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5月20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我省目前开展的生态环境整改中,一些地方采取创新型整改措施使得旧貌换新颜。六安市淠杭干渠的一道河段经过治理由污水河变成了景观水,受到省生态环境厅的好评和推广。
六安市淠杭干渠刘园至先生店段,曾一度让周边群众很反感甚至厌恶,每每提到便怨声载道。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群众将此问题反映给了督察组。接到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件后,六安市及金安区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深入现场实地查勘,摸排梳理问题产生根源。启动“双墩河截污闸建设、建设污水处理站、严控畜禽养殖污染、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一系列针对性治理措施。其间,督查调度推动,再调查再研究,如此循环……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一系列治理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治污成效也开始显现。
如今,这条河道已是水草丰茂,鱼翔浅底。经过治理和自然修复,河道内、岸边上,污浊脏乱的现象已一去不返,代之而来的则是如画般的景致风光。堤案已成为附近住户闲时或傍晚时信步健走的好去处,偶尔还有来此垂钓的爱好者。
记者了解到,六安市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满”。去年7月2日,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第三批)的通知,交办该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50个。截至目前,验收销号250件,占比100%。省环委会办公室将国家统筹强化监督反馈该市的37个黑臭水体问题,纳入到“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第四批)。截至目前,37个问题均完成验收销号。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张青川 通讯员 赵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