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沿阵地,是村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如何让“主心骨”成为“硬堡垒”,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近年来,蒙城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在干事创业中所展示的良好精神面貌,反映的是安徽蒙城稳扎稳打、稳定向上、勇攀高峰的新形象,映射的是蒙城142万人民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干出样子的新作为,折射的是新时代的蒙城迎难而上、昂扬向上、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脱贫攻坚路上,蒙城正是有了这样“拼”的各级扶贫干部认真做好答卷人,真正体现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脱贫攻坚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成效在做。面对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才能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有平时干得好的同志,才能说得好,由此确保“党建+脱真贫、真脱贫”取得实效,为下一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安徽蒙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扶贫先扶志,能不能致富,关键还看干部。蒙城县推进“党建+扶贫”战略,以建立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党员队伍为抓手,以党员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培养一批优秀乡镇干部、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这些党员队伍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排头兵和领路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目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第一要务。
有为党全心工作,为人民服务,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有担当的小辛集乡扶贫专职副书记蔡洪经。
有扎根基层、心系百姓、矢志扶贫,在聚焦脱贫攻坚,围绕产业扶贫中,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推动,务实担当、勤勉尽职,开展了系列创新性、引领性工作,带领群众大步迈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赢得群众广泛点赞和大力支持,为推进该镇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双涧镇挂职专职扶贫副书记王磊。
有俯下身子 付出真心换民心,撸起袖子 下足真功促“精神脱贫”,甘把桥南作桑梓的小辛集乡桥南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许海标。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扶贫队伍,为蒙城做好扶贫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全县60个贫困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和非贫困村的扶贫专干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配置扶贫资源、帮扶贫困人口,充分发挥出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扶贫工作的 “管道”作用,涌现了许多“蔡洪经、王磊、许海标”式脱贫攻坚带头人。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既有啃下“硬骨头”的艰巨任务,也面临边缘户返贫的现实压力。如期打赢这场硬仗,巩固脱贫成果与攻坚拔寨同样重要。应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措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持续精准发力巩固脱贫成果,巩固脱贫成果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脱贫不容易,防止返贫也不容易。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对已脱贫和边缘户进行动态监测,密切关注容易返贫群体。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扶上马、送一程。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通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个方面振兴,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战果。蒙城虽然取得了脱贫摘帽的成果,但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仍需提升精气神持续做好相关工作,我们不光要扶贫,还要致富奔小康。要不断地巩固脱贫成果,因为这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脱贫不容易,防止返贫也不容易。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促进融合、推动扶贫工作。蒙城县坚持党建引领,让组织队伍“硬”起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党的基层组织既是指挥部,也是冲锋队,既要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又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因此,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刚刚结束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蒙城县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选出了一批廉洁守纪、敢于担当、群众认可的村“两委”班子,组建了一支具有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的基层班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上,蒙城县充分利用支部生活日、“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制度,筑牢思想政治建设,守住纪律红线和行为底线,运用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等培训方式,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打造一支有知识、谋发展、守纪律的高素质党员队伍,吸引了一批青年回村、乡贤回归,引凤还巢,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因地制宜找准能人党员、乡土人才与产业脱贫的结合点,探索“‘致富能人’+贫困户”邻里产业帮扶模式,从乡土人才、致富能手中吸纳千名“致富能人”,通过“致富能人”帮扶、示范、带路等方式,把贫困群众聚集到能人党员、乡土人才周围,实现抱团发展,打造了“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队伍”。
蒙城县道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创业能人葛维超,从事葡萄种植。以组织采购、供应成员种植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种植的产品;引进种植新技术、新品种,采取合作社这种方式,就像给贫困户买了一张“船票”,搭乘合作社这艘“大船”一起闯市场,从而降低盈亏风险,确保增收。
坚持党建引领,让集体经济“壮”起来。村集体经济的强弱,影响着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影响着农村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口碑和分量。针对极少数村的农村经济薄弱,传统生产模式落后,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影响着农民致富增收。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党员带头发展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全县农民党员服务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正成为引领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蒙城县亿兆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任艳杰,利用党支部政治上的优势和合作社经济上的优势合二为一,成功的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加+支部+村官创业+精准扶贫的新型产业经营之路,合作社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吸收了贫困户15户参与种植葡萄,流转了89户贫困户土地,共计420余亩,吸纳贫困户127人参与务工,年增加就业岗位468个,任艳杰带领合作社支部一班人和合作社成员一起种植巨峰、夏黑、美人指等优质葡萄,产品供不应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围绕葡萄种植、休闲采摘、观光旅游,实现“三位一体”,为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出积极努力,奉献社会,服务百姓。
集中学习+实地体悟,实打实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方向思路。坚持党建引领,让乡风文明继续“好”起来,让农村环境“美”起来。乡风文明是一种乡村文化状态,表现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蒙城县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打黑除恶相结合起来,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扎实开展“四好文明村”创建工作,继续开展乡风文明进万家活动、移风易俗行动,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提升农民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营造秩序良好、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民俗乡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大气、土壤、水源保护力度,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成让群众满意、舒心的“秀美乡村、幸福家园”。
蒙城县王集乡通过弘扬乡贤文化,开展新乡贤文明行动,创设“七贤联调”制度,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为民办实事之中,化解了矛盾,赢得了民心,凝聚了力量,充分发挥了乡贤文化在涵育文明乡风、维护社会稳定、助推农村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凝聚乡贤力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前蒙城攻坚拔寨的冲锋号角再一次吹响!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我们要有心怀“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的责任感,“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我们要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不含糊、不动摇、不懈怠,调动一切力量扶真贫、真扶贫;我们要以强支部、强队伍、富群众、富集体为载体,引领各级党员干部扶贫建功,筑牢“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要坚持党建助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和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打造一支先富带后富的“不走的工作队”,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以攻坚拔寨的气魄,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的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邵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