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他们的青春不迷茫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9-06-11 09:05:09

“你为什么会选择从事律师职业?”这个问题是很多律师事务所面试时抛出的必答题,答案或许五花八门,其中可能不乏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北京德恒(合肥)律师事务所余忠谱律师在应对这个问题时显得异常冷静,因为自从决定辞去检察官的工作,成为一名律界新人,他就轮番面对家人、朋友的追问。在一次次解释之后,余忠谱心中的答案越来越清晰:跟随自己的内心,书写更加饱满的人生。

面对“七年之痒”毅然转行

今年29岁的余忠谱曾在某检察院工作7年,辞职前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2016年,当他做出辞职决定时,同事、家人感到错愕不已,原单位也提出挽留,可余忠谱却毅然放弃了别人眼中的“铁饭碗”,转行做律师。

“辞职并不是临时起意,同一岗位做久了,就像是重复劳动,未来也完全可以预期,我就萌生了跳出这个圈子的想法。”余忠谱说,安逸的生活固然舒适,可一旦没有太多挑战,连自主学习的动力都减退了,尤其是看到昔日的大学同学仍在职场保持着拼搏的状态,他的青春热血也被激发了。虽然家人对他转行存有担心,但余忠谱更愿意用行动证明自己逐梦的坚定。在他看来,律师接触面广,需要不断更新各种知识、处理好各种关系,更有挑战性。于是,将过往“清零”,他轻装上阵走上一段新的执业旅程。

从公诉人变成辩护人,不变的是匠心。余忠谱凭借过往经验的积累,很快确立了自己的执业方向,做一名刑事辩护律师。去年12月,余忠谱接受涉黑案件当事人徐某的委托为其辩护。经过他的努力,法院依法认定徐某没有涉黑。

虽然执业时间不长,余忠谱的收获却是满满。5月11日,他还在律师事务所开设的微信知识分享平台上,做了主题为《数额犯中价格鉴定意见的审查思路》的内容分享。他很享受目前忙碌而充实的工作状态,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青年律师占到73%,大家在一起充分表达互帮互助,形成了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理工男”邂逅律师行业春天

通常印象中,律师行业往往是文科生的天下,而理工科出身的人普遍性格木讷、不善言辞,不适合做律师。安徽力澜律师事务所罗超律师用自己的经历打破了刻板偏见,其本科阶段就读的是生物技术专业,并拿到了国家食品检验工(高级)和化学检验工(高级)证书。可在做职业规划的关键节点,罗超却渴望拾起心中一直埋藏的法律梦,于是在研究生阶段他跨专业学习了法学。本科阶段培养起来的缜密逻辑思维,恰巧也是一名律师应该具备的素质。2016年毕业之后,罗超如愿以偿进入律师事务所实习。

坚定了脚下的路,唯有拼尽全力,才能通往远方的梦。罗超坦言,律师行业并不如表面光鲜,“庭上一分钟,庭下十年功”,在法庭上,比拼的不是谁的声音大,而是谁对法律的理解更为透彻。为了能够胜任工作,罗超很勤奋,他抓住一切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罗超也是幸运的,他邂逅了青年律师成长的“春天”。据力澜律师事务所主任沈国庆律师介绍,近年来,法律服务市场专业化、团队化是不可逆的趋势。青年律师普遍拥有较强的理论储备,必将是专业化团队的中坚力量。为了帮助青年律师成长,让他们少走弯路,所里专门成立了力澜律师学院,每月开展至少1次业务培训,并且提倡合伙人交叉带实习律师,通过业务合作加强言传身教。如今,罗超已经确定自己的执业方向为知识产权和公司法。去年,他参与办理的案件达到六七十件,是一个比较可观的业务量。

终身学习应是一种职业习惯

像余忠谱和罗超这样转行业或者转专业进入律师行业的青年律师,其实并不在少数。根据合肥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开展的青年律师成长与发展问卷调查显示,在795份有效问卷中,有54.3%的青年律师曾经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工作,有23.3%的青年律师有过其他专业就读的经历。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人都不否认转行前有过不安,担心过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可最后他们都舍弃了按部就班的生活,选择了更富有挑战性的律师行业。

而学习正是提升技能、开阔眼界格局、丰盈心灵消除迷茫的利器。尤其是迈过实习律师阶段,开始独立执业后,青年律师会普遍意识到应该把学习当做一种职业习惯。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1.5%的青年律师正在原学历基础上进行深造,还有40.4%的青年律师打算在2年内继续深造。

正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作为过来人,余忠谱给有心转行当律师的人一些忠告: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绝对不是仅靠一张本科、硕士或博士文凭加一张法律执业资格证书就够了,还需要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受外界干扰、能够独立思考判断的心理素质,这些都需要靠后天学习养成。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