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事故中,父子俩受伤,警方介入调查后,一辆可疑车辆两次靠近事故地,而最终剥丝抽茧后,嫌疑车辆早被嫌疑人当成报废车卖给了废品收购站。9月8日,记者从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经过警方不懈努力,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成功告破。目前,该案已由检察院起诉至法院。
同一辆普桑两次靠近案发地
2月23日,晚上8时20分许,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潘集大队民警接到报警,称在潘集区潘北矿煤销路专线农场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小轿车撞到一辆三轮车后驾车逃跑,三轮车上有人受伤。民警迅速赶至事故现场,发现事故路段为南北走向,较为偏僻,无路灯照明、无监控,伤者也已被送至医院。经仔细勘察,在路东侧有刹车痕迹,地面上有碰撞留下的玻璃碎片和保险杠碎片,路东侧农田里翻了一辆三轮车,再无他物。
随后,民警了解到,被送到医院的两人为父子关系,父亲王某某50多岁,儿子王某20多岁,当晚父子俩到农田给庄稼撒化肥后,驾驶三轮车回家途中发生了该起交通事故,造成儿子重伤,父亲轻伤。
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潘集大队办案民警兵分四路,分别进行监控调查、现场走访、修理厂辨认、医院询问伤者等。经过走访确认,确定肇事车辆是一辆黑色普桑车。而在2月23日事故发生当晚,潘集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民警在现场勘查时,有一辆普桑车靠近案发地,等快勘查结束时,这辆车又靠近现场,引起警方注意。
同一辆车,来两次,还分两拨人驾驶,会不会与他们相关?由于案发时间和车辆行驶轨迹,与这辆车都比较吻合,办案民警重点围绕这辆可疑车展开侦查。整个潘集地区本地牌照的普桑车就有2000多辆,案发地周边四个自然村庄的普桑车也有300多辆。办案民警对这300多辆普桑按照见人见车的原则,逐个进行了摸底排查。
但经过近两个星期的排查,结果却让办案民警大失所望,这辆车只是一个车队为防交警夜间上路执法,来“探路”的,并非肇事车辆。
村口监控发现嫌疑车辆踪影
办案民警迅速调整思路,对案件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终于,通过摸排走访民警得到一条重要线索:在案发地往北两公里的小圩村路段,当晚有人看到有一辆普桑车在与一辆大货车会车时,普桑车停车,没有开灯。这一线索,引起办案民警高度重视,将监控调取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次有了新发现,在离案发时间2个多小时后的一段监控里,民警发现了一辆与调查走访吻合的可疑车辆,但由于是夜间,农村照明条件差,监控视频不清晰,看不清车牌号,只能看个大致的情况。
办案民警跟着这辆可疑车辆的行车轨迹一路摸排查找,在魏圩村治安监控点发现有一辆未开灯的普桑车经过,驶向贺疃镇境内后,又返回后王庄,之后绕道向南到秦万村。办案民警猜测,肇事逃逸者可能知道直接往南前方有照明路灯和监控,为避开才选择绕道而行。
肇事逃逸者最终浮出水面
秦万村往南就是潘三矿,民警调取通往潘三矿的视频监控,并未发现普桑车的踪影,民警便将重点放在了秦万村的秦相自然村。在秦相自然村逐户摸排时得知,秦某家的儿子秦某某有一辆普桑车,最近未看见。
于是,办案民警找到秦某家,获取秦某某的联系电话后,第一次联系到秦某某时,他表示,普桑车坏了,送到修理厂维修后,又卖掉了。这引起办案民警的怀疑。办案民警通过车辆信息查询发现,秦某某的车刚年审3个月时间,保险齐全。随后,民警在修理厂调查时,工作人员表示维修的桑塔纳车前方撞坏了。为进一步摸清情况,办案民警再次给秦某某打了个电话。经过民警一番法律宣传,意识到后果的秦某某感到恐惧和不安,在电话里承认了肇事逃逸的事实。
据秦某某交代,2月23日晚上,他喝酒后开车回家,不想,发生了交通事故,没敢停车就驾车逃逸了,为躲侦查,将车开到黑暗处藏了2个多小时绕路返家,而且一路有意躲避监控。后为躲侦查,将车开到修理厂准备维修,由于车损严重,没有维修价值,也不敢停放太长时间,便通过熟人介绍,联系收废品的,以近1000元的价格当成报废车卖掉了,为彻底毁灭证据躲避侦查,秦某某又将撞毁的前保险杠等一部分部件扔进了水中。之后,办案民警找到收废品的,看到肇事车辆已经被拆解,后又在水中打捞出被扔的肇事车辆部分部件。
·郭晨 王洪雨 法治安徽网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