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根据司法部要求,今年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将持续开展“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主题宣传活动,好榜样共分15个类别,涵盖立法、监狱、社区矫正、戒毒、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普法、调解、基层法律服务、公证、法援、司法鉴定、仲裁、律师、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方面,通过层层筛选,我省共推荐了20名司法为民好榜样候选人。
勤学深思,以榜样人物为镜鉴;细照笃行,以榜样人物为目标。司法连线开设《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专刊,持续关注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各领域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榜样故事。本期刊载的是社区矫正好榜样候选人刘媛和律师服务为民好榜样候选人周光成的故事。
前不久凤阳县小岗村内的数万棵梨树开花,雪白的花瓣随风飘舞形成一片片花海,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前来观赏。美起来的小岗村,没有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三年前,在安徽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凤阳县小岗村视察,并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语重心长犹在耳际,斗志激昂不待扬鞭。三年来,小岗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三年大提升”建设,致力于讲好小岗故事,擦亮小岗品牌。而在每一件重大的关系小岗村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事件背后,都少不了志愿律师周光成的身影。
接过驻村服务“接力棒”
2013年起,省司法厅和省律师协会选派律师驻小岗村开展志愿法律服务,先后有3位律师4批次进驻小岗村,提供常态化法律服务。2016年6月8日,第3任志愿律师周光成接过鲜红的聘书,正式开始他的履职生涯。
▲周光成为群众答疑解惑
周光成与小岗村的结缘说来有些巧合,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2014年他曾接受第1任驻村志愿律师闻凯的邀请,做客小岗村“百姓大讲堂”,为村民宣讲《如何做一名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小岗人》。那时,他就对志愿律师心生向往。2016年,通过积极申报以及层层选拔,他如愿成为小岗村志愿律师。事实上,能被选中作为小岗村的志愿律师,既需要过硬的法律素养、处理法律实务的经验积累,还需要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而周光成显然具备这样的实力。从业20年来,周光成熟悉农村工作和民商事等法律服务业务,在执业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心系弱势群体的利益,积极做依法维权的引领者,先后代理尘肺病患者等各类弱势群体的维权案件350多件,为讨薪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无偿代书420件、法律援助216件,义务咨询近12000人次,法治宣传讲课53次,法律培训2000多人次,曾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全省职工维权优秀律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2018年度榜样人物等荣誉。
在办理凤阳县印刷厂破产案件中,周光成更展现了他用法律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印刷厂里的二百多名职工因社保、工伤待遇、资产分配等问题和清算组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有的甚至采取集体堵门、堵车、围攻等过激行为,一时使得破产清算难以进行。周光成及时介入,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积极进行安抚、引导,倾听他们的各种陈述意见和要求,调查核实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法律意见,告知当事人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导他们主动地走上了依法维权的道路,使得该案依法顺利清算。
正是经过这一起起案件的磨砺,周光成在2016年的交接仪式上才会信心满满许下郑重的承诺,“我将继续扛起小岗村法律志愿服务这面大旗,在这样一个敢拼敢干的环境中,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为依法治村献计献策。”
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法策”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第一村”的小岗村,在“大包干精神”的激励下,一直在求新求变。不过,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每每这时就需要志愿律师献出“法策”。
2017年7月,承包农民300亩土地栽种梨树的黄某,没有按照约定及时支付140户农民的4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导致矛盾发生。此事涉及面广,倘若处理不好,后果难以预料。面对140户农民焦急的眼神,参与调解的周光成先安抚他们的情绪,再建议农户们推选出代表进行谈判。另一边,周光成向黄某了解拖欠土地流转费的原因。原来,黄某在资金流方面确实遇到一些困难,有一部分财政补贴尚未到位,另外一些梨子衍生产品的销售款项没有回来。为了核实真相,周光成和村里的干部又去县财政部门和农委进行了调查,证实了黄某所言非虚。
▲积极参与村里涉法事务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在周光成脑海中形成:先协调相关部门把财政补贴落实,先期支付一部分土地流转费,待到合作社的销售有了起色,再支付剩下的土地流转费,以半年为限。双方当事人对此表示认可,并签订了协议。2018年春节前,40余万元土地流转费全部支付到位,悬在村民心头的一块石头放了下来。
这样的案例在周光成驻村开展志愿法律服务的过程中不胜枚举。实际上,驻村律师的服务内容十分广泛:审查村里重大经济项目的合同,把好“风险防范关”;为广大村民、驻村企业、村两委、驻村机关单位提供法律咨询解答,书写法律文书;代为援助诉讼仲裁、调解各类纠纷,化解信访事项等。驻村的每一天,都是忙碌而充实的,周光成经常进户入企,化解矛盾纠纷,并配合村两委组建了小岗村民间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当地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处理好农村的事务,既要懂法律,也要学会用农民能接受的方式。”今年是周光成在小岗村开展志愿服务的第3年,通过实践,他已经摸索出处理农村涉法事务的合适方法。
精准法律服务补齐短板
在追求法律服务广覆盖的基础上,周光成也注重提供精准化服务。小岗村的名气享誉全国,每年来此旅游的人数较多,社会影响力较大,因而对小岗村的要求,无形中就严格了许多。为了帮助小岗村擦亮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周光成就专门为旅游业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宣讲有关旅游方面的法律知识。
还有一些企业和个人,看中小岗的政治、文化、地域、底蕴,抢注小岗村的地域及相关内容的商标标识。在周光成的建议下,小岗村成立了商标维权工作组。工作组成立后,就相关“小岗村”的商标标识进行梳理,查到了274个已申请的商标,有的在申请公示期,有的已经注册成功。针对不同的情况,周光成和其他组员商量,分门别类给出可行办法,有力地维护了小岗村的合法权益。
▲认真研究案件材料
驻村3年来,周光成累计化解了59起农民间的矛盾纠纷,协调了35起农民工与企业间的纠纷,审查了盼盼集团、安徽农垦集团等18个项目合同,提出了24次法律意见,代写了43件法律文书,破解了一起困扰县镇村长达八年的招商遗留的疑难问题,挽回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
对于肩上的这份责任,周光成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工作日记里写到:“让小岗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是我的初心和责任。我必须牢记使命,认真践行志愿律师的职责,扎扎实实把小岗村法律服务工作做好,为小岗村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