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贫困户足不出村即享法律服务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8-11-29 10:13:14

宽敞明亮的农家院子、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明光市自来桥镇平田村79岁老人张某盼了几年的心愿,最近总算成了真。11月22日,看到前来对赡养情况进行“回头看”的明光市司法局局长徐胜利一行,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这是明光市司法局开展“法律扶贫”工作中的一个温暖场景。11月28日,记者了解到,明光市司法局将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等司法行政职能全面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全力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赡养难题“对症下药”

老人张某的情况并不是孤例。在该市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明光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部分农村家庭子女居住在舒适的安全住房,而其父母却生活在条件简陋的危房中。

要对“子女住新房,父母住危房”的行为“说不”!然而,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明光市司法局副局长薛花告诉记者,他们一开始上门对不赡养老人的子女进行劝导时,遭到了冷脸拒绝。针对这个难题,今年6月,明光市司法局联合市法院、市检察院和市公安局出台了《关于督促限期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的通告》。9月初,明光市司法局牵头,联合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成立督查组,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

“回头看”过程中,督查组了解到古沛镇楼张村卢某有6个子女却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古沛司法所会同镇村干部多次调解未果后,把该纠纷引入法律援助诉讼轨道。由明光市法律援助中心派出2名法援律师为老人提供帮助,与法庭协调开通“绿色通道”,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立案、审理程序。本案经法庭调解,6个子女最终达成赡养老人协议,使老人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庭审现场,楼张村两委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旁听了庭审,起到了“调解一例,警示一片”的教育作用。

这项活动开展至今,已有28户36名老人被子女接到一起共同生活,实现了家庭和睦。

法律服务“随叫随到”

“幸好公证员上门服务,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咋办。”明光市自来桥镇平田村张某母亲感慨说,有“随叫随到”的法律服务,真是方便。

张某今年10月份因癌症复发死亡,其名下6万余元存款,是借来的治病款,分别存在两家银行,但家人没有密码取不出来,银行要求办理继承权公证。村里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上报给镇司法所,司法所同当地公证处取得联系。了解到法定继承人之一张某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公证处主动上门为其办理公证,并当场送达了继承权公证书。

为贫困户办理公证业务开通“绿色通道”,仅是明光市司法局做好贫困村法律服务保障的举措之一。当地还将全市扶贫对象全部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建立法律援助贫困户数据库,为7000多户贫困户开辟“绿色通道”。全市共有12个贫困村,每个村都设立了法援工作站,健全了“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指派党员律师、优秀法律工作者无偿担任贫困村法律顾问,落实法律顾问每月至少进村入户1次开展法律服务制度。

普法宣传“近在眼前”

走进明光市自来桥镇贫困村白云寺村,村民广场旁的法治宣传栏格外醒目。重点打击哪些黑恶势力、务工遇到纠纷怎么维权……宣传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村民解读法律知识,一目了然。

扶贫要扶智。明光市司法局把法治宣传教育暨扶贫政策宣讲会开到贫困村,把法律扶贫宣传画等各种宣传资料送到贫困户手中,把法援“民生工程”等惠民政策传到贫困户心里,把农家法治书屋、农民法治大讲堂等宣传阵地建到贫困村村部,把村民组长培养成“法律明白人”,让贫困户足不出村就能获知扶贫政策、法律知识。

今年以来,明光市司法局共在贫困村开展专题法治宣讲会48场次,向贫困村(贫困户)发放扶贫政策、法律知识宣传资料12000余份,培养贫困村“法律明白人”200余人,建立“民主法治示范村”8个,并在12个贫困村每个村分别建成一个法治宣传栏、一个农家法治书屋、一个农民法治大讲堂。

·张甜甜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