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最新修订的《安徽省公证条例》正式施行,其中第十三条提出:“公证机构可以依法在人民法院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环节提供公证法律服务。”这意味着我省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迈向法治化、长效化。
实际上,在今年6月公开征求意见的《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草案)》中,第22条也明确提到:“公证机构可以在家事、商事等领域开展调解服务;可以对具有给付内容的和解协议、调解协议办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地方立法连续关注“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有助于不断畅通和规范公证机构参与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渠道,强化公证的强制执行效力和功能,实现人民法院和公证机构功能优势互补。
试点先行闯出经验
2017年6月,最高院、司法部确定北京等12个省、直辖市作为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的试点地区,安徽位列其中。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动作为、积极谋划、结合工作实际,与省司法厅联合出台《关于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人民法院与公证机构对接工作的意见》,确定合肥、六安、滁州、亳州、淮南、铜陵六个市作为我省第一批公证机构参与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地市,其中试点法院9家,试点公证机构6家。
试点过程中,省高院与省司法厅根据我省实际,在下发全省的试点文件中,创新提出市场化运作和平台对接。试点公证机构在参与调解时,可以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根据当事人的需求提供纠纷解决服务并适当收取费用;推动法院系统平台与公证机构系统平台进行部分功能对接,提高司法辅助事务工作质效和信息化水平。
试点地区各法院根据工作实际,大胆拓展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的范围,主动将一些自选动作纳入试点。淮南中院作为唯一一家试点中院,率先尝试通过缩短一审二审案件卷宗流转时间的方法,利用缩短的时间由公证机构对适宜调解的二审案件进行调解。截至目前,共接收调解案件6件,调解成功5件。
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所有试点法院均设立专门场所开展试点工作,28名公证人员、33名公证机构聘用人员参与试点工作。试点以来,我省公证机构办理各类司法辅助事务6100余件。
有效参与多元解纷
一直以来,公证被视为一项预防纠纷的民事法律制度,但随着公证改革的不断深入,公证制度已不仅仅局限于预防纠纷,更逐渐成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诉讼”的作用。
六安市裕安区法院的公证调解室成立后,共参与调解案件476件,涉案诉讼标的3382.77万元,调解成功107件,调解成功率22.48%,其中,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物业合同等案件,在15日内调解完毕;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纠纷等复杂的案件,在30日内调解完毕。公证参与调解有效地提升了司法效率,诉前调解实现了纠纷的分流,对于当事人而言,降低了维权成本。
“送达难”作为审判实践中的难题,在传统邮寄中凸显送达成功率低。凤台县法院司法辅助中心成立后,直接送达各类文书852件,当事人有效签收360件。淮南市潘集区法院公证人员参与送达260余次,公证机构单独完成送达17次,3件公告送达案件办理了送达公证,大大缩短案件审理时间。淮南市中级法院利用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由法官直接发送送达指令到司法辅助中心送达组,在送达组加盖送达专用电子签章后由送达人员外出执行送达任务,提高送达效率。
截至目前,我省试点地区公证机构参与调解案件2115件,其中调解成功512件,出具债权文书116件,参与送达1245件,送达成功682件。
助力攻克“执行难”
今年4月起,全省法院开展了“江淮风暴”专项执行活动,进入解决“执行难”攻坚期。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专项行动中,也有公证的身影。
合肥市瑶海区法院与合肥市中安公证处共同协作,在合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二楼公证窗口设立不动产查询、查封点,自5月4日以来,共计查封不动产170件,查询不动产404件,解封49件。
滁州市南谯区法院在公证机构参与下执结一起涉军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成功交付4900平方涉军房屋,有效维护国防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该案涉及60余家第三方租户,涉案房屋面积大、涉案群众人数众多,社会影响较大,公证机构全程参与,最大程度上保证执行过程的客观真实、公开透明,减少涉执纠纷的产生,提高了法院执行工作效率。
淮南市潘集区法院与保险公司建立财产保全保险担保机制,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财产保全保险担保窗口,为诉讼中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提供了更大便利。因为很多财产保全具有隐蔽性,公证机构与该窗口对接,为申请财产保全的当事人就部分存款、房产等信息进行查询,寻找可供保全的财产线索,减轻了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的负担,提升了财产查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窗口设立半个月,就为23名当事人提供了财产保全担保。
此外,铜陵市铜官区法院委托铜陵市衡平公证处查询涉及被执行人房产信息158件。截至目前,我省试点地区公证机构参与法院执行803件,包括执行和解、腾房、不动产查封、查询等具体事项。公证参与执行大大提升了对当事人财产线索的查控范围,促进执行和解,提升了强制执行的公信力。
法治安徽网记者 唐欢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