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淮南交通整治让“秩序之美”常现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8-12-20 15:30:18

法治安徽网讯 主干道路口做个“小手术”,通行效率提升一倍以上;“人脸识别抓拍系统”,让乱闯违禁区的人红脸退回安全线内……现如今,在淮南市繁华的淮河两岸,一种全新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往日喧闹、杂乱的车流,此刻却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秩序之美”,这是文明创建交通秩序大整治开展以来所显现的成果。

淮南市淮河大道与朝阳路交叉口,每日车流量达7万多,虽设置人行天桥,但大量非机动车仍需由路口通行,与机动车发生碰撞的事故时有发生。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实地调研、科学研判后,对该路口四个方向实行右转限时,交通事故率逐步下降。现如今类似这样路口精细区划、优化设置潮汐车道等“小手术”,正在淮南市淮河大道、洞山路等多个路段接力上演,而通过此法全市的通行效率大幅提升。据悉,自3月份以来,淮南市开展交通“小手术”30余次,施划交通标志标线10.86万平方米,新增标牌452块,施划停车泊位2681处、停车导向箭头4597处,及时调整交通信号1550次。

“现在开着在淮南走感觉交通变得顺畅多了。”常年在市区道路上行驶的出租车驾驶员吴先生对于淮南市道路交通秩序好转有着明显感受。而这一切的改变正是来源于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连续开展的“1+1+1”交通违法整治、高污染车辆联合行动和 “4+X”的常态化管理中“警车+拖车”联巡模式。强有力的管理方式,加上支队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大队负责人担任“路长”、包干负责,各交警大队、中队实行分路包段,定路段、定岗位、定时间、定责任、包秩序,3月份以来,淮南公安交警部门共查处非机动车及行人各类交通违法8.42万起、同比增长523.6%,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2.96万起、同比增长1015.9%,机动车违停15.19万起、同比增长113.2%,拖移违停机动车1166辆,高污染车辆闯禁区2.76万起。

“红灯已亮,请您退回等候区。”在淮河大道与洞山路交叉口,频频响起的广播声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原来这是淮南市首套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对于闯红灯的行人,系统会进行广播提示,并拍摄下人脸照片播放于路口大屏幕,以此规范交通秩序。

为解决有限警力的瓶颈,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广泛运用前沿科技手段,确保了交通秩序大整治能够全天候、全覆盖、严在日常、严得长久。据悉,自3月份以来,淮南市已建成使用400余套“电子警察”设备,实现一机多能,除抓拍闯红灯、违法变道外,还可以抓拍逆向行驶、违法占道等违法行为,在抓拍车牌号的同时,还可以捕捉不系安全带等交通违法行为,并及时发现假套牌车辆进行报警,截至11月底,全市已成功录入不系安全带行为2468起、成功预警假套牌车辆300多辆;通过视频智能化建模,自动识别记录交通违法行为,在全市18个路口推广,共抓拍各类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38.7万余起,构建了全覆盖非现场执法网络。同时,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还深挖大数据运用,依托支队、大队两级交通指挥控制中心,依据道路拥堵、违法停车等数据,主动排查推送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的路口、时段、区域,引导路面执法警力动态精准投放,有效的节约了警力、提升了效率。

据统计,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淮南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7%、3.3%,机动车有序停放率上升10.3%、礼让斑马线率上升11.3%,非机动车及行人遵章率上升15.3%。

(郭晨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