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2017年4月29日,安徽省粮食局扶贫工作队正式入驻小辛集乡桥南村。他们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已任,把困难群众当亲人。2017年底,桥南村实现村出列和61户152人脱贫的目标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0.7%,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验收。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度的零增加到17.8万。2018年4月份,桥南村又顺利通过省政府组织的脱贫攻坚“县摘帽”验收,漏评率、错退率、满意度都是100%,2018年8月8日,省政府批准蒙城县退出贫困县。
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夏令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安徽省粮食局驻村工作队邀请蚌埠科技贸易学校与桥南村对口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召开了教育扶贫座谈会共谋发展。培养轻少年从小就要学文化,长知识,学技术、增才干,使他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懂科学、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他们脱贫问题。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夏令营,圆梦微心愿。去年7月18日,我们从蚌埠科技贸易学校请来优秀老师,免费为村里的50多位留守儿童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等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令他们眼前一亮,打开了孩子们通往梦想的大门,为他们的心灵打开一扇通向外界的窗口。去年7月22日,组织了35名贫困家庭儿童前往蚌埠参加夏令营活动,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博物馆、少年宫、游玩了龙子湖风景区等。在夏令营联欢会上,桥南村儿童表演她们自己编排的舞蹈《春眠不觉晓》,诗朗诵《天之大》,首次登台演出,让他们感到非常兴奋和无比自豪。通过参加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才艺,提高与外界交往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更激发了孩子们从小立志努力学习,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决心。
孤寡老人过集体生日
为了使特殊贫困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开展了大大小小的活动,为他们送去温暖。桥南村有18位孤寡老人,生活无规律家里脏乱差,为了改善老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精神生活,我们精心组织给孤寡老人过集体生日,吃蛋糕和长寿面,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生日会上,驻村工作队为老人们准备了大寿桃蛋糕,工作队队员给老人们戴上生日帽。 大家和寿星们一起吹蜡烛、切生日蛋糕、齐唱生日快乐歌,合影留念等,房间里充满了暖暖的爱意,老人们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这么多人为我们过生日,这辈子是头一回呢!真是太感谢共产党、感谢安徽省粮食局工作队,给我们过了一个难忘的集体生日。我们一定要积极发挥余热,为桥南村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85岁老人杨在贵高兴地说道。
为杨英家抢收抢种
6月3日,当把原贫困户杨英家的玉米播种完毕,省粮食局驻蒙城县小辛集乡桥南村工作队终于了却一桩心愿,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点亮贫困家庭的希望,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原贫困户杨英去年才脱贫,可是今年4月份其妻不慎摔断大腿,手术等治疗费用近10万元,目前正在蚌埠住院治疗。近期眼看麦子就要成熟,在医院陪护的杨英心急如焚,自己现在不能打工挣钱,如果麦子收不上来玉米种不下去,一年来就白辛苦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许海标访知此情后,决定帮助杨英家收割麦子。6月2日,工作队放弃双休日,雇来收割机,将收割好的小麦运到打谷场扬净摊晒,再用小推车把晒干的小麦运到杨英家储存好。第二天,他们又雇来播种机,买来玉米种子化肥,一鼓作气播种完毕。在医院陪护的杨英知情后喜极而泣,他逢人便说:“感谢工作队为我们家所做的一切,是他们让我们家脱贫不再返贫啊!”
为残疾贫困户杨朕家销售农产品
贫困户杨朕,智力三级残疾,妻子是肢体残疾,夫妻俩基本上不能参加重劳动,一个女儿在上学。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状况,早日实现脱贫,2017年,他们家利用金融扶贫政策,申请小额信贷5万元,和别人合伙种植20亩莲藕。时间转眼到了8月份,杨朕一家看到塘里的莲藕长势不错,心里美滋滋的,希望有个好收成,卖个好价钱。到了销售季,可新的问题又来了:销售难,价格低,莲藕从池塘里挖出来还需要时间和劳力,眼看快到年底了,一斤藕也没有卖出去,这让杨朕一家急坏了。
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上门安慰杨朕一家人,不要着急,一定会有办法的。之后,我和副队长曹博翔等队员积极联系销售渠道,多次去合肥和蚌埠等地,向单位和超市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贫困户种植莲藕的经历和销售难处,介绍桥南村水资源丰富、水质好,种出来的莲藕口感非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7年12月25日,在省粮食局和蚌埠科技贸易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帮助杨朕一家销售莲藕17000斤,增加收入3万多元,大大缓解了家庭的压力。当杨朕一家拿到卖藕款时,激动得流下了泪水,一个劲地说谢谢!我拉着杨朕的手说:“你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工作队会继续努力,积极行动,跟超市、批发商对接、沟通,为莲藕开辟更多的销售渠道,解决你们卖藕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