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伸出援助手 解除众人忧——来自芜湖市法援民生工程的报道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8-11-01 10:38:50

“我的案子这么快就能解决,多亏了市法律援助中心。”“这么快就拿到了血汗钱,真好。”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慨,是对芜湖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最质朴的褒奖。

据了解,为了把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做实做强,近年来芜湖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秉承法治精神和为民服务理念,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确保法律援助这项民生工程尽快落地生根,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该中心在市司法局的领导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力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水平,努力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有效发挥了法律援助维权促稳功能。

保障先行 推动法援工作良性发展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其对象是弱势群体,其目的是维护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广大的弱势群体,近年来,芜湖市司法局早部署快推进,真抓实干强基础。

一是将案件办理、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拓宽服务领域、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等列入民生工程建设内容,市司法局采取每周工作提示,每月工作通报,每季度工作例会,半年督查、年度考核的方式,确保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有序推进;二是市、县区从人员队伍、基础实施配备、社会宣传、强化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形成整体合力。三是加大财政投入,调整、提高案件补贴标准和值班律师补贴;市政府拨专款对完成窗口建设和示范工作站建设任务的予以奖励;拨专款建设市级临街、一楼接待服务窗口,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每年超额完成任务。

扩大范围 提升法援服务民生能力

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可如果人们连官司都打不起,又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为了让更多需要法律帮助的困难群众能够得到法律援助,感受到法律阳光的温暖,近年来芜湖市不断扩大法律援助服务民生能力。一是进一步降低门槛,将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从低保放宽到最低工资标准;二是扩大受援范围,突出重点服务对象,为农民工维权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三是将重大事故造成人身损害赔偿、坑农害农的假药、假肥、假种子的损害赔偿等纳入援助范围;四是简化办事程序,建立了低保、五保人群、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信息库,简化审批手续,最大限度地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注重质量 不断提升法援服务水平

“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在完成计划任务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案件的质量,做到办案零收费、服务零距离、群众零投诉。”芜湖市司法局局长项丰年介绍。为此,芜湖市法律援助中心在提升案件质量上下功夫,全面促进法律援助业务运作规范化。

为了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今年以来,芜湖市多次召开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联席会议,建立起了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快速通道。今年截至9月底,该市受理审批的刑事案件数已占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42.8%。 吴筏媛 摄

一是规范办案流程。规范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指派、承办、结案、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建立《芜湖市法律援助案件回访制度》《芜湖市法律援助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芜湖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制度》《芜湖市办理中央彩票公益金案件工作规程》等各项制度,保证援助质量和效果。三是规范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刑事法律援助联系会议制度,成立了全市刑事法律援助律师志愿团。建立法律援助中心、看守所、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检察院案管中心律师值班制度,制定《芜湖市法援中心与市看守所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流程》。建立市中院、法援中心刑事法律援助微信工作群(目前,有法援工作人员、法官和律师120多人),方便快捷传输法律文书、指派律师,更好服务受援人员。

宣传到位 赢得广大群众良好口碑

“提供一例法律援助,不仅仅是维护一个人合法权益,更是托起了一家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任;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不仅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所需’。”芜湖市司法局副局长刘琪这样算法律援助的民生民心账。

民忧得到妥善解决,民心自然也就暖了。为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公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近年来,芜湖市在强化法律援助宣传上下功夫。一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宣传工作的意见》,建立了法律援助宣传队伍;二是创新方式,利用芜湖司法微信平台、墙体漫画、出租车体,尤其是2013年以来,在全市1300多辆公交车上,利用公交移动媒体平台,开展法律援助案例、法援小课堂、十佳律师、农民工讨薪等一系列宣传,取得较好成效;三是组织各类专题宣传活动。全市每年都组织开展“农民工维权服务月”“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宣传月”“残疾人法律援助”等专项宣传活动。印发农民工维权服务手册、法律援助维权服务指南、法律援助宣传手提袋等各类宣传资料,并在省、市民生网站、安徽法制报、芜湖电视台、芜湖日报等媒体专版、专栏宣传芜湖市法律援助民生工作。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谈到今后的工作打算时,芜湖市司法局局长项丰年表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用真情和汗水努力耕耘好“法律援助”这片沃土,为芜湖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明余

南陵县 法援坚持三优化实现三提升

法律援助是一项新的民生工程,为了使广大困难群众进一步了解法律援助工作,南陵县法律援助中心通过服务环境、服务方式、服务平台三个优化,不断提升接待水平、办案质量及群众满意度。

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接待水平。建成以县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中心,以8个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78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公、检、法、信访、妇联、交警队、人武部、老龄委8个专业性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依托,构成的三级法律援助组织网络。目前,县中心每天配有两名值班律师和一名工作人员值班。一名律师专职接待来访,另一名律师专职接听“12348”法律援助咨询热线,工作人员负责受理日常申请法律援助的群众。

优化服务方式,提升办案质量。制作了全县执业律师信息展示牌、公示了每位律师的执业证号相关信息,供受援当事人自愿选择。同时根据律师执业时间长短、职业技能进行整合,分派到不同的工作站进行驻点值班。并先后出台了《南陵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规则指引》和《南陵县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对法律援助案卷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此进一步促进办案质量的提高。

优化服务平台,提升社会影响。为更好地解决异地人员的涉法涉诉纠纷,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借助“互联网+”、12348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为受援人提供援助网络平台,让外出人员和外来人员实现异地网上申请、热线交流沟通、微信同步办案进度,解决了异地人员申请法律援助交通不便、问题问得不清楚、案件进程不明了等难题,实现了法律援助案件“零投诉”。在今年8月份市司法局对县(区)法援中心民生工程中期督查中,南陵县受援人的满意度是100%。

(南陵法援)

无为县 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管理

为进一步落实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发挥民生工程社会作用,今年以来,无为县积极加强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刑事工作常态化管理,推动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今年截至10月22日,该县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47件,其中刑事案件429件。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无为县积极落实两高三部、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高级法院、省检察院《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的意见》,完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一系列值班律师工作制度、工作职责,确保律师值班常态化,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提供有效法律帮助。

二是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公安、检察院、法院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联席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并落实纪要内容,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刑事工作水平,积极助推无为县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日常监督。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所驻公、检、法单位征询意见及回访当事人等工作,对值班律师实行动态化管理。并及时通报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履责情况,将其纳入律师年度考核依据,不断提升值班律师服务质量水平。

四是组织培训学习。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开展学习培训,引导督促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认清形势,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参与配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办理黑恶案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保证专项整治中的案件审理顺利进行。

五是畅通刑事法援渠道。及时解答各类刑事案件的法律咨询,对于公、检、法通知辩护的涉黑涉恶案件及时安排援助律师依法办理。同时引导群众运用正确方式合理表达法律诉求,使困难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无为法援)

鸠江区 劳动争议起纠纷 法援律师助维权

2017年9月底的一天,芜湖市鸠江区居民陈女士将一面绣有“明法人间,大爱至善”八个大字的鲜红锦旗送到鸠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为该中心以及援助律师认真负责、快速高效的工作态度点赞。

2016年9月9日,陈女士进入芜湖某某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任会计一职,月工资3000元。入职后,陈女士曾多次要求芜湖某某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购买社会保险,但芜湖某某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始终没有作为。2017年8月,芜湖某某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企业运营困难为由口头通知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关系,并于2017年8月28日要求陈女士办结了交接手续,但没有支付任何的补偿金等费用。陈女士自己不懂法,被解雇后经济比较困难,请不起律师,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鸠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该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初步认定陈女士与芜湖某某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纠纷,符合法律援助的范围,并很快为她指定了援助律师。援助律师接到鸠江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后立即与申请人陈女士取得了联系,搜集好材料后,援助律师与受援人充分沟通拟定了代理方案。

在仲裁庭审过程中,援助律师提出:一、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芜湖某某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二、芜湖某某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一直未与申请人签订劳动合同,口头解除与申请人的劳动关系,违反了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应当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及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最终,庭后仲裁员对援助律师的意见基本采纳认可,陈女士获得了近3万元的经济补偿。

为感谢鸠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以及援助律师在本案中所做的工作,申请人陈女士特地制作了锦旗表示感谢。于是,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鸠江法援)

芜湖县 “五个强化”推进法援民生工程

为了把法律援助这项关系困难群体的好事办好,芜湖县坚持从“五个强化”入手,全力推进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今年截至10月中旬,已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76件(刑事案件124件、民事案件250件、行政案件2件), 占全年任务104.4%;已结案303件,结案率为80.6%。

一是强化宣传,提高社会知晓率。 为了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法律援助工作,芜湖县法律援助中心在加强常规宣传的同时,还通过发放宣传小方巾、宣传手提袋、宣传图册等相关宣传材料,广泛宣传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政策、服务对象、受案范围、申请途径等,不断提高社会知晓率。

二是强化调度,全面落实责任。及时组织召开全县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推进会、调度会,全面落实各律师事务所、各司法所工作责任,针对相关薄弱环节,主动加压,有的放矢,强力推进。

三是强化协作,各部门凝神聚力。加强对人社、残联等9个相关行业(部门)工作指导,为重点受援人群做好服务;政法机关落实工作责任,刑事法律援助成效显著;加强与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六郎法庭、陶辛法庭工作联系,实现民事法律援助无缝对接。

四是强化服务,满足群众实际需求。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和5个镇、88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切实做到“最多跑一次”,为各类受援对象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五是强化监督,提升群众满意度。通过开展旁听庭审18场(件)次、逐案征询办案机关意见、案件卷宗质量检查、调查受援人满意度等活动,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确保案件质量,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

(张致敦)

三山区 集体讨薪长路漫漫 法律援助保驾护航

徐某花,今年55岁,芜湖市三山区峨桥镇村民,之前一直在家里干农活,后经他人介绍,于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和20多名村民一起受雇于包工头钱某某,做苗木栽培和养护工作,他们和包工头口头约定每日工资为100余元,按月结算。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是通过打工也能贴补家用,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从2015年开始,包工头开始拖欠工资,前后累计拖欠了20多名村民23万余元,为了追讨辛苦所得的工资,徐某花与工友们多次向包工头催讨,包工头钱某某仍然没有偿还全部农民工工资。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徐某花听说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就是帮困难老百姓“撑腰”“说理”的,于是,他与20多名工友来到三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今年1月份,徐某花和工友们递交了法律援助申请,并向三山区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详细反映了他们的困难情况。该中心开通了“农民工绿色通道”,立即指派了安徽皖通律师事务所叶培律师承办这件案件,在听取了几个工友对案情的陈述后,叶培律师通过多方面向包工头沟通,告知拖欠民工工资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安抚受援人,说证据确凿一定会追讨到工资。在多次沟通无望后,叶律师为他们代写了诉状递交给法院来追讨工资,在法院的多方调解下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包工头分期支付所欠剩余工资。两年没有讨来的工资,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就拿到第一笔欠款,徐某花等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连连说道: “政府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真的是给我们老百姓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的暖心工程、贴心工程。”

针对该区务工人员众多的情况,三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多次开展农民工讨薪的专项法律援助活动,今年截至10月18日,共办理57件涉及农民工维权的法律援助案件,为困难群众挽回损失和取得利益共计数十万元。

(三山法援)

弋江区 推行法援案件律师“点援制”

“通过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推行的律师‘点援制’,我找到了满意的律师。没想到,没有钱照样能请大律师打官司。”日前,谈起正在打的那场官司,受援人李某心中仍然对芜湖市弋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充满感激。

李某只是众多弋江区法律援助律师“点援制”的受益人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效率和质量,弋江区推行了法律援助案件律师“点援制”。受援人可以根据律师的执业年限、业务特长、工作表现等结合自身案件情况有针对性进行选择。

公示名册,方便查阅。据统计,弋江区目前共有安徽国伦律师事务所、安徽新弋达律师事务所、上海必和(芜湖)律师事务所、安徽金鸿律师事务所和安徽铁流律师事务所5家区属律师事务所,共计50名专业律师。区法律援助中心制定了本辖区律师花名册,公布了参与法律援助的律师信息,详细标注了每名律师的专业特长和联系方式,并在区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公示,方便申请人查阅。

自主点援,精准服务。受援人在申请法律援助时,填写统一印制的《法律援助点援申请表》,结合自己的案件类型和律师的专业特长自主点援承办律师。在过去,开展法律援助的律师都是由法律援助机构按“轮派制”指派,受援人一般不能自主挑选律师,执业律师也无法根据自身业务特长选择办理援助案件的专业类型,可能出现受援人与律师之间沟通不足,影响案件办理质量的情况。“点援制”的推行,让受援人自由选择律师为自己服务,一方面,打消了他们对指派援助律师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倒逼承办律师更加注重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有效提高了受援人对案件的满意度,从而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弋江法援)

繁昌县 看守所实行法援律师值班制度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近年来繁昌县法律援助中心制定了《关于在看守所开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派驻律师在看守所挂牌上岗、轮流值班,从援助的源头宣传法律、开展工作,切实有效地保障了在押人员的诉讼权利。

从源头普法。为切实做好在押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繁昌县法援中心根据上级要求,落实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师值班制度。自2016年1月开始,安排法援律师每周五在看守所值班,免费为在押人员及其亲属提供法律咨询,普及法律知识,接受当事人家属的法律援助申请,做好登记、初审,对符合条件的受援人及时将申请材料转交县法援中心。

从源头办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押人员只需将法律援助申请书报看守所值班民警转交援助工作站,经工作站人员核对信息无误后将申请表提交县法律援助中心,县法援中心直接与在押人员居住的村(社区)、镇联系,对符合条件的为其办理经济困难证明,并及时安排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从源头宣传。组织安排法援律师不定期通过看守所的广播为看守所在押人员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解答在押人员法律方面的问题。讲座内容涉及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犯罪嫌疑人如何申请法律援助;律师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可以给犯罪嫌疑人提供哪些帮助等。

繁昌县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自实施律师值班以来,通过县法援中心和看守所的不断沟通,拓宽了便民服务渠道,提高了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实效,让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惠及高墙内人员,使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切实感受到了人文关怀。

(彭彦)

镜湖区 组建法援刑事辩护律师库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案件审判中的辩护作用,今年6月份,芜湖市镜湖区司法局面向全市公开招募优秀律师组建“镜湖区法律援助刑事辩护律师库”,公告发出后立即引起多家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来自全市20余家律师事务所近百名律师主动报名,经过初审、公示和复审后,芜湖市首个以法律援助刑事辩护为服务内容的专业团队在镜湖区顺利组建,来自22家律师事务所共计82名律师入库。

镜湖区法律援助刑事辩护律师团自7月13日成立以来,先后承办了“10·12”环境保护案件、“套路贷”系列涉黑案件,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今年截至目前,镜湖区共受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325件,占总案件的75.28%,较上年同期增长183%。本次“法律援助刑事辩护律师库”的成功组建,更是为镜湖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镜湖区法律援助刑事辩护律师团成立暨刑辩专家律师团聘任仪式

(镜湖法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