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记者从省戒毒管理局获悉,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女戒所”)作为全国首批、安徽首家“智慧戒毒所”建设单位,顺利通过司法部验收,并被评为先进单位,为全国“智慧戒毒所”建设提供了样板。
科技应用给戒毒工作带来哪些“神奇力量”?“智慧戒毒所”的建成,将给戒毒民警的执法、戒毒人员的戒治以及戒毒人员亲属会见,提供什么样的便利?带着这些疑问,9月4日,记者走进省女戒所一探究竟。
“慧眼”遍布推动安防升级
“嘟、嘟、嘟……”清晰的警报声在指挥中心回响,在一面巨大的显示屏上,一个醒目的红色圆圈正在不停移动,智慧戒治物联感知平台对红色圆圈行踪进行动态追踪,原来是一名戒毒人员刚刚走出规定活动区域,报警信息同步传至戒毒人员所在大队,民警迅速赶往事发地点进行处置。这不是虚拟的科幻场景,而是省女戒所开展应急演练中的一幕。
走进省女戒所,你会发现智能技防手段已经应用到各个角落,一双双“慧眼”24小时在岗排查安全隐患。从进门开始,车辆要接受外来车辆及人员管理系统登记,人员要接受身份信息核验和金属探测仪、毒品检测仪检查;踏入戒毒人员宿舍楼,迎面而来的就是人脸动态抓拍比对系统,实时捕捉人员(包括民警和戒毒人员)面部信息,与系统内保存资料进行比对,防止戒毒人员伪装;针对重点管理的戒毒人员,晚间佩戴电子腕带,并设立“电子围栏”,一旦其离开指定区域,指挥中心便会自动报警并动态跟踪,实现精准定位。另外,在场所围墙内侧,还安装有摄像雷达,其不受雨天、大雾等恶劣天气影响,与遍布的高清监控探头互为补充,实现监控无盲区。
据省女戒毒所办公室副主任李焱介绍,该所在“智慧戒毒所”建设过程中,建成了安防联动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可以通过异常行为分析、区域入侵、人脸识别、虚拟卡口等智能分析手段,实现实时、直观、联动报警,再借助二维、三维地图迅速定位及时处置。
“牵手”物联网开展智慧戒治
“恭喜你,你本次的成绩是2分40秒,位列本组第一名。”4日上午10点,在省女戒所运动康复场地,戒毒人员徐某刷新了自己在划船机项目上训练的记录。记者注意到,徐某刚走下划船机,民警已经在办公电脑上看到了徐某的成绩,与上一次训练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就是“物联网”技术在戒毒工作中的体现。所谓物联网技术,就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让独立行使功能的物体实现互联互通。在省女戒所,智慧戒治物联感知平台接入了戒毒医疗设备、教育矫正设备、生命体征信息采集设备、环境信息采集设备等,实现了与民警执法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
由于数据采集工作到位,戒毒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信息都被记录在平台上,民警会根据每名戒毒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具“运动康复处方”和“心理矫治处方”。处方中涉及到的运动康复项目和心理矫治项目,会对应同步到相关设备上。戒毒人员进行对症治疗时,只需输入本人的身份编码,设备会自动调整到其需要的模块,无需人工调试。并且,平台还会对戒毒人员每一次的训练进行动态监测和数据分析,从中发现问题,给出建议。也就是说,物联网技术让原本普通的设备“变聪明了”。
此外,执法业务综合管理平台还具有诊断评估功能,可以开展戒毒效果阶段性评价和全过程效果评估,做到全过程网上流转,法制、纪委等部门全程监督,确保重要数据全部留痕。
服务“触手”向社会延伸
场所内的安全有效管控十分必要,场所外的延伸服务也必不可少。为此,省女戒所还开发了社会延伸治理平台,上线了社会延伸APP,面向戒毒人员亲属和解戒人员提供咨询服务。戒毒人员亲属借助APP可以一键预约会见,查看戒毒人员在场所内遵规守纪情况和消费情况,获取禁毒戒毒知识。下一步,社会延伸APP还会面向社区康复指导站、基层司法所开通,做实解戒人员帮扶、照管、教育、回访工作。
据省女戒所负责人介绍,“智慧戒毒”的目标是提高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教育矫治、服务、帮扶戒毒人员,维护场所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据了解,继省女戒所申报成功后,省宝丰强制隔离戒毒所将申报全国第二批“智慧戒毒所”审核验收。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田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