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加持信息化“飞翼”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9-06-03 09:14:29

作为全省4836公里高速公路的守护者,安徽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以下简称“支队”)从高处着眼创新管理、从细节着手优化服务,切实发挥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引领作用。在全国第四个“路政宣传月”期间,笔者走进该支队采访,了解其在推进行业管理方式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化管理能力和高速公路供给品质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感受这支队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承载作用。

●创新管理模式:装配科技“慧眼”

“下行K217+900m附近隔离栅外有居民房屋施工。”宣广高速公路路政大队监控指挥中心内,值班人员一边向大队负责人报告,一边在网络巡查日志上记录这一新情况。路面巡查人员当即赶往现场进行处置,经调查发现施工在建筑控制区外。“虽然这次是虚惊一场,但通过网上巡查发现路政案件或突发事件,及时通知路面人员前往处置,大大提高了巡查效率,缓解了路面巡查人员不足压力。”宣广大队大队长尹浩介绍。“以往路政案件查处中还存在取证难问题,随着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路政执法人员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并保存视频资料即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说话间,值班人员又发现新情况,“下行K209+900m处施工现场路栏标牌和导向标牌倒伏。”经核查为已经进行了施工备案的安徽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护栏板修复施工,立刻在监管微信群中反馈给路港公司负责人员,要求现场巡标人员立即整改。“相较于传统的路面巡查模式,网上巡查不仅大幅提高巡查频率,提升管理效率,而且对重要节点路段还能做到全时段监管,可以说为我们路政管理工作加上了一双‘智慧之眼’。”

▲路政执法人员操纵无人机对合巢芜高速公路“四改八”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管。

据支队沈群支队长介绍,支队目前共有42个大队,人员689人,负责全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面对日益繁重的路政管理任务和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的现状,我们坚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优化公共服务,推进行业管理方式转型升级。”据悉,2018年根据省政府相关要求,该支队有序推进高速公路“全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和“恶劣天气条件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做好系统建设总体规划、项目实施和运行保障,完成支队机关及16个大队高速公路视频监控中心建设。“结合高速路政管理职能,我们积极探索开展网络巡查,完善网络巡查制度,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配合和资源整合,对重要节点路段实现了特殊时段的‘点穴式’监管。”沈群说,“支队机关加16个大队路政视频监控指挥中心正式运行以来,其他大队也通过完善软硬件设施开展网络巡查,基本实现应急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应急管理、决策分析、安全风险管控和公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到目前已发现40余起建筑控制区内违法施工、路面施工不规范、道路拥堵、涉嫌超限运输等并成功处置。”

▲路政执法人员正在核对货运车辆相关数据。

“嗡嗡嗡……”伴随着无人机旋翼发出的嗡鸣声,在合巢芜高速公路合肥往芜湖方向102K+600处“四改八”改扩建施工导改道口,路政人员正在对现场安全施工情况进行检查,随着操纵无人机的路政人员推动操纵杆,施工场景清晰呈现在他的手持控制器显示屏中。“弯道处锥形桶摆放距离过大,摆放不齐,影响车辆安全通行。”路政人员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施工负责人反馈,责令其立即整改。“我们这条路车流量大,特别是‘四改八’工程启动以来,施工现场检查任务更加繁重。”合巢芜大队大队长韩文胜介绍,“通过无人机辅助开展施工监管,视角更宽广,提高了监管效率。”据了解,该支队针对传统高速路政巡查工作存在监管盲区问题,不断积极探索创新路政巡查方式,充分发挥无人机在高速路政管理中作用,有效补齐了传统路面巡查的短板。“利用无人机开展桥下空间隐患排查,安全便捷、及时准确,检查无死角,有效节约了时间、人力,路政巡查下边坡、钻边沟、翻护栏、越隔离栅将逐步减少。”韩文胜表示。

●提升执法能力:磨砺执法重剑

在随该支队路政人员巡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均佩戴了执法记录仪。据路政人员介绍,他们每日巡查均将执法记录仪打开,巡查结束后将视频资料上传至执法记录仪采集工作站。记者了解到,为确保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到实处,该支队制订执法记录仪管理使用规定,以刚性追责推进执法记录仪规范使用。“随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三项制度’全面推行,我们对依法行政工作要求更加严苛,所有案件从立案调查、案件处理到最后结案均经过严格的法制审查程序,确保案件查处全过程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经得起任何考验。”宣广大队大队长尹浩介绍说,“我们也通过加强执法台账和反映行政执法活动全过程的法律文书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纸质卷宗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了所有执法工作都有据可查,所有行政案件都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提高执法活动的透明度。”

▲路政执法人员利用路政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开展网络巡查。

2019年6月8日,沪苏浙皖四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长三角地区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长三角超限运输治理区域合作机制落定。省际高速公路超限治理在联合执法、信息传递、协助调查、非现场执法、信用采信、跨省大件运输联合审批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为实现保障高速公路这一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安全畅通的目标,确保安徽经济快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支队始终保持治超高压态势,加大治超宣传工作力度,不断加强超限治理部门联动与区域合作,积极构建区域、省际高速公路超限治理联动协作机制。2015年,支队宣广大队与浙江湖州高速路政大队依托申苏浙皖高速公路长兴超限运输检测站,建立了省际联合治超工作长效机制。在开展治超工作过程中,加强入口阻截,加速推动高速公路入口监测设备安装,将日常路政巡查与超限车辆监督检查紧密结合,在服务区、收费站等区域对涉嫌超限车辆开展监督检查,大力推进科技治超和非现场执法。宁黄大队大队长吴崇斌介绍:“利用经营公司自动称重和图像摄录设备,我们可以获取货运车辆的车货总重、轴数、车辆图像及视频等信息,是高速公路治超从传统方式向现代化执法转变的一个有益尝试,能够为全天候监管,跨区域、跨部门联合联动执法提供有力支撑,缓解流动执法的压力。”据了解,2018年支队全年实施行政处罚264起,其中非现场处罚104起,占总量的39.4%,逐步实现“人力治超”向“科技治超”转变。

●优化管理服务:彰显为民初心

为了解“放管服”改革开展情况,笔者深入许可办理数量较多的徽杭大队实地采访。走进大队驻地,笔者发现驻地许可办理大厅一片寂静。“以前来办理涉路施工、超限运输许可的人很多,现在基本都通过网上办理,所以基本看不到办许可的人来了。”据大队长王波介绍,大队负责徽杭高速公路涉路施工、设置非公路标志、超限运输车辆等许可办理的各项前期工作。随着他的指引,记者来到电脑前,只见路政人员正在登录安徽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公开系统,“这个系统与省政务服务中心数据无缝对接,开展网上审批登记、受理和办结,通过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施‘一个窗口对外’,涉路施工、设置非公路标志、超限运输车辆等许可均在这个平台实现在线审批。”据他介绍,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支队还大力推进跨省大件运输许可网上办理和并联审批,为流程再造和时间压缩创造更大空间。“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办事大厅人少了,但办件效率和质量提高了。” 记者随机连线采访了一位办理跨省大件运输许可办理人洪先生,他表示:“办理真的很快,为我们节约了不少时间,以前去办理就怕忘带各种证件,忘带了就要来回跑,现在动动键盘鼠标就能办好,真是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做了一件大好事。”

▲路政执法人员将执法记录仪资料上传执法记录仪采集工作站。

全国路政宣传月期间,该支队以“深入调研、精准对接、主动服务”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公路执法服务大走访活动。深入涉路施工企业、货运经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困难,积极帮助寻求解决办法,做企业的“贴心人”。截至日前共开展宣传活动250起,走访企业88家,面对面宣讲236人次,问卷调查120次,专题座谈78场次,切实将“访民情、释民惑、解民忧”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路政执法人员深入日常办理大件运输数量较多的大件运输企业和大件货运源头单位进行大走访。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中,安徽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通过创新驱动“蝶变”,加速推动传统管理模式、方式方法向结构更合理、效益更优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演进,“我们就是要通过树牢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导向,推动行业管理上有新进展,关键节点实现新突破,促进高速路政管理供给水平迈上新台阶,切实发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用。”沈群支队长表示,“推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每一次改变都为夯实根基,每一步前行都是蓄势聚能,依法治路的新活力,正在江淮大地源源不断地蒸腾涌现。”

通讯员 胡存年 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