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铜陵市郊区陈瑶湖司法所坚持“立足陈瑶湖、研究陈瑶湖、服务陈瑶湖”,深入探索法律援助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着眼镇村群众实际需要,坚持工作重心下沉,围绕基层农村建设,发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得到群众广泛赞誉。
该所是安徽省省级示范司法所。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近年来,通过协助镇信访办建立纠纷法律咨询窗口,担任政府办、乡镇企事业单位和各村法律顾问,为残疾、老弱妇孺、低保对象、贫困户等特殊群体提供志愿者服务,并介入调处医疗纠纷案件,参与调解,为当事双方提供法律意见,引导当事双方从法律角度认识、化解纠纷,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创新运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式,做到事前介入、预防,及时化解。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特点、法律工作经验的优势,通过事前预判、评估的方式,提出更合法合理的建议,达到法理与情理的良好协调与统一,最大限度的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消除争端,推动形成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加大高质量的法律惠民公共服务,结合本地农村实际,延伸农村“田间地头”普法阵地,实行一个村组一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制度,因地制宜,针对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有限的老、少、妇、幼等群体,制定一些更通俗易懂、简单有效的法制小故事、法制漫画、送戏下乡等适宜群众的宣传方式。实现案件办理“零等待”。
该所利用镇民政办“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登记册,建立资料库,并发放法律援助卡,凡在资料库内的困难群众可持证到法律援助工作站直接申办法律援助。对外出务工的农民、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军人军属等五类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从速从快办理,对重大法律援助案件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仅今年1~3月,全镇共接受并解答相关法律咨询500余人次,提出法律意见建议60余件,新编印、分发3000余份法律援助宣传手册,实现宣传内容全覆盖,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服务在身边”。建立法律援助机构与相关维权部门的协调机制。一是加强与劳动、民政、派出所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宣传、调查取证、开展调解工作等方面互动合作关系;二是加强与公、检、法机关的联系,建立刑事诉讼法律援助与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协调机制和民事诉讼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衔接;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深入开展和妇联、工会、残联等社团维权组织的联系,形成对特殊群体的服务联动机制。
(通讯员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