学习有些吃力,民警王伟杰不断鼓励他,让他信心大增。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杨某也向民警请教。每天晚上9点至10点,是监区安排的服刑人员读书学习时间,每逢这时,杨某都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笔一划一丝不苟。

用心记下阅读心得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某终于认识了一些汉字,并且能够到监区的图书馆看书阅读了。在书籍的浸润下,他对父母的抚养之恩以及警官的谆谆教导有了新的领悟。近日,在民警的鼓励下,杨某鼓起勇气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告诉了家人。

据了解,近年来,九成监狱管理分局积极倡导“把刑期变学期、用知识塑新生”的教育改造理念,在每个监区都开设了图书室,图书总计达10万余册,定期更新。一方面引导服刑人员要多读书,读好书,尽力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另一方面组织服刑人员读书演讲、读书征文、交流读书心得等活动,让服刑人员在知识的洗礼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为重返社会、重新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向前·


戒毒所内的别样读书分享会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在装帧精美的《我与地坛》这本书上,一句话被画上了着重号。书桌前坐着一个不足20岁的少女,一双美丽的眼睛望向窗外陷入了沉思。

在安徽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每个月都会推荐一至两本优秀图书让戒毒人员进行阅读,并定期举行读书分享会,让每个人交流读书心得,这一期民警推荐的优秀图书是《我与地坛》,主题是“失败从不能将我击垮”。而这本书的内容戳中了戒毒人员程某的心,当初入所时,她还是一名未成年人。在读书分享会上,程某感慨万千:“刚入所的时候,我觉得这辈子可能完了,我还那么小,可我的人生却已经布满黑暗。看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想,在人生这场旅途中,没有什么挫折与困难、失败与磨难,能够比得上在20岁这样一个鲜活的年纪却失去双腿所带来的挫败感更加强烈了。虽然现在我跌倒了,但可以站起来继续往前走,我依然可以选择做最好的自己。”程某的话在其他戒毒人员中引发强烈共鸣,有些戒毒人员的眼眶都湿润了,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戒毒所内开办读书分享会

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在以往的一次读书分享会上,戒毒人员围绕阅读《弟子规》的心得展开交流。夏某敞开心扉,坦言自己心里曾经充满了对家人的怨恨,但是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她从《弟子规》里学到了孝道和责任,渐渐转变了认识,心态也变得坦然。“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但随着一段时间的学习背诵,加上民警详细地解读,我感到自己逐渐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没进来之前,我经常和父母吵架,还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现在想到这些觉得很愧疚……出去以后,我要好好孝顺父母,不再让他们担忧。希望自由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夏某如是说。

在安徽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里,是阅读让许多戒毒人员重新拾起美好的愿景。一本本优秀的书籍像一粒粒健康的种子,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播撒在戒毒人员荒芜的心田,让生命重焕生机。在图书阅览室的墙面上,除了励志标语、经典语录外,还贴满了戒毒人员的“读书心得”“人生感悟”,每一篇字里行间既充满了悔恨和泪水,也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吴萌·



狱园书市受欢迎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他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在合肥监狱的高墙内,“读书热”早已悄然兴起,服刑人员正通过读书改变着自己的命运。“监区民警鼓励我们多读书,增强职业技能,掌握一门本领,将来才不会与社会脱节。所以几乎一有空,我就待在读书角里看书。”说起读书,服刑人员秦某显得很兴奋,他的“床头书”几乎没断过,每月的阅读量都在三本书以上。

28岁的服刑人员李某只有小学文化,我就“是吃了不懂法的亏,以后再也不想当法盲了。听说新的《民法总则》已经生效了,我要借来学习学习,出去之后坚决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

为丰富服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服刑人员用知识丰富自我、改变命运,使其在成为守法公民的路上不断完善自我,合肥监狱每年都会与社会企业联合举办至少两场“书香狱园”书市活动。书市里的书籍都是经过监狱精心挑选的,不仅有利于稳定服刑人员思想情绪,而且可读性强、内容积极向上,种类丰富,涵盖了人文、历史、科技、艺术、文化、地理等,服刑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截至今年,服刑人员通过各类书市、网上自选等方式已累计选购图书超3000册(本)。

广纳优质社会资源,弘扬文化育人理念,重塑迷失思想灵魂。近年来,合肥监狱完善服刑人员阅读渠道,丰富狱内图书馆的藏书门类和种类,扩大藏书量,鼓励服刑人员把业余时间花在读书上,同时丰富服刑人员读书学习的平台,充分利用学习日和休息日,常态化组织开展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彰显服刑人员阅读广度和深度,在狱园掀起“读书潮”。


服刑人员认真挑选心仪的书


下一步,合肥监狱还将开展“读一本好书”、“读故事、讲故事”演讲竞赛、“读书积极分子”评选等系列活动,把服刑人员“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持久坚持下去,使读书成为狱内改造的一种风气、一种时尚和一种自觉行动。 

·张书明·


从“文盲”到绘画高手


金黄的葫芦上,或绘有浓墨重彩的牡丹,或画有写意的山水,或描摹着各种惟妙惟肖的动物,葫芦上还能画得如此精致,极具创意,让人叹为观止。可提起画的作者,有谁会想到竟然是一个服刑人员,他是怎么从半文盲的服刑人员转变为绘画高手呢?

优秀书籍催生内心“向日葵”

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株向日葵,只是等待着给予它能量的阳光,一旦有了阳光,就会生根发芽,绽放美丽。而优秀的书籍就是服刑人员黄某的这道阳光。

从读书中汲取力量

服刑人员黄某现年52岁,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投入巢湖监狱改造,刑期漫长,家庭除了哥哥姐姐没有其他成员,父母已经去世,妻子早已离开了他,看不到希望的他一度自暴自弃,心情浮躁,对抗民警教育。

民警看到这一情况,没有放弃对他的改造,鼓励他多参加文化课学习,还经常推荐一些经典书籍给他看, 《道德经》、《论语》、《弟子比如规》等国学书籍,在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初步熏陶后,悟性很好的他提出要看点外国名著,民警随即给他找来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正是这本书给了他灵魂的触动。保尔·柯察金身残志坚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他决定要做点什么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学个一技之长。

“仁和止静”赋予灵动画笔

心静了,天分和灵感才会应运而生。黄某文化程度不高,却颇有几分灵气。七监区副教导员王金荣无意中发现他有绘画天分,就和监区其他民警一起给他买来了《绘画技法》等专业书籍,还有宣纸、笔墨等绘画材料。

王金荣的办公室里贴着“仁和止静”的条幅,有一次他和黄某谈话,希望黄某也能用心体味这四字的内涵,他还鼓励黄某要发挥特长,将特长与改造生活结合起来,此后的黄某一边精心研究绘画技法,一边积极参加监区文化活动:出黑板报、学习山水花鸟国画、练习书法,监区还专门给他配备了一个书柜,里面放着他抄写的书法作品《道德经》,其中“上善若水”四个字刚劲中不失柔美, “水善利万物富有而不争”的哲学韵味。

谈到读书绘画给他带来的转变,他说:自“从读了警官们推荐的书籍后,我的生活变得充实,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内心竟然平静了许多。”如今的他和以前改造表现大相径庭,在获得减刑一年三个月后,最近又获得四个行政奖励,余刑只有七年,闲暇时候的他浇浇花,在葫芦上画牡丹,盼望着出狱以后能有一间自己的画室。

近日,由他主笔漫画部分的《服刑人员行为指南漫画读本》在服刑人员中广受好评,内容包括服刑人员日常行为30个怎么办等,82幅漫画及解读文字,囊括了服刑人员日常服刑改造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漫画均出自他手。比如“亲属不见怎么办”旁边配的画,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亲人盼望狱子回归的场面,让人耳目一新。

为不断增强文化在改造中的潜移默化、攻心治本作用,巢湖监狱在服刑人员中常态化开展“读书+”系列活动,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开展多项读书交流活动,旨在培养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的阅读习惯,以读书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真正达到阅读促进自省思考的目的。同时鼓励探索创新读书学习的形式及运用,着力做好做活“+”文章,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读书学习促改造的良好局面,发挥基层监区教育改造主阵地主战场的作用,打造书香监狱。

 ·连璧 顾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