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圣俊
枞阳县司法局以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为己任,紧紧围绕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目标,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夯实基层基础,创新工作思路,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先后荣获“安徽省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为此,记者近日专访了枞阳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圣俊。
夯实基层基础
提升司法所履职服务能力
该局始终把司法所建设作为司法行政的重点工作来抓。出台《枞阳县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从组织体系、工作队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进行具体规定。 去年以来,该局共投入120余万元完成了17个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和1个司法所的重建。不断充实基层司法行政队伍,近两年,该局将14名公务员和2名转业士官充实到基层司法所。完善司法所巡查制度,加强对司法所的日常管理。通过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访等形式,每年两次对全县司法所各项业务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开展巡查指导,巡查结果与业务经费挂钩,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司法所各项工作的规范与提升。
深化“七五”普法
助力法治枞阳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更加注重发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全民普法中的作用,使普法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门的“独唱”,变成各部门的“合唱”,有效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和普法效果;突出重点,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作用,全县各地各部门普遍建立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县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组织领导,聘请法律专业人员162人担任法治教育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举办青少年学法讲座活动500多场次;以农村(社区)“两委”干部为重点,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训,开设培训班80余场次;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加快建设法治枞阳”为主题开展“江淮普法行”系列活动,利用“枞阳大鼓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宪法法律宣传,切实提高普法效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设县法治文化公园二期工程。
构建大调解格局
助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严格调解员的任职条件,并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2018年,全县259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实行换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的优势,让人民调解更有公信力,调解协议更有效力。2017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6722件,成功调处6698件,调处成功率达99.6%;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设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中的优势,维护社会稳定。自2017年医调委运行以来,共调处医疗纠纷28件,协议金额累计达167.68万元。
加强特殊人群管控
维护社会稳定
创新监管手段,充分运用手机、电子腕带定位等电子技术,全面掌握全县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踪迹,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现象;运用警告、“收监执行”“集中点验”等手段严格日常管理。联合县检察院开展常态化的社区服刑人员“集中点验”,对违规人员,依法严肃给予警告、收监执行,提高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活动的威慑力;对生活有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帮助解决困难,使他们重新走向社会。两年来,该局从监狱接回重点帮教对象18人,衔接率、接送率100%。加强远程探视系统应用,彰显法律人文关怀。
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成效
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通过加强法律援助业务培训、案件质量监管和评查,规范法律援助服务,提高案件质量,使困难群体享受到免费的优质法律服务;常态化律师值班制度。在法院、看守所、信访局、法援大厅等设置律师值班窗口,为当事人答疑解惑,引导其合法有序维权;在全县259个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申请法律服务,在全市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满意度调查中,该局位列全市第一。今年以来,全县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94件。
三大平台建设
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该局着力打造综合性、便利性、多层次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目前已建成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2个乡镇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县所有村(社区)均已建立由律师、司法所工作人员、镇村干部等参加的法律服务微信群,实现了全县法律服务微信群全覆盖。开通了“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安排专职律师值班,随时为群众答疑解惑。为全县每个村(社区)选派不少于1名法律服务志愿者,全县所有村居均已实现了法律服务志愿者全覆盖,法律服务志愿者每月到联系村提供不少于4个小时的法律服务,免费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指导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纠纷调处工作。该局今年共开展法治宣传70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600余人次,举办法治讲座30场次,共有5篇案例被司法部“12348中国法网”采用。
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
深化减证便民
该局18项公共服务事项和4项其他依申请类权力事项已进驻安徽政务服务铜陵分厅,办事群众均可以在网上申请办理。所有事项均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平均办理时限由8.22个工作日缩减至6.57个工作日,减少申请材料62项。该局公共服务事项和权力事项均进驻县司法局服务大厅,给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提高了服务效能。同时按照省司法厅部署安排,律师、公证各类业务已经按照要求全部在12348安徽法网上线,收费项目、标准明确,方便群众根据需求获取法律服务。
·张小芳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江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