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梳理涉党政机关案件,重点攻克;聚焦涉公职人员等“特殊主体”案件,专项行动促使这些“执行难题”转变为示范带动。8月9日,记者从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在开展“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中,聚焦涉特殊主体案件,集中攻坚、因案施策。截至8月9日,滁州全市法院15件涉党政机关案件已执结10件,执结到位金额772.5万元。在梳理出的39件涉公职人员案件中,共拘传公职人员14人,主动履行13人,成功执结19案,执结到位金额95.5万元。
7月3日,在滁州市委第一会议室里,市委书记张祥安主持召开市委专题会议,听取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攻坚情况汇报。同时,一张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明细表也呈递到市委主要领导手中。
“给这些涉案单位限定时间,必须无条件履行法院判决义务。”市委书记张祥安一锤定音,“党委政府要全力支持人民法院破解执行难,第一步就是要带头执行法院判决。”他还要求,各党政部门要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把功夫用在诉讼时,高度重视,积极应诉,一旦法院判决,就要带头履行判决义务。对于不履行判决义务的要坚决倒查问责。
会后,市委督查室立即介入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清理中,派发督办单,跟踪督查,推动执行。一个月不到,11件案件就已执结6件,还有2件正在和解履行中。
据介绍,党政机关在法院依法执行生效判决中属于“特殊主体”,由于其资金来源均靠财政拨付,用途专一,一般很难有多余资金履行债务,加上一些地方或单位“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涉党政机关案件执行难度大。还有一些公职人员身负债务,却不依法履行责任,严重损害国家工作人员形象,成为“公职老赖”。
蔡某是全椒县某单位公职人员,2014年1月,为朋友提供担保借款20万元。到了约定还款时间,债权人多次催要,其朋友都以生意亏本拒绝还钱。2016年4月,蔡某再次为这名朋友分别在20万元借条、15万元欠条两张条据上签名予以担保。之后其朋友竟将债权人拉入黑名单,玩起了“失踪”。无奈之下,债权人起诉至法院。
2016年8月,全椒县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调解,明确蔡某朋友于2017年年底前分两次还清所有债款及利息,同时蔡某负有连带责任。
法律文书生效后,蔡某并没有按时履行既定义务。近日,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承办法官依法向蔡某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相关文书,并准备到其单位进行敦促、约谈,此举让蔡某感到压力很大。他主动拨通了执行法官电话,要求偿还陈某的债款,表示不想让法院来单位找自己,想留点脸面,并于收到执行通知书的次日主动履行全部案款。至此,这起涉“公职老赖”案在3个工作日内圆满执结。
近日,明光市法院还集中开展了涉公职人员专项执行行动,并通过各类媒体、广告大屏等开展广泛宣传,对身担公职的被执行人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其中有2名公职人员闻讯后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赶至法院交清了执行款项。
(朱一村 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