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我该怎么办?”“你别急,慢慢说。”“你的情况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放心,我们会帮助你的。”走进庐江县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大厅,看到的是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法援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让迷茫的来访者感受到了温暖。
作为“扶贫济弱、匡扶正义”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庐江县法律援助中心秉承法治精神和为民服务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确保法律援助这项司法保障制度落地生根,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该中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力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水平,努力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据庐江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江海介绍,仅今年上半年,该中心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196件,现已办结1052件,接待来电、来访咨询共计1789人次。如今在庐江,遇到官司找“法援”已成为弱势群体的第一选择。
早部署 快推进 强化民生保障
法律援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后,庐江县司法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学习省市县民生工程文件精神,并对接出台了《庐江县法律援助工作要点》《庐江县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办法》《庐江县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标准实施办法》等文件,同时,为进一步强化法律援助民生保障工程还积极在扩大宣传,完善网络,降低门槛上下功夫。
▲庐江县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业务培训
扩大宣传。线下充分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集中返乡、外出的有利时机,学雷锋月、三八妇女节、消费者权益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等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手段,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线上充分发挥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法治庐江微博等作用,线上+线下,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知晓率。
完善网络。在强化县援助中心窗口建设,畅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的同时,在全县17个镇和县工会、妇联、残联、团县委、老龄委5个社会团体以及县法院、律师事务所、看守所、人武部等地共设立了29个工作站,并在全县231个村(社区)中设立了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让群众走最短的路、办最简便的手续、花最少的时间,即可咨询、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案件评查
降低门槛。开辟绿色通道,在相继推出“残疾人绿色通道”“老年人绿色通道”“未成年人绿色通道”“农民工绿色通道”,简化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助渠道的同时,还对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纠纷;失独家庭、军人家属等特殊群体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主张权利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扩大范围,针对其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伸援手 解众难 增强服务供给
日前,在庐江县汤池镇法律援助工作站,31名农民工代表王某霞紧紧握住法援律师的手,连声致谢:“感谢法律援助帮我们讨回了工资,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据了解, 2014年3月份,王伟(化名)在汤池镇注册成立了一家服装厂,厂内工作的都是汤池镇周边以及来汤池中学照顾子女读书的一些女同志,她们为了赚点收入,贴补家用,陆续来到该服装厂上班。
不曾想,从2017年下半年,服装厂逐渐拖欠了一部分工人工资。考虑到以前企业信用良好,服装厂负责人王伟也表示尽快兑付工资,工人也表示理解。谁还没有周转不开的时候呢?一直到2018年农历年底,服装厂负责人还是不能兑现尾欠31名工人的共计约25万元工资,导致劳动者和企业发生了纠纷。
在多次讨要工资未果的情况下,前不久,31名工人来到汤池镇法援工作站寻求帮助,在援助律师的据理力争下,最终,欠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法律援助街头宣传
“帮困难群众维权是我们法律援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法律工作者一项职责。”庐江县司法局副局长刘勇说。针对农民工存在讨薪难、企业职工工伤认定难、劳动争议案件牵涉面广等特点,他们总是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从而为案件从快从速办理赢得先机。
今年4月11日18时许,庐江县乐桥镇农民工李某堂,在给上海市临汾路某单位门头装潢时,不幸从3米多高的铁制架板上摔落不治身亡。噩耗传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妻子顿时昏倒,儿女痛哭失声,双亲悲痛万分……全体亲属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
死者亲属紧急求助乐桥镇法援工作站。次日上午,应庐江县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法律援助律师立即赶往千里之外的上海事发地,下午3点多与先期到场的死者亲友会面。经了解,现年48岁的死者民工李某堂,当天下午被另一民工叫到事发工地,提供数小时帮工劳务,与施工方和业主方均无建立劳动关系,维权前景不容乐观。其间,有亲友说,要印制条幅,做好上街游行准备……
法律援助律师立即召开亲属会议,开展法律宣传,告诫理智对待,坚持依法维权。最终,在法律援助律师多方努力下,对方不得不认同法律援助律师提出工亡理赔方案:由业主方一次性赔偿李某堂家属人民币1328733元。
至此,一场极可能引起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上街维权聚集事件得到顺利化解。 用庐江县司法局副局长刘勇的话说:“法律援助是知识的援助,能力的援助,更是信心的援助。”在受援人李某堂家人的心中,法律援助就像一盏明灯,重新燃起他们一家生活的希望。
重质量 严监管 推动工作落实
2019年1月底,在庐江县柯坦镇农民王某通过法律援助打赢了讨薪官司,顺利地拿到了工资,随后接到了庐江县法援中心的电话回访,他感激地说:“整个维权过程,办案律师分文没取,尽心尽责为我办事。”
“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在完成计划任务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案件的质量,做到办案零收费、服务零距离、群众零投诉。”庐江县司法局局长孙志宏介绍,为此,庐江县法律援助中心加强案件的跟踪管理,综合运用旁听庭审、质量评查、案件回访等手段,使每件法律援助案件都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接待咨询
另外,为了把法律援助打造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庐江县司法局还多措并举,利剑高悬。一是加强经费管理。经费单列科目,实行独立核算,并健全收支台账,专款专用,制定了《庐江县法律援助办案补贴发放内控流程制度》,确保及时足额支付承办人员的办案补贴。二是在案件指派上实行“点援制”。由受援人在了解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特长和职业特点等基础上,挑选更为自己信得过的人员担任代理人。三是进一步加强案件质量监管。办案上实行“每案两次回访”制度,一次是案件办理中间社情民意回访,主要了解受援人对民生工程是否满意,是否本人申请法律援助等;一次是结案后支付办案补贴前电话回访,向受援人询问援助律师服务态度、是否存在收钱收物,受援人对案件办理的满意程度等,并将回访记录入卷。通过回访、跟踪监控,及时了解到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极大地提高了承办人员的责任感,自觉遵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确保困难群众能够获得优质的法律援助。
成绩属于过去,追求永无止境。谈到今后的工作打算时,庐江县司法局局长孙志宏表示,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一如既往,真情为民、倾心为民,努力让法律阳光普照庐江大地,为“法治庐江”、“平安庐江”建设注入强劲的“和谐”音符。
张明余 高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