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滁州法院化解纠纷方式“提档升级”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9-01-04 10:29:42

在市区成立两个类型化矛盾调处中心,专门化解物业、道路交通纠纷;全市设立123个法官工作室,缩短司法服务半径;全部建成在线调解平台,便捷高效化解纠纷;弘扬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开展特色调解……滁州市两级法院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引领传统纠纷解决方式向现代纠纷解决方式“提档升级”。2018年,该市两级法院通过多元化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173件,既为群众减负,又为法院减压。

“一站式”纠纷处理

位于苏皖交汇地区的滁州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法院案件量爆发式增长,同时呈现出案件类型多样化、纠纷主体多元化、矛盾调处疑难化的特点。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渠道,自2015年起,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全市两级法院同步设立诉调对接中心,与保险、公证、仲裁、工商联等81家机构对接,在册调解员859人,努力让当事人“走进一个厅,矛盾全化清”。

2017年,滁州中院针对矛盾易发、多发点,在党委领导和多部门协同下,设立了两个类型化的矛盾调处中心。一是依托琅琊区人民法院建立的物业调处中心,与房地产管理部门联合建立“一调一审”联动机制,“一站式”化解物业纠纷,有效减轻群众“诉累”,推进诚信社区建设;二是成立滁州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心,集事故处理、人民调解、巡回法庭、损失评估、保险理赔、法律咨询六大功能为一体,指定南谯区人民法院入驻,统一受理全市法院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由法官、专职调解员办理,“一站式”解决道路交通纠纷。今年以来,该中心调解交通事故责任纠纷341件,调解息诉率达87.13%,受到当事人的交口称赞。

让矛盾“足不出村”

为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缩短司法服务半径,自2012年起,滁州两级法院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共设立了123个法官工作室,其中有12个以优秀法官个人命名。法官定期开展巡回审判,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指导司法联络员开展法治宣传、诉外调解,同时对人民调解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法律培训,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基层落地生根,做到小矛盾小纠纷不出村不出社区。

家住天长市桥湾社区的李某在丈夫病重离世后,结识了年龄相仿、遭遇相近的田某。两人决定结婚,却遭到李某养女秦某的激烈反对。母女俩的矛盾越积越深,亲戚、邻居都无法让俩人和好。无奈之下,李某来到天长市人民法院驻桥湾社区法官工作室寻求帮助。法官桂诗梅了解情况后,邀请人民陪审员、社区干部共同参与调和,依旧无法打开双方心结。桂诗梅觉得不能再“和稀泥”,主导解除收养关系,养女秦某一次性给付养母李某4.2万元,保护了老年人的权益。

桥湾社区法官工作室于2016年8月成立以来,法官调解矛盾纠纷37起,促使8个濒危的家庭重归于好。2017年以来,该社区无一件诉讼案件,成为名副其实的“无讼社区”。

解纷方式“提档升级”

滁州中院在建设“智慧法院”过程中,率先探索在线调解平台建设,于2016年8月自主研发全省首款多元化纠纷解决管理系统。同年10月,在明光法院建成在线调解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诉调对接方式,促进依法、公正、便捷、高效化解纠纷,引领传统纠纷解决方式向现代纠纷解决方式“提档升级”。

家住明光市的罗某与住在美国的上海人金某在纽约登记结婚。罗某回国后,夫妻分居两年。金某委托上海律师将罗某诉至明光法院,要求离婚。因金某短期内无法回国,为避免案件搁置,办案法官在充分考虑了当事人婚后无子女,也无共同财产、共同债务后,提出可以通过视频远程调解。借助在线调解平台,这起跨国离婚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目前,全市9家法院已全部开通在线调解平台,建成特邀在线调解组织35个,通过自愿报名、组织推荐等形式,选聘了熟悉法律知识、热心调解工作、熟悉网络操作的在线调解员389名。2018年,全市法院在线调解案件220件,调解成功136件,以信息化助力多元解纷成效初显。

2016年以来,全市基层法院按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院一品”的规划,纷纷结合各地不同的区域位置、自然人文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调解文化。天长法院的孝心调解室专注家事纠纷调解。凤阳县人民法院邀请乡贤参与纠纷化解。小岗村人民法庭建立微信调解群,邀请辖区调解员、综治专员、村镇领导等进群,共同开展诉前调解和纠纷研判。定远县人民法院在革命老区定远县藕塘镇设立调解室,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教育引导,助力矛盾化解……

“我们不断聚合社会各方力量,丰富多元解纷方式,满足群众的多元需求,节约了司法资源,起到了既为群众减负,又为法院减压的效果。”滁州中院申诉信访局局长王沁说。

·朱一村 张青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