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节前夕,一场罕见的大雪,毫无征兆地席卷安徽南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傍晚时分,起初零零散散的犹如天女散花,谁也没有在意。一年的再次相逢,孩子们甭提多开心了,他们热热闹闹的在村头仰着小脸,任凭白白的、柔柔的小雪花融化,吧嗒、吧嗒的顺着额头,一点点落到地上不足以“淹没”脚掌的积雪上,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凹坑,直到大人喊,快回家吃晚饭了,孩子们才心有不甘的一路小跑回家,路上形态各异的脚印倏忽就被渐如鹅毛的白雪覆盖。
乡村的夜是寂静的,偶尔一段枯枝随着积雪愈来愈厚,终于不堪重负,“咔嚓”一声坠落地上,溅起纷纷扬扬的雪花。一只兀自因迷途正昏昏欲睡的猫头鹰,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扑棱棱”张开羽翅,“慌不择路”迎着莽莽雪夜向远处疾飞而去,空荡荡的雪夜里留下瘆人的“猫鸣”久久回荡。
此时,村庄唯一通往乡镇刚修不久的水泥路倏然不见踪影,面目狰狞的积雪邪恶地张开血盆大口,无情地将路边的通讯、供电设施一点点吞噬,随着“咔咔”脆响,线路横七竖八的散落在厚厚的积雪中,不知谁家新建的大棚“轰然”倒塌,传来猪仔们撕心裂肺的嚎叫,那凄惨地声声“嘶喊”在广袤无垠的雪夜里让人胆颤。
天近拂晓,整个山村已完全浸没在茫茫大雪之中,树无飞鸟,路无行人,山无兽迹,一切充满了令人窒息的诡秘。压抑、不安、恐惧侵袭着山中的每一处。
这时一个年龄大约在三十岁的年轻人,身背肩包,佝偻着身体,手扶木棍亦步亦趋艰难地探险着,或许长时间的雪路跋涉,此时疲劳已到极限,头顶散发的氤氤气雾迎着耀眼的白雪几乎将他笼罩,他狠狠地呡了一口唾液,干涸的嘴唇些许湿润了,他大口的呼吸着。尽管此时的空气,对于长期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是那么新鲜,但似乎一切对他来说都微不足道。他要尽快地走出去,走出这片皑皑雪山,搬来“救兵”清雪除道,尽快恢复村民的生产,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这已是刻不容缓了!他奋力地抬起如铅的双腿,正欲迈出,突然,脚下的“道路”“轰隆”一声塌向悬崖边的万丈深渊。他一个趔趄............
此刻,他觉得终于可以歇息了,能和这片生活了近三年的葱郁大山合为一体,他知足了,他闭上了早已疲惫不堪的眼睑,嘴角露出一丝恬笑,朦胧中,父亲出现了,父亲微笑着在向他招手,几年前父亲“临走”时的谆谆教导:“人纵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铿锵有力的话语在山谷中震荡。
荆天宇,1986年出生于省城,母亲是教师,父亲是一名荣立一等功的缉毒警。荆天宇刑警大学毕业的那年,父亲为了配合组织成功打掉盘踞A市多年的毒枭-----野狼,孤身深入毒穴,过着“非人”的卧底生活,最终取得野狼信任,成为集团中第三号人物。就在省缉毒总队实施抓捕的那天午后,父亲不小心把携带儿子的照片遗漏在座驾内,马仔拿着身穿警服,气宇轩昂的荆天宇照片秘密交给了野狼,野狼严刑拷问无果后,拨通了荆天宇的手机,父亲嘶哑的说道:“天宇,记着,你是警察荆为民的好儿子,人纵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爸爸相信你是一名响当当的男子汉。”野狼怒不可遏,近乎疯狂、残忍的将荆为民身上浇上汽油点火后推下十楼。野狼集团覆灭的那天,荆天宇向省厅请战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斩首”行动中,荆天宇向父亲、向省厅交上了自己行即能战的满意答卷。
荆天宇毕业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一名刑警,他从警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始终牢记父亲奉行半生的“吃苦在前,不图享受的”优良作风,他处处践行着一名公安民警“行为民,做为民”的优秀警德。
五年后,鉴于荆天宇过硬的业务能力,扎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和谐人民的仁德品质,组织上任命他为刑警队大队长。
2013年11月,荆天宇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后,当即向组织申请前往革命老区实施帮扶计划,临走时立下军令状,不改变老区生活誓不回还,谁能想到,此话竟一语成谶。
荆天宇作为第一批挂职到全省贫困有名的静安村,他报到的第一天,在乡党委领导安排好简单的生活物品后,随即进行入户走访,摸排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村支书老秦,看来的是一名毛头小伙,心想你能折腾啥,能改变几十年的贫穷面貌?就连一条通往大山外像样的路都没有?你还能有啥大本事?时间在支书的疑问中,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不!应该准确的说,两年过去了。七百三十个日夜里,荆天宇几乎热饭没吃的几口,囫囵觉没睡踏实过几次,他日调百户,暮研千家,与勤政为伴,与德育为先,静安村发展在他脚下丈量,静安村未来在他心中盘算。
引资金。立足生态气候优势,静安村种植茶叶的历史已经近50年。但在以往,卖茶难、茶叶实际产出收入较低等问题,成了制约当地茶产业发展的“拦路虎”。有些农户虽然发展上了茶园,但因管理跟不上等一系列因素,经济收入十分微薄,有的甚至换不回庄稼钱。“既然这里有这么好的产业基础,一定要让这些农户依靠茶产业脱贫致富。”荆天宇看到这大片茶园,他暗下决心。通过各种渠道投入资金280多万元,支持农户发展良种茶园150亩,组织省茶业公司恢复开垦百年老茶园100多亩,全面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打造“静安”公共品牌,提升了茶业效益,真正实现了生态富民。村民董逄的茶叶作坊由小见大,原始手工茶叶远销省内外。董逄逢人便说,荆书记真是俺们的大恩人哩!
树品牌。荆天宇深知,发展产业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毛竹一直是静安村的第二传统产业。荆天宇通过省城同学协调帮助争取到了每户2000元毛竹抵改产业扶贫资金,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竹笋产业,年产量达10多万公斤,产值500万元。村集体工厂生产的“枫竹”牌竹笋在他带领下,由鲜为人知到名满天下。
最后一公里。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包含着老荆的抚恤金,刑警队同志们的节省的伙食费;老秦笑了,逢人就说,天宇书记真是咱农民的贴心人嘞!全村摁上红手印还得要他再干三年唻!
雪积小而成大,善积少而成德。荆天宇用他无愧于对党忠贞的承诺,书写着不朽的人生传奇,他走了,不! 他没走,他把人民装在心中,人民必永远怀念他!
(邵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