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一起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案在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审判庭内座无虚席,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人士和被告人家属共二百余人旁听了案件公开审理的部分。庭审实时直播,场外有20多万名群众在线观看庭审。3月27日,随着担任审判长的谯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梅林的法槌落下,这起涉恶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宣判,为全市首例。
“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必须当好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裁判者、涉黑涉恶线索的摸排者、扫黑除恶政策的宣传者,切实用强有力的审判保一方平安。”亳州中院院长李玉科说。为加强对扫黑除恶斗争专项工作的领导。亳州中院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阶段性需求,调整充实人员,加强物资配备,强化队伍建设和后勤保障,先后召开督查、调度、座谈等工作会议31次,确保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战役。
截至今年4月28日,亳州全市法院共受理涉黑恶案件79件462人,审结65件371人。 亳州法院充分利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会商机制,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的审判节点把控,制定规范性文件,指导各基层法院挂图作战、精细推进。 与此同时,严把案件质量关,严格执行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法律规定,认真落实“两高两部”指导意见,准确适用刑法、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联动各方力量做好案件审理、线索摸排、宣传发动等工作。 同时,对近年来办理的涉黑案件开展“回头看”,评查、深挖是否存在漏罪和“保护伞”。截至近日,亳州两级法院共向市扫黑办移送涉黑涉恶线索131条,其中涉“保护伞”线索30条,还针对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司法建议书的形式书面建议相关单位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强日常监管。并深入分析当地黑恶势力犯罪的新特点、新手段、新规律,以高质量的司法建议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亳州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为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人心,妇孺皆知,亳州法院利用全市村村都架设的“小喇叭”进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将全市法院已审结的涉黑恶案件及时编撰成通俗易懂的宣传案例,利用农村“小喇叭”广播对涉黑恶案例进行以案释法。与此同时,他们还注重抓好自身宣传阵地,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亳州法院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扫黑除恶政策、法律和工作动态信息368条,在省、市以上主流媒体刊发稿件150余篇,开展庭审直播40余场次,观看人次达300余万次。
(通讯员 许多军 汪亮超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