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用爱心让公证更有温度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9-06-13 09:24:41

编者按: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根据司法部要求,今年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将持续开展“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主题宣传活动,好榜样共分15个类别,涵盖立法、监狱、社区矫正、戒毒、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普法、调解、基层法律服务、公证、法援、司法鉴定、仲裁、律师、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方面,通过层层筛选,我省共推荐了20名司法为民好榜样候选人。

勤学深思,以榜样人物为镜鉴;细照笃行,以榜样人物为目标。司法连线开设《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专刊,持续关注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各领域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榜样故事。本期刊载的是公证为民好榜样候选人王启发和司法鉴定好榜样候选人李文华的故事。

他不是收入丰厚的企业家,却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有时一次性拿出5000元、10000元。王启发的慷慨大方曾让家人和朋友不解,他用平白朴实的一番话解释自己的初衷:“我不是一掷千金的大老板,帮别人建学校、修公路,这些都做不到。但我少吃一餐饭,少喝一瓶酒,少穿一件新衣服,也许就能帮助一个人渡过难关,何乐而不为呢? ”

岗位上奉献爱心

从2001年入行到现在,王启发投身公证行业已有18年。18年来 ,王启发办理了1万多卷公证书。对于自己的职业,王启发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一枚小小的公章、一份薄薄的公证书,代表的是国家证明力,记载的是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和法律威严,公证员的每一次行动,都是为了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温暖就在身边。

▲当选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

2007年夏天,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胡桥村发生4名儿童溺水身亡案件,孩子父母到公证处要求办理证据保全公证。听完几名家长的诉说后,王启发心情十分沉重,他当即和同事冒着高温赶到事发地点,对现场进行查看拍照、录像。这期间,王启发没有让悲伤的家长再跑路,他自掏腰包为每个家庭支付了600元的公证费,而且还为这些家庭聘请了律师。最后公证的证据起到了关键作用,法院支持了孩子家长的诉讼请求。

当家长们接过法官手中的判决书时,“扑通”一声跪在了王启发面前。公证书出了,案子判决了,补偿也到位了,可王启发依然放心不下,连续5年春节,他都带着礼品和慰问金到这些家庭去探望,鼓励他们好好生活。多年的守护如春风化雨般,让当年悲伤的家长们走出了阴影。

帮人办理公证不收钱,有时候还要倒贴钱,很多受到王启发帮助过的人说,这样的公证员难找。正所谓“公证为民”,“这份为民情怀就在公证员的心里、手里,在当事人感激的目光里。”王启发说。

2011年4月,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独自来到公证处接待大厅,怯生生地说要办收养公证。王启发询问得知,小女孩一出生就被狠心的父母抛弃,是养父从荒郊野外把她抱回了家。不幸的是,养母一直瘫痪在床,养父前几年也得了中风。由于多种原因,小女孩一直没有上户口,初中要毕业了,却因为是“黑户”不能参加中考。王启发立即带上公证员来到小女孩家中进行取证,依法为其免费办理收养公证,并到派出所为其办理户口。此后,王启发一直关心女孩的学习和生活。后来,小女孩考上亳州幼儿师范学校,2016年毕业之后顺利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这让王启发感到很是欣慰。

生活中乐于助人

除了在公证岗位上帮助当事人,工作之余王启发依然热衷公益事业。10多年来,他已经帮扶了十几名贫困学生和两个贫困家庭。他告诉记者,有时从报纸或者网络上看到一些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他就会立刻与对方取得联系,送去关怀和慰问。

王启发最早帮扶学生,是9年前的一次机缘。2010年8月,王启发从报纸上看到蒙城县乐土镇的女大学生褚兰因父亲病故,家庭贫困上不起大学,他便从亳州驾车100多公里到蒙城给褚兰送去了1000元学费和物品,并联系了其他爱心人士,给褚兰凑齐了第一年5000多元的学费。当年春节,王启发又冒着严寒到了褚兰家,给她送去1000元的过年费和礼品。之后,他每年都给褚兰提供1000元的学费。

▲王启发在耐心指导当事人填写公证手续

来来往往几次,王启发发现,褚兰家中的房屋已经十分破旧,墙壁上裂开了大缝,摇摇欲坠。王启发很是放心不下,为此,他向亳州市司法局领导作了汇报,全局捐款1万多元,王启发个人又捐助了5000元,同时联系了其他单位,为褚兰家建起了一座新房子。感恩于王启发的帮助,褚兰发奋学习,后来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2016年毕业后在合肥一公司上班。

在王龙雨眼中,王启发就是亲切的“王叔叔”。王龙雨的身世令人同情,刚出生不久,母亲就离开了人世。父亲是一名泥瓦匠,施工时摔伤了双腿,失去了工作能力。父女二人相依为命,仅靠每月政府发放的低保费维持着艰难的生活。王启发获悉情况后,经过多方协调努力,为王龙雨家申请了一套廉租房,还自掏腰包为他们的新家交了房租,并利用周末和下班的时间给该房进行了必要的装修,前前后后花了1万多元。望着崭新的家,王龙雨感慨地说:“若不是王叔叔和爱心人士的帮忙,我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还能住进这么整洁的房子。”

“帮扶一个孩子,就是帮扶一个家庭,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扶持孩子完成学业。”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王启发每年都在亳州学院选择两名贫困学子,每人每年帮扶2000元,直到其大学毕业。如今,他帮扶的亳州学院第一批两名学生都已顺利毕业,并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2018年秋季,王启发又委托亳州市第十八中学学生处,选择了家庭十分困难且品学兼优的高一新生李某某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承诺帮扶其高中毕业。如其考上大学,将继续帮扶,直到学有成就。

讲台上传播能量

一个工薪阶层,家庭并不宽裕,一家人节衣缩食节俭度日,资助他人却是“大手笔”。王启发说,只要经济允许,公益这条路他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善良是他的本能,助人已经成为习惯。

▲王启发与帮扶学生合影

存善心者,其行也善。无论是作为一名公证员,还是一名普通公民,王启发总能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考虑,为他们“雪中送炭”。做好事“上瘾”的事迹在当地乃至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都被传为佳话,其先后获得“亳州市道德模范”“安徽司法行政年度十大榜样人物”“安徽好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公证员”等荣誉。

凡人善举彰显真善美,走上讲台传播正能量。为了感染带动更多的热心人投身公益,这些年,王启发应亳州市文明办邀请,积极参加亳州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讲活动,有时工作较忙,他就利用周末时间写宣讲稿件、主持词,争取使每一场宣讲活动成功圆满。近几年来,王启发共协助亳州市文明办组织宣讲活动30余场次,每一场都达到了宣讲的目的,受到了举办单位、市文明办领导和参加选手的积极好评,也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现在亳州市市直单位和县区经常与亳州市文明办联系宣讲事宜,道德模范宣讲活动已进入常态化。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