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筑牢法治根基 谱写发展新篇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9-09-18 10:07:51

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这里曾先后走出12支主力红军队伍、59位开国将军,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老区、山区、库区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金寨一直处于全国重点贫困县行列。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国家级贫困县,如今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重任,作为革命老区,金寨县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红色精神,坚持与改革同行,与发展同行,与文明同行,与法治同行。成功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实现传统“产业园区”向“产业新城”的升级发展,奠定了工业强县的坚实基础;在实施梅山老城改造的同时,加快了江店新城等一系列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拉开了县域发展的框架; 率先在全省组建了县级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的行政管理体制新突破, 被省内外新闻媒体称为“金寨现象”。

▲“12·4”宪法宣传日活动

对此,六安市委副书记、金寨县委书记潘东旭深有感触地说,这与金寨狠抓普法依法治理,加快“法治金寨”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寨县委、县政府紧扣“大建设、大发展”的鼓点,把“法治金寨”建设贯穿、服务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部门、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扎实推进,为金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如今,法治让3814平方公里的金寨大地热潮涌动、活力迸发……

改革创新 砥砺前行 法治实践步履坚实

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曾在社会各界一石激起千层浪。权力不清、责任不明,一度让众多审批手续交叉重叠,推诿扯皮、含糊其辞,更是让办事者“磨破了嘴”,也“跑断了腿”。

“经济新常态下,哪里的政府管理规范、办事效率高、政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书写崭新未来。”金寨县县长汪冬说。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简政放权,强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成为金寨县政府“自我革命”的第一步。2017年6月,金寨县率先在全省组建了行政审批局,为县政府组成部门,首批划转县发改委等20个部门的74项行政许可权,由县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行政审批职能,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县行政审批局与县政务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同时,20个职能部门与县行政审批局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主动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积极参与相关审批工作。县行政审批局定期向各职能部门通报审批结果,监管部门根据反馈的审批信息,及时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并将监管中的重大信息通报审批局,实现了审批、监管信息共享、无缝对接。2018年以来,县行政审批局共受理各类审批事项10682件,办结率100%。

“我们不只是审批,更是服务。从进到出一条龙全都在这儿办,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只挂号不看病’的工作模式。”金寨县行政审批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如是说。

▲送法进企业

“把那些‘藏着掖着’的行政职权翻出来,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坚决下放,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少进门、少找人、少跑路。”金寨县还主动探索,先行先试,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县政府权责清单规范化建设暨行政审批事项衔接落实工作的通知》,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217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动态调整,新增承接上级审批事项23项,发布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录》,实行了目录化、编码化、动态化管理;落实好国务院、省政府下放、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该县对应取消行政许可9项,承接落实2项;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对7项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动态调整并及时公布,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明确办理时限、工作流程、申报条件、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开;开展了“减证便民”整治申请材料多专项行动,对287家单位的1825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审核,原有申请材料7874项,取消申请材料4577项,精简比达到58.13%,做到“清单之外无证明”。

大道为公 依法行政 社会法治日臻完善

“郡县治,天下安”。对县一级的治理,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教育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努力把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和举措落实到基层。

说到基层的法治建设,金寨县近年来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绩让人眼前一亮: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党中央向人民群众做出的庄严承诺。如今,在金寨,为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作用,不断完善行政工作的监督机制,县人大常委会每2月一次听取“一府两院”的组成部门依法行政情况的报告,每年开展一次政府组成部门的履职点评工作;围绕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项目,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调研、视察活动,积极开展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加强舆论监督作用,办好书记信箱、县长热线等栏目,进一步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的渠道;设立政务公开意见箱,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广泛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规定时限内落实、反馈。

▲“3·15”消费者维权宣传

全面提升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严格遵循《金寨县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程序规定》,每年的县政府常务会议议题,重大招商引资协议,全部通过合法性审查,确保了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围绕法治政府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积极征求人大意见、主动与政协协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成立法律顾问人才库,择优选聘资深律师入库,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政府决策。县政府部门、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法律顾问聘任率达到100%,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

创新改版县政府网站,设置了书记信箱、县长信箱、互动交流、信息公开、办事服务、解读回应等版块,特别在“书记信箱、县长信箱”栏目,百姓可以将自己的诉求通过网站进行反映,相关职能部门将及时给予处理反馈;此外,在“信息公开”栏目,设立了“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五个子栏目,将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执法决定等在网上公示,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以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履行职责;建立县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出台了《金寨县人民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则》,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官、法官、执业律师、民营企业等社会各界中聘请了多名县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参与县政府组织的各类行政执法监督活动,有效增强行政执法监督合力。

普法攻坚 学用结合 法治信仰根植于心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但要法律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信法、守法的深厚土壤。为了让更多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七五”普法以来,金寨县秉承过去普法的优良传统,突出抓了领导干部,公务员,农(居)民,学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五类重点人群学法工作。

▲“江淮普法行”活动

在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网络学法、任前考法……学法用法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在社区,当群众遇到法律难题时,身边的社区律师会耐心“望闻问切”、解“疑难杂症”,社区工作人员精心布置的“法治长廊”及时为群众速递新法、新规;

在农村,别出心裁的法治文艺节目时有上演,一个个寓教于乐的戏曲、歌曲、小品将法律常识送到了群众“心坎儿”上;

在企业,律师服务、专家顾问保护企业健康发展;

法治课堂、法治教育基地培养着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组织保障。为此,金寨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七五”普法规划,将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另外,金寨县还从政法部门、律师事务所及相关单位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普法讲师团,挑选了近百名青年组建了普法志愿者团队,让专兼职结合的普法队伍在普法中发挥作用。

这里是金寨县偏僻角落的一个小村,村民们奔走相告:我们胜诉了!

这是一起村民因承包土地纠纷将村委会送上被告席的行政诉讼案。打赢了“民告官”官司的村民们表示,遇事再不能用扁担铁锹解决问题了,还是用法律武器好。

▲开展妇女法治讲座

对此,金寨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程东中一语中的:还法于民,得到的必然是全民懂法、守法、用法。

可以说,如今,金寨县的广大干部群众对于法律权威的维护和信任与日俱增,他们认为,法律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这种发轫于华夏文明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正是推动金寨依法治县深层发展的坚强力量。

难能可贵的是,从学校到机关、从农村到城市,金寨县还营造了处处都是法治宣传阵地,法治宣传员常年把社区、居民家中,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作为“法律讲堂”。

扬帆拼搏华光灿,别有天地春风来。一个个法治宣传阵地的搭建,一条条法治理念的传播,一项项依法行政工作的贯彻实施,为“法治金寨”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如今,在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下,一个平安、和谐、稳定、发展的金寨,正阔步向前迈进……

张明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