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我省打造新时代人民调解升级版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8-07-04 16:35:55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2014年以来,全省2.1万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0.5万名人民调解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64.3万余件,筑牢了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7月2日,在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司法厅联合召开的全省人民调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姜明介绍,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着力提升人民调解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努力打造新时代我省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多措并举密织人民调解防护网

“自1985年以来,经我调解的大小矛盾纠纷6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最近,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岳喜环晒出了自己的“调解成绩单”。不过,最令她感到欣慰的还是居民们自发敲锣打鼓送来了锦旗。原来,辖区棚户区较多,很多居民因下水道设施陈旧堵塞等问题多有怨言。几年来,在岳喜环的主持下,社区自筹资金20余万元对辖区内的5处下水道管网进行了疏通整治,彻底解决了问题。

真心实意为民解难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一贯宗旨,而人民调解工作的重心在基层。近年来,我省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省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全部规范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村民小组、居民小区设立了调解小组,构建起乡镇街道调委会——村居调委会——村民居民调解小组的调解组织体系,形成了覆盖全省城镇乡村的纠纷排查化解网络。

针对医疗、交通、物业、环保、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全省市、县两级已全部建立医疗纠纷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亳州等地成立了环境保护纠纷调解委员会,淮南等地成立了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全省1111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已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

创新工作机制打造特色调解品牌

在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为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助力的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打造了一批接地气的特色调解品牌。

桐城市借助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礼让”将“孝道”等文化融入矛盾纠纷调解中,创造了“六 尺巷调解工作法”;濉溪县设立临涣茶馆人民调 解委员会,总结出“一杯茶”调解法;宣城市全力 打造出“宣城调解七法”工作品牌;马鞍山市通过建立“进驻式“”派驻式“”桥梁式“”外联式”等多种形式平台,有效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天长市 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自1986 年成立“皖苏冶 山地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30多年来,各成员 单位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8万件,赢得了党委 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普遍赞誉。

大量社会矛盾纠纷被人民调解这道“防线”挡在了法院之外。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 董开军在会上表示,人民调解在调处矛盾纠 纷、增进社会和谐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全省各级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的办案压力,节约了司法资源,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发扬传统全面提升“四化”水平

传统经验如何应对新挑战、新任务?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主要致力于提升人民调解“四化”水平。

提升人民调解法治化水平。注重发挥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方面力量,组 织法律服务工作者全面介入人民调解工作,在 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经费基本保障的情况下,综合运用“情理法”等方式,免费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解的法律服务。

提升人民调解社会化水平。继续深入推进“诉调对接”“警民联调”和行业性、专业性人 民调解工作,进一步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在全省全面推进人民调 解与信访工作对接,促进信访矛盾化解。

提升人民调解专业化水平。尽快提高专职人民调解员比例,注重选聘具有相关行业、专业 背景和法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专 职人民调解员。建立健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 人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的机制,畅通渠道,更多吸收专业人员加入人民调解工作行列。

提升人民调解智能化水平。加强大数据应用,推进司法行政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移 动客户端全覆盖,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可以享受到及时、精准、普惠的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方面服务。 

彭继友 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