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石屋,石桥,石渠,石田,在距离马鞍山市含山县城几十公里的地方,有个神秘的“石头部落”——六衖村,这 里的村民依山而居,劳动、生活都离不开石头。2016年该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也是含山县“绿游游”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4月10日至 11日,马鞍山市记协组织安徽日报、安徽法制报、安徽电台、马鞍山日报等省市媒体记者,开展“春天•我们走在扶贫路上”集中采访活动。在2天的集 中采访中,记者们用镜头记录下含山县以及和县依靠现有资源及相关政策,因地制宜,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推动“农业+旅游+扶贫”,最终达 到“村美、户富、民乐”的目标。
含山县铜闸镇太湖村、仙踪镇六衖村,是全国重点旅游扶贫村。太湖村位于含山县铜闸镇西面,村内有渡江战役野战医院旧址、医院旧址里陈列着抗日 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期间众多英雄的事迹以及当年留下的药箱、听诊器等战时物品。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大力发展配套旅游项目,先后建成了 综合射击拓展基地(太湖山真人CS)、姓氏文化广场、观光花海、垂钓鱼塘、采摘菜园等,吸引了远近游客;在太湖村电商扶贫服务中心,陈列着村里 贫困户自己生产的大米、粮油、粽子等农产品,它们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包装,一看就让人爱不释手;在太湖禅意植染坊里,聪明智慧的当地村民用果皮 、野草、树枝、艾草、茶叶等作为染料染色,植染手帕、衣物等,不但环保,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每到节假日,周边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亲手 体验,别有一番乐趣!最值得一看的是凌家滩研学旅行基地。该基地位于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凌家滩文明探源展示馆、凌家滩农耕文化体验馆、4D影 院、考古工作站、凌家滩学术报告厅......感受远古时代的老祖先生活起居,墓葬祭祀等。
据了解,含山县共有1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258户,14527人。2016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近年来,含山县立足优 质生态基础和深厚文旅资源,大力实施“绿游游”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推动“农业+旅游+扶贫”,引导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打 造了含山大米、陶厂牛肉、司徒粉丝等一批农产品特色品牌。2017年,该县1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带动6208户贫困户获得旅游收益,户均增收近千元。
4月11日,采访团来到和县长建村茗闻天下精致农场,正值春茶采摘时节,一股股茶香扑鼻而来。采茶工将刚刚采摘下来的绿茶送到农场称重,而 后加工包装出售。茗闻天下精致农场位于和县功桥镇长建村十里长岗,农场总面积约1000亩,其中茶园400余亩,果园400余亩,水面100亩。茶园里出 产的名茶“霸王剑”、“虞姬眉”销往全国各地。农场副总经理张春成告诉记者,“霸王剑”的炒制过程被列入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成为长 建村旅游的一个表演项目。2017年底,长建村77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该村从一个零收入的“空壳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村。
和县陶店村位于善厚镇东部,有122户贫困户,2014年被列为贫困村。该村拥有闻名国内外的“和县猿人”遗址。近年来,和县把乡村旅游扶贫线 路作为重点宣传推介,对开展旅游扶贫线路的团队,收费的景区(点)一律实行门票优惠政策。此外,该县还重点培育扶持旅游贫困村发展农家乐、农 家客栈、购物点,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利用自家的房屋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带动贫困村旅游发展;不断完善现有旅游贫困村的旅游基础设 施,以游客推动贫困村的各项旅游服务功能的建设,推出“欢迎有爱的你走进贫困村”旅游扶贫主题活动,通过搭建旅游企业与贫困村对接的桥梁,组 织爱心游客走进贫困村,贫困户收入稳步增长。“目前,我村只剩下1户贫困户,预计今年底出列。”陶店村村村委会副主任吴万平介绍,该镇正在规 划“和县猿人”遗址公园,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光伏、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萧然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