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全国律协副会长、新闻发言人蒋敏出席发布会,安徽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宿州市律师协会会长陈晨应邀发布了宿州市连续10年选派优秀律师参与“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相关情况。也是我省第一家地市律师协会在全国律协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相关律师工作情况。
“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只是宿州律师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普法宣传、关爱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捐款援建希望工程图书室……宿州律师协会开展了大量公益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政府、进养老院,到最基层去服务老百姓;维护妇女权益、维护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维护儿童权益……宿州律师协会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将法律服务送到人民群众身边,将法治精神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
宿州连续十年选派律师参与“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
自2009年司法部启动“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以来,宿州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0年选派优秀律师参加此项行动的地市。
10年来,宿州市先后有陈晨、任向东、吴安徽、李翔、陈辰、王瑞影等6位律师加入“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的行列。目前,王瑞影律师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宿州律师参与2019-2020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选拔派遣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截至2019年4月底,宿州“1+1”志愿者律师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887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4007万元,化解群体性纠纷和涉法涉诉案件110余起,接待法律咨询9353人次,开展法治讲座79场。
志愿服务期间,宿州律师践行“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项目宗旨,主动服务困难群众,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法治宣传,办理了大量的法律援助案件,促成一些疑难案件得以顺利有效解决,赢得了服务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充分展示了安徽律师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树立了安徽律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同时,宿州志愿者律师的辛劳付出,也获得了中央、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6人先后荣获中央统战部、司法部、全国律协“全国律师服务团优秀团员”,司法部颁发“二等功”,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颁发“法律援助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律师”,“安徽省先进律师”、“安徽省优秀律师”和“安徽省十佳律师”等荣誉称号。
十年法援:不忘初心 薪火相传
2009年7月,首批从全国范围内选拔的30名执业律师和30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30个无律师县和西部律师人才严重短缺的县开展法律援助。安徽山石律师事务所主任、安徽省人大代表陈晨,成为了安徽省首位“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志愿律师,走近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从事为期1年的法律援助志愿工作。
在关岭的1年时间里,陈晨共办结各类案件41件,帮助当地化解多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到中小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上法制课7次,义务法律咨询200多人次。陈晨辩护的6件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犯罪的案件,全部促成了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和解,被告人得到从宽处理,实现了案结事了,在少数民族地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宿州多位法援律师奔赴受援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为困难群众播撒法治阳光。
法援律师 吴安徽
吴安徽,男,中共党员,安徽省宿州市人,是安徽省黄淮律师事务所的一名执业律师,也是“1+1”中国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地点为贵州省平塘县。
吴安徽律师在志愿服务期内,全心全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将党和国家的温暖、社会各界的关爱带到他们身边,为平塘的法律服务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被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法律援助工作司、法律援助中心、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联合表彰为“‘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5年度优秀法律援助律师”,被黔南州司法局、黔南州律师协会表彰为“优秀志愿者”,平塘县人民政府授予其“荣誉公民”光荣称号。
法援律师 李翔
李翔,男,中共党员,安徽省宿州市人,黄淮律师事务所律师。2016-2017年度于贵州省沿河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陈辰 使命驱使投身法援 服务群众不忘初心
陈辰,女,1991年出生,是个标准的“90后”美女律师。宿州市灵璧县人,安徽山石律师事务所律师。2017年6月,陈辰律师被司法部选派为“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离开了患病的母亲,和不满两岁的儿子,只身远赴海南省澄迈县从事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陈辰律师在澄迈县法律援助的半年多时间内,用真诚和无私的奉献爱抚了受援群众的心灵,通过她的技能和热情谱写了公平与正义,她的法律援助事业在这个美丽的海岛上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半年的法援期内,陈辰共办理法律援助各类案件63件,其中:刑事法律援助14件,民事诉讼法律援助39件,行政诉讼法律援助1件,劳动仲裁案件9件,解答法律咨询(包括来电12348)300多人次。主要涉及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人身损害赔偿、土地承包经营、相邻、赡养、子女抚养以及家庭暴力等方面的纠纷。受援人数300多人(包括解答法律咨询),为受援人节省律师代理费数十万元,挽回经济损失(受援人获得经济利益)80余万元。
陈辰在做法律援助工作
陈辰律师在海南省澄迈县从事法律援助期间,不仅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同时也受到了当地司法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澄迈县司法局副局长曾德豪表示,陈辰律师是一位90后女律师,业务素养高,有理想有抱负有社会担当,来到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澄迈县,工作中勤恳敬业,对澄迈县法律援助工作无私奉献。澄迈县属于律师资源较为匮乏地区,陈辰律师的到来,澄迈县的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进步与发展,实际解决了澄迈县律师资源短缺,贫困百姓法律援助难的问题。
陈辰宣传法律知识
2017年12月初,安徽省律师协会的领导在看望陈辰律师期间,高度评价的陈辰律师半年来的工作,认为陈辰律师为打响安徽律师的品牌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安徽律师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任向东:法雨柔情遍洒施秉 大爱无疆无悔坚守
不是归途,却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亲人,却出手相援,不计辛劳。来自宿州的“1+1”法援志愿者律师任向东,从选择走进灵山秀水的黔贵山区施秉县起,就坚定而执着地播种着关于法律的信仰和法治理念。五年的时光里,他身体力行地践行着雷锋精神,为缺少法律服务的西部百姓带去法律的阳光,其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各大媒体先后报道。
任向东在做法律援助宣传
他是一名业务精湛的执业律师,有着丰厚的收入和稳定的生活,却为了心中的理想,连续四年选择扎根西部从法律援助工作。2010年4月,在安徽省宿州市云飞律师事务所任副主任的任向东,无意中看到一份“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报名表。材料中西部地区法律人才的稀缺和群众对法律的渴望,强烈驱使任向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此他便与这个叫施秉县的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走进黔贵山区施秉县起,他就坚定而执着地播种着关于法律的信仰和法治理念。一年又一年的时光里,他身体力行地践行着雷锋精神,为缺少法律服务的西部百姓带去法律的阳光。他,就是宿州市律师任向东。
2010年7月,时任宿州市云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的任向东律师响应司法部、共青团的号召,放弃了优厚的社会律师职业,说服了年迈的父母、多病的妻子,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奔赴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施秉县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2件,代书60余件,处理群体性纠纷上访和各部门纠纷20余件,接待咨询1210人次……这里有为触电烧伤失去双臂的孩子索赔200多万元的维权记录,也有挺身为226名因假化肥受损农户奔走疾呼的义举。在维护群众权益的同时,他还为当地政府提供了大量法律咨询和帮助。一年期满,任向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随着回乡日子的渐近,当地政府和百姓向他提出了留任的请求,面对一双双饱含期待的眼睛,“没有理由拒绝和离开,我已经无法割舍这片美丽的土地”,然而,任向东这样的选择是艰难的。当时他妻子因子宫瘤住院开刀,儿子面临着中考,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料,但作为一名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任向东选择了责任和担当。在安顿好家人以后,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褪去铅华,任向东对于留任的解读简单而平实。在耐心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任向东义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留下来。任向东律师的突出业绩和感人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肯定,他先后于2011年、2012年、2013年被司法部评为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优秀律师,2011年9月安徽省司法厅授予个人二等功,2012年7月被司法部评为2009——2011年度十大优秀中国法律志愿者,办理的法援案件被司法部评为中国法律援助十佳精品案例,2013年1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优秀服务标兵。“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这是《雷锋日记》中任向东最喜欢的一句话,他说,“选择施秉,此生无悔,我想做的就是那一滴水和那一线阳光。”任向东的义举,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成为当地群众心中雷锋式的法律援助律师。
王瑞影:矢志正义不言苦 甘为法治献芳华
2018年7月,作为宿州市第六位应征的中国“1+1”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王瑞影放弃城市优越舒适的生活,放弃家人之间的相聚之乐,秉承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受司法部指派,来到西北腹地、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和法治宣传工作。
撑起弱势群体的“一片天”
泾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从到泾源的第一天起,王瑞影律师积极发挥无私奉献精神,坚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充分利用自己的法律特长,竭力为民解忧,树立了安徽律师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王律师,多亏了您,我才能拿回被拖欠的18万补偿金。”在泾源县法律援助中心,低保贫困户、原宁夏某公司旅游景区旅游观光车驾驶员赫某某握着王瑞影的手激动地说道。初来乍到,由于气候、水土、语言、饮食等诸多不适应,王瑞影吃不好、睡不好,身体也经常出毛病。但每当她想到当地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是那么渴望、那么尊崇时,他总是把一切困难抛之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王瑞影的一天总是在忙碌中度过,早晨简单吃过早饭后,然后准时赶到办公室。接下来就是解答咨询、调解纠纷、受理案件、培训指导……晚上和家人报个平安,写写总结,理理案卷。
当好法治宣传的“传声筒”
王瑞影说,她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在追求公平和正义的同时,能够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她自己的话:“我是一名律师,我也应当是一名普法宣传员。”
王瑞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来到泾源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瑞影经常“客串”普法宣传员,深入田间地头、机关学校、厂矿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宣传法治精神。同时,王瑞影还积极争取泾源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多家县直单位、学校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经常性地为开办法律讲座,进行普法活动。为帮助泾源县妇女群众加深对《宪法》和《反家庭暴力法》的认识,帮助她们学会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力,县妇联专门邀请王瑞影律师在当地香水社区举办学习《宪法》《反家庭暴力法》专题讲座。全县100余名妇女代表聆听了讲座。王瑞影律师从《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意义和《反家庭暴力法》制定背景、最常见的家庭暴力形式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并对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倡导她们自觉学法、懂法、知法、护法、守法,做守法好公民。
如今的王瑞影依然在为泾源县的群众忙碌着,泾源俨然成为了她的“第二故乡”。 作为一名来自宿州的中国“1+1”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我们希望王瑞影能够时刻谨记使命担当,怀抱满腔热血,用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解决困难群众的每一件事情,用一颗赤诚的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无私奉献,让困难群众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法治的阳光和温暖!
“推进公益法律工作过程中,我们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探索‘党建+法律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党在公益法律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拉响‘红色引擎’,让公益法律事业焕发生机活力。”宿州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律师管理科科长庞云说。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行业党委的引领;党建有组织优势,公益有活动优势,只有发挥党建的统筹协调优势,让社会组织在党旗的引领下服务社会,公益才能传递党的声音、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永恒初心,也是公益法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法律服务”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赋予了宿州公益法律工作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广大党员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做好新时代奋斗者,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宿州市司法局、宿州市律师协会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志愿者律师,努力培养法律服务人才,助力解决服务地法律服务资源短缺问题,引导全市社会关注和支持法律援助工作,推动宿州律师公益事业取得更大成绩。
泗滨浮磬,千年传音;法援千里,十年传承。律者无域,一路向西,执灯拓荒传递法治磬音;十载征途,脚印勾勒国之普法版图。正是有了宿州律师十年一心的薪火相传,在法的名义下才有更多的力量汇聚和成长。
·江新年 吕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