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10月8日,省检察院将彭某才盗窃案等4件速裁程序案件作为典型案例予以发布。这是省检察院首次发布典型案例。
为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速裁程序的规范适用,省检察院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案例指导工作。根据当前检察工作重点和需要,省检察院有关部门征集、遴选了4个速裁程序典型案例,报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后对外发布,以供全省检察机关办理类似案件时予以参考。
此次发布的速裁程序典型案例,涉及检察机关量刑建议这一制度如何做到刚性、危险驾驶等轻微刑事案件如何集中办理、速裁程序案件涉案财物处理、适用速裁程序办案如何确保审查和监督力度等,对检察机关办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发布的彭某才盗窃案表明,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检察机关具有主导责任,《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刚性。除几种特定情形外,人民法院原则上应当采纳人民检察院的量刑建议,该案一审判决采纳了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和定性,但没有采纳量刑建议。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一审法院无故未采纳检察机关量刑建议,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系适用法律错误,遂提出抗诉,二审法院最终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因此,彭某才盗窃抗诉一案的典型意义在于,对于人民法院无法定理由、未经法定程序不采纳量刑建议的,检察机关应当通过抗诉这种监督手段,来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为更好地加强案例指导工作,省检察院同时还制定了相关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建立案例研究机制和案例审查联席会议制度,以省人民检察院为核心,以市级院、基层院为依托,通过开展指导案例研究、疑难案例研讨、案例适用方法培训等工作,以精品案例评选、案例论坛评比为载体,以期刊合作为平台,聘请专家学者并吸纳优秀检察官为兼职研究员,实现司法办案与案例研究一体化运行,形成以指导性案例为标杆,以典型案例、参考案例、备选案例为依托的多层次检察案例群。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袁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