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党建引领激发国门卫士新活力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9-10-23 09:27:39

坐落长江之畔,兼具红色底蕴和文化气息,马鞍山这片古老的土地,如今作为皖江第一港口城市,正乘着对外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焕发新生。而驻守在这里的马鞍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带队伍、促业务、优服务、谋创新;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打造了驱动队伍发展的“红色引擎”。

“党建+管理” 铸魂育人

党建激励引领,凝聚队伍向心力。马鞍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将“绣花功”的精髄贯穿党建工作始终,始终坚持党建带队建、强警先铸魂的理念,实现了队伍教育管理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

该站在充分发挥党委统领作用的基础上,注重突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突出教育的引导作用,依托“主官上党课”“小马边检夜校” “小马精品课程”等自有平台及“学习强国”等优质网络资源渠道,加强民警日常学习教育,结合“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寻找初心之旅”“探访全国道德模范”等主题党日活动的不断开展,激励广大民警主动接受教育、参与教育。

“以前自己侧重抓技能学习,现在各项党组织生活制度都得到落实,还有夜校学习等‘自选动作’,切实感受到党性意识得到了提高。”该站办公室助理员童玲感慨道。

“党建+服务” 回应诉求

“感谢边检同志,现在办证速度真快,还亲自送到我们手上。”日前,当该站执勤民警张振将两张登轮证送到马鞍山港口集团三公司装卸指导员汪凯手上时,他竖起大拇指说。

为深入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创新社会治理,这个站通过推动人大立项督办、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多方走访调研论证及整合强化内部法律、外语骨干力量等多项措施,历时近一年,成功推动口岸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挂牌。中心成立至今,已为服务对象提供涉外法治宣传300余人次、法律咨询19次、协调处理涉外法律业务12次,提供法律援助5次。

该站以自身为枢纽,密切与联检单位、码头企业等单位的联创联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有意愿的码头工人、保安和驻地群众培养成具有边检视角的口岸协管员,让群防群治在口岸落地生根。

2016年夏天,由马鞍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牵头,联检单位、码头企业参与的警企共建模式——“马鞍山口岸党建协作圈”成立。这一年,该站又率先在全国推动口岸限定区域立法工作,积极协调推动地方人民政府出台了《马鞍山口岸限定区域管理办法》,并荣获原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唯一“优秀执法制度”单位。2018年,该站在省内率先推动郑蒲港码头及港口集团6号码头实现内外贸物理隔离。今年8月,该站研发的口岸人脸智能分析管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实现对出入口岸限定区域人员及车辆的精准管控,全面构筑起口岸限定区域立体管控体系。

“党建+科技” 锐意创新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非常想过好组织生活,可是经常在码头一线执勤,支部活动有时真的‘赶不上趟儿’。”这是该站执勤民警胡厚银的一句“牢骚话”。如何在警力相对分散的情况下,确保党员民警过好组织生活?

为此该站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自主研发建设了“智慧党建”云平台。依托“大数据”支撑,通过认证的党员民警可在线参加党内政治生活,随时随地完成在线自学及评论、打卡等流程,并通过语音、文字开展交流互动。形成了“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马鞍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正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持续检视、提升自我,实现高质量党建驱动高质量发展,激活队伍建设一池春水。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