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份以来,省粮食局选派到蒙城县小辛集乡桥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战略部署为己任,通过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当年底,桥南村实现“村出列”和61户152人脱贫的目标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0.7%,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度的零收入增加到17.8万元。2018年4月,桥南村顺利通过省政府组织的脱贫攻坚“县摘帽”验收,漏评率、错退率为零,满意度为100%。
拓宽为民增收渠道,着力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驻村工作队紧紧盯着产业扶贫这一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在加大产业项目建设上下大力、使长劲。他们深入贫困群众家中,一户一策地制订帮扶措施,努力让困难群众真正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项目。桥南村依托“公司十合作社十贫困户”模式,发展群众自己的扶贫产业项目,实现稳定增收。驻村工作队积极引进安徽天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助力脱贫攻坚,在小辛集乡打造金银花种植加工基地,并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回收合同。目前,桥南村共有96户贫困户,签订订单种植了264亩金银花,每亩每年有入股分红1000元,另外干花市场价140元每公斤,盛花期亩产效益1万元左右。
推广小额信贷惠民服务。驻村工作队积极宣传推广小额信贷这一惠民金融服务,用于发展产业增收。2017年,桥南村有25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顺利拿到80万元,用于自己发展种养业,其中花生等特色种植236亩,养羊等特色养殖147头,每户年增收2800元。今年又有24户贫困户贷款118万元,利用小额贷款政策找到脱贫致富方向,搭上了脱贫致富“顺风车”。
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就业是驻村工作队最大的心愿,贫困户一人就业,就能带动全家脱贫。目前桥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每家至少一人实现就业。针对贫困群众文化低、年龄大、身患残疾等实际情况,积极开发以保洁员、护路员、护塘员、信息员等为主的公益性岗位,目前桥南村共计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18个,实现每人每月有600元收入。
关爱特殊困难群体,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感
扶贫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明确要求,始终把困难群众当作亲人,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
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最开心的夏令营活动。2017年7月18日,驻村工作队从蚌埠科技贸易学校请来优秀老师,免费为村里50多位留守儿童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等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令孩子们眼前一亮,打开了他(她)们通往梦想的大门。7月22日,又组织35名贫困家庭儿童前往蚌埠开展夏令营活动,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博物馆、游玩了龙子湖风景区等,并安排同市少年宫儿童们一起举行了夏令营联欢会。孩子们通过参加活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才艺,更激发了他们从小立志成才,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决心。
安排孤寡老人过上最难忘的集体生日。驻村工作队连续两年都专门为村里18位孤寡老人过集体生日,他们精心为老人们准备了生日蛋糕和祝福活动,同老寿星们一起吹蜡烛、许心愿、吃蛋糕、唱赞歌、拍合影、作留念等。老人们流着幸福的泪水感叹到:“这么多人为我们过生日,这辈子是头一回呢!真是太感谢共产党、感谢扶贫工作队,让我们过上了今生最难忘的集体生日。”
帮助家庭变故贫困户完成最牵挂的抢收抢种。 2018年6月3日,贫困户杨英的妻子赵晓燕不慎跌倒摔断大腿,在蚌埠住院手术治疗,作为家中唯一劳动力的杨英需要长期陪护,麦子即将成熟却不能赶回家收割成为他的一块心病,整天担心自己不能外出打工挣钱,家里麦子再收不上来玉米种不下去,下半年的日子怎么过呀!驻村工作队走访得知情况后,决定帮助杨英家抢收抢种,他们集中时间收割完麦子,又雇来播种机,买来玉米种子和化肥及时播种上玉米。杨英知情后喜极而泣,逢人便说:“感谢工作队为我们家所做的一切,是他们让我家脱贫不再返贫啊!”
帮扶伤病残贫困户销售完最揪心的农产品。2017年9月,驻村工作队结合入户走访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时,了解到伤病残贫困户张桂付、杨朕家中的农产品到了收获季节却无能力销售,大批量农产品堆放在田间地头河埂上,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主动联系省粮食局直属两所院校和机关服务中心,在短短一周时间内,集中帮助贫困户销集土豆1000多斤、莲藕17000多斤,共计3万多元,贫困户张桂付、杨朕一手拿着销售款一手握着扶贫工作队长许海标的手,热泪盈眶地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扶贫工作队同志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
资助贫困学生跨入最心仪的大学校门。2018年8月,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张可影、黄柯分别被天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经济管理系财务管理专业、蚌埠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这个喜讯为两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喜悦同时也带来了入学经费上的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在队长许海标倡导下,决定资助部分学费以解决两位学子的临时经济困难,于是他们慷慨解囊,共捐赠2000元,分别资助两名贫困学子。接到助学金后,张可影和黄柯同学都非常感激,表示一定不负重望,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贫困群众自豪感
扶贫工作队想方设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来源。2017年,桥南村建成3个187.2KW光伏电站,当年村集体经济就增加6万多元。利用县扶贫专项资金100万元和县农委1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吕望恒瑞面粉厂,年底保底分红11.5万元。利用省财政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安排1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投入大桥南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安徽恒瑞面粉厂入股,每年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1万元。同时,扶贫工作队积极争取省粮食局扶贫项目资金支持,于2018年春节前协调6.65万元资金用于做好春节扶贫慰问和春耕生产,协调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帮扶兴建一个扶贫车间,此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再为村集体收入增加5万元。
因地制宜优化美化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驻村工作队注重乡村人居环境的优化美化,积极争取省粮食局的支持和帮助,努力为驻地群众创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好氛围。2017年以来,争取扶贫专项资金20万元为桥南村建成一个集学习、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让当地群众“休闲娱乐有去处,致富取经有场所”;争取扶贫专项资金3万元用于改造村党员活动室,让党员们有一个温馨舒适的活动场所,开展各项组织生活更加有力有效。
协调牵头对口帮扶责任单位,体现人文关怀。扶贫工作队积极主动向对口帮扶责任单位的省粮食局领导和相关处室、直属单位负责同志汇报情况,最大量地争取资源优势,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协助建立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每月赴帮扶村走访慰问制度,落实好干部与贫困户进行一一对接,实现扶贫包户干部走访慰问对口贫困户工作常态化。每年协调局领导和局机关、直属单位95名中层以上干部来桥南村走访慰问帮扶对象,了解生产生活困难,帮助他们想办法、出主意、谋出路,并送来价值2万多元的大米、面粉、食用油和慰问金。
真心付出终有回报,近日贫困户杨永杰主动申请脱贫的义举,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许书记您好,我是贫困户杨建英的儿子杨永杰,首先感谢村干部和工作队对我们家的关心和帮助,我父亲在世时就叮嘱我有困难就找您们,但今天不是困难找您,而是申请脱贫……”这是2018年8月9日,贫困户杨永杰主动打给驻村工作队队长许海标申请要求脱贫的一段通话。他说:“感谢扶贫工作队为我们做的一切,您们的付出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贫穷并不可怕,做人要有志气,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生活,不能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驻蒙城县小辛集乡桥南村扶贫工作队,将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步的脱贫攻坚任务中,为桥南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新的更加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