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4月21日起,我省首支成建制维和警队飞赴南苏丹豪迈出征,在一年的维和任务中,他们播撒汗水,也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希望播撒至非洲大地。今天起,本报推出“维和故事”系列报道,读懂穿过枪林弹雨背后,青春热血展现的大国担当。
法治安徽网讯 一双拖鞋,确定是一双拖鞋引发的侵财案件?听到案由时,在国内随处可见并不稀奇的物资竟然成为了抢劫目标,让人着实惊讶。而曾有东帝汶维和经历的何得文到达南苏丹后,对这个常年处于冲突、战争状态的国家的物资匮乏程度,有了更为直接的认识。
何得文告诉记者,在东帝汶参与维和任务中,如果肚子饿了,可以在当地的商店买点东西充填。可在南苏丹,饿了就必须忍着。因为在那里,由于战乱,没有商店,居民们极少劳作,更多的是在难民营里等待着物资的发放。正因为如此,一件旧衣服,一双鞋,一床满是窟窿的毛毯都有可能成为抢劫的对象。
去年6月的一天,何得文刚刚分到瓦屋附近的难民营,参与维持当地治安后没多久,就接到了一起警情,报案的是一名孩子,案由是被同在难民营的居民抢走了一双拖鞋。
和国内一样,接到报警后,何得文带着两名维和防暴警察开展工作,顺着孩子的指引很快找到了嫌疑人。“当时想着,嫌疑人接受教育,主动归还,这件事可能就此了结。但是事情的发展却远比想象更复杂。”何得文说,当走近嫌疑人所在难民营的棚子内,发现里面围坐着十几个青年,穿着远比一般难民好。当看到维和警察出现时,他们没有一丝慌张,其中一人上来直接扇了孩子一巴掌,嘴巴里念念有词,非常嚣张。等到何得文等人准备上前控制此人时,他反抗激烈,围坐的十几名青年也从被子里掏出棍棒等物准备上前应援。看到此情景后,由于在非执法任务区不能配枪,何得文和其余两名防暴警察退了出去。
何得文当即联系了快速反应部队,等到大批警察赶到时,棚子内的十几名青年早已逃之夭夭。“过去难民营内,这件事情可能就到此结束,但是他们今天遇到的可是中国维和警察,在国内不存在抓不到嫌疑人、就此放弃的情况。而且从分析当时的情况和嫌疑人的衣着来看,平时是个惯犯,且居住在难民区内,肯定还会回来。”何得文说,在等待两个小时、封锁了四个路口后,他再次带着持枪防暴警察冲了进去。那时再见嫌疑人时,他表情惊愕,万万没想到中国维和警察杀了个回马枪。
何得文说,在难民营内如不涉及重大的违法犯罪,一般就要求归还调解处理,但是因为嫌疑人经常犯案,据当地居民说一直是难民营内难以铲除的毒瘤,为此他不仅让嫌疑人归还了孩子的拖鞋,还专门制作审讯笔录,并将嫌疑人转交到当地的警察局,要求按照当地法律严惩。
抓住违法者,给守法者信心。何得文告诉记者,这件事后难民营内违法犯罪得到了震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执行维和也是个外交舞台,每每巡逻走过难民营周围,遇到孩子们时,他们那句“CHINA棒CHINA棒”,更觉得中国维和警察一切付出都值得。
讲述人:何得文 安庆市公安局民警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