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鲍志斌来到孤堆村村民翠翠家中探望。老远地看到这身警服,翠翠就站起来挥手,用含糊不清的语言喊着:“鲍所来啦!”
“最近过得好不好?”
“好……”
临走时,鲍志斌再次将500元交给翠翠的监护人。翠翠是一名低智妇女,一直没有户口,父母双亡后靠着邻里接济过日子。鲍志斌听说这事,立即对翠翠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很快给她办理了户口,并申办了低保,同时坚持每个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0元资助翠翠。
鲍志斌是淮南市公安局山南分局曹庵派出所所长。7年前,他在处警过程中遭遇车祸,左臂被完全截肢。出院后,他谢绝了组织上的照顾,选择继续留在派出所,成为安徽省目前伤残等级最高却仍坚守基层公安一线的人民警察,先后荣获“安徽省优秀人民警察”“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为大力弘扬江淮警营正能量,今年2月份,省公安厅隆重举行2018年度全省公安机关“4+1”岗位争先命名活动,鲍志斌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十大“爱民模范”。
先进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以“4+1”岗位争先命名活动为牵引,开创了安徽公安立功创模数量最多、荣誉最高的时期,1名民警荣获首届全国公安楷模、时代楷模,26名民警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7名民警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1776个(次)集体、10092名(次)民警荣立一、二、三等功。
“近年来,安徽公安坚持践行总要求,担当护大局,始终把公安队伍建设放在特别突出的重要位置,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公安队伍,安徽警营英雄辈出、群星璀璨。”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建中说。
政治建警,坚定信念
塑造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公安厅党委和全省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作为建警治警的总方略、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在全警高高树立起来,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理想信念上的坚定,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持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和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着力锻造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皖警铁军。
“以实际行动多破案件,破大案、打团伙、摧网络,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打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保维稳攻坚战。”5月8日,党的十九大代表、淮南市公安局民警张万党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后,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打击犯罪的工作当中去。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在江淮警营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公安民警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强烈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积极投身新时代安徽公安事业具体实践,奋力开创新时代公安工作新局面。
“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是党和人民交给公安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广大公安民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完成好这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强化理论武装、掌握思想武器。”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建中说。
政治建警,就是引领方向的线,就是照亮征程的灯,就是公安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省公安厅将忠诚铸魂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形式,激发活力,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践行新使命 忠诚保大庆”等主题活动,在一次次深入学习、一场场主题活动中,红色基因已在安徽公安民警中入脑入心。
建成安徽省人民公安历史陈列馆,建立警察荣誉室、警察书屋、文化长廊等公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公安文联、前卫体协、警察协会等社团组织作用,丰富警营文化生活,陶冶民警情操。
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警营内外资源,推出安徽公安之歌《前进安徽公安》等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公安特质、安徽特色的警营文化精品,选取安徽警营优秀代表,编撰《警营之花》《警营利剑》报告文学集,增强民警职业认同感、荣誉感。
加入警队的新警全部开展入警宣誓仪式、从警30年颁发纪念奖牌、民警退休时开展荣休仪式……出台《安徽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荣誉仪式规范(试行)》,民警荣誉仪式活动在全省公安机关普遍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
榜样引领,崇尚英雄
催生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
5月13日,公安部公示拟追授合肥牺牲民警张雪松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个人。张雪松虽已离开半年,但在省公安厅大楼一楼大厅内,一幅由李建中创作的《雪松长青》诗文,随时把记忆拉回到张雪松忠诚履职、勇斗歹徒的情景中:
“张门一男儿、英名曰雪松,从警二十载、建功立业广,铁肩担道义、征战擒贼忙,戊戌年深秋、洒血铸忠诚,猛虎下山势、舍身降恶魔,壮举惊江淮、浩气荡乾坤!
雪松虽已逝、黄山不老松,惜君英年早、牵挂不待言,儿幼父母衰、阴阳两相隔,此情最牵肠、谁人能割舍,君且安歇去、吾等必担当,皖警六万众、皆是你兄弟!”
安徽公安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也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先后涌现出用生命践行忠诚誓言的“全国二级英雄模范”许传宝,劳累牺牲在扫黑除恶一线的曹伟,“浴火先锋”、全国“时代楷模”张劼,“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孙长江,“全国先进工作者”、公安科技创新专家周克武……
他们有的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有的在重大安保任务面前不怕疲劳、连续奋战,有的长期默默无闻、甘当无名英雄,有的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像老黄牛一样辛勤耕耘、当好“螺丝钉”,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乃至宝贵的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榜样引领下,安徽警营群星荟萃绽放荣光。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省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以决胜的精神状态和雷霆的实际行动,向黑恶势力“铁拳出击”。截至2019年5月13月,全省共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1323个,破获刑事案件7554起,全省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平稳、稳中向好。
省公安厅启动战时表彰机制,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侦办黑恶犯罪案件成绩突出的6个先进集体和10名个人记二等功表彰。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斗志,在安徽警营、江淮大地“崇尚英雄、学习先进、争当先锋”已蔚然成风。
同时,省公安厅还持续开展送奖上门活动。4月16日至19日,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刘海石,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张东明分别为宣城、亳州、蚌埠、马鞍山、六安等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送奖。
“从省厅领导手中接到集体一等功的奖牌,内心是十分的激动和喜悦,这块奖牌是沉甸甸的荣誉,也是沉甸甸的压力和责任,它饱含了上级公安机关对基层民警的关怀,也寄托了殷切的希望。”宣城市公安局宣州分局鳌峰派出所所长徐伟在接到省厅上门颁发的奖牌后,第一时间召集全所民辅警一起,将受奖的喜悦化作下一步工作的动力。
“民警负伤、荣记一等功以上荣誉,省厅领导和相关部门前往慰问、颁奖,是安徽省公安厅确定的一项具体规定,也是激励士气,增强民警职业荣誉感、归属感的重要举措,我们省厅党委一直将这项措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张东明说。
典型引领,激发了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实干实效、奋力争先”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不断汇聚、激扬,带动全省社会治安持续向好。与2012年相比,2018年全省现行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28.9%,其中命案下降34.5%,八类暴力犯罪案件下降64.4%,“入室盗窃、入室抢劫、撬盗机动车”等三类可防性案件下降67.1%。2018年,全省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为25.1、每十万人命案发案率为0.419,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优待警,实战保障
激发建功立业的工作热情
“组织的关怀让濒临绝望的寡妻、孤女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李紫璇顺利获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保送入学资格后,给李建中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了生活在安徽公安大家庭里的幸福。
2018年4月,全国公安系统英烈子女保送生考试成绩公布,李紫璇以第11名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了不让因申报时间的原因让孩子错过报名考试的时间,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建中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阜阳市因公牺牲民警李丰收的事,尽力为孩子争取参加全国公安系统英烈子女保送生报名考试的机会。最终,李丰收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李紫璇如愿获得了全国公安系统英烈子女保送生考试资格。
李建中在感谢信上批示指出:“对公安英烈最好的纪念,是竭尽所能为英烈家属办一些好事实事,要以‘三项机制’为载体,把各类关爱优抚政策用足用好,以告慰逝去的战友。”
对公安英烈、因公牺牲民警家属真心关爱、切实帮扶,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2018年3月,省公安厅党委在全省公安机关推行“领导同志走访帮扶、班子成员结对帮扶、生前同事认亲帮扶”三项工作机制,明确要求在重要节假日以及牺牲民警家属生病住院、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重要节点,各级公安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及班子成员要带头上门走访慰问,采取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等形式增强走访慰问的针对性,做到走访慰问工作制度化、全覆盖,让每一名牺牲民警家属感受到来自警营大家庭的温暖关怀。
“今天,我们因父辈而相聚在这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了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对他们的崇敬,带着他们对我们的期待,尽快成长为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和培养。”1月24日安徽公安功模代表休养团暨英烈家属冬令营开营,英烈子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傅静在发言中动情地说。
当天,来自全省各地的12位功模代表、22位功模代表家属以及14位英烈家属启程前往厦门开展为期一周的休养和冬令营活动。举办功模代表休养团暨英烈子女冬令营活动,是安徽省公安厅党委落实从优待警的具体措施之一。此前,安徽省公安厅已多次组织冬令营、夏令营活动,已有124名功模代表和英烈家属及子女参加。
安徽警力占全省总人口的万分之八左右,警力占比是全国最低的省份。面对警力不足与任务繁重的突出矛盾,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职责使命,那么如何在现有警力资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升警务效能,是省公安厅党委近年来始终紧抓的重点工作。
“要着力优化实战单位和基层所队值班备勤保障,尤其是基层所队值班备勤室保障,加快建设内务整洁、管理规范、功能齐备、保障有力的值班备勤环境,确保做到“五有”,即有可口饭吃、有热水洗澡、有备勤室休息、有条件清洗警服、有场地设施学习锻炼训练。”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建中在2018年全省公安局处长会议上提出了“五有保障”机制,要求进一步优化基层民警值班备勤保障。
2018年2月份以来,省公安厅在全省公安机关推行值班备勤“五有保障”暖警爱警机制,一系列变化在基层所队悄然发生。当前,全省公安机关正着力将“五有保障”向“五优保障”升级,彻底解决民警值班备勤“后顾之忧”,暖警工程激发民警工作热情。
近年来,安徽公安严格落实民警健康体检和休假制度,畅通伤病救治绿色通道,强化民警身心健康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加强民警执法执勤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保护民警健康、减少民警伤亡。出台《安徽省公安厅关于建立关爱民警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的意见》,精准解决因公牺牲民警家属的实际困难。重视民警执法权益保障,依法严肃查处妨碍民警执法、暴力袭警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和法律尊严。
从严治警,制度约束
营造风清气正的铁军队伍
打铁必须自身硬,铁的队伍要靠铁的纪律来锻造。我省公安机关在严格执行党纪条规和从严治警各项纪律规定的基础上,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依法从严治警引向深入。
持续部署开展全省公安机关纪律作风大检查活动、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涉案财物管理、立案突出问题等集中整治、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等专项工作,开展“严明纪律作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排查整改、“学讲话、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学习教育、“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等活动。
制定出台严防涉“酒车枪”违法违规案事件“十个一律”规定、《安徽省公安机关重大案(事)件责任倒查追究暂行办法》《安徽省公安机关整肃警纪、从严追责五条措施》《关于进一步健全安徽省公安厅执法执纪大监督工作运行机制的意见(试行)》等制度规定,严在经常、管在平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做到日常管理“零遗漏”,日常监督“零空档”。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充分发挥纪检、督察、审计、信访、法制等部门参与的“大监督”格局作用,把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把防范抵御违纪违法问题的警钟敲得越来越响,切实做到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敢于硬起手腕、动真碰硬,始终保持高压震慑态势,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教育警示整个队伍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我省公安机关将民警素质提升工程作为推动安徽公安工作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工程,坚持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每年至少一次“示范训”,引领全警普及练,创新开展“四随练兵”(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等实用实效的练兵模式,让训练的“准星”瞄准实战的“靶心”,切实提升实战本领,确保随时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2013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举办各类专业训练班4000余期,28万余名民警受训;举办23期“安徽公安大讲堂”,通过远程视频培训系统直接培训民警30万余人次。
同时,安徽公安机关把队伍建设的成效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举措中,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持续提升安全感满意度。省公安厅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推进公安“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服务的“一号工程”,上线运行的皖警智能便民e网通,注册用户突破1200万,全省234项公安管理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让群众办事“不求人”“不跑腿”,像“网购一样方便”就能办成事。全省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分别由2012年的91.94%、88.63%提升至2018年的96.91%、93.39%,分别提升4.97、4.76个百分点。
(通讯员 黄新风 张振雷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