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我省法院狠抓均衡结案提升执法办案质效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0-05-26 09:19:22

设置“三条基准线”,利用“五项指标”,引入科学分析,规范制度管理,建成精细化均衡结案管理体系。近两年来,我省法院持续创新发展审判管理,重构新时代人民法院均衡结案管理制度,促进执法办案工作高效均衡良性运行。

2019年,全省法院办结各类案件133万余件,同比上升17.9%,结案率97.3%,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98.7%。连续两年执法办案质效位居全国法院第一方阵前列。

2020年1-4月,受疫情影响,省高级人民法院科学研判,调整部署,确保全省法院执法办案质效稳居全国法院第一方阵,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制度先行精细均衡管理

在省高院印发的《2020年度安徽法院推进均衡结案工作方案》中,记者发现,“精细化”成为这项工作的“灵魂”。

根据工作方案,省高院按照辖区、法院等不同评价对象,通过设置均衡结案三条基准线和五项评价指标,构成均衡结案评价体系。

三条基准线兼顾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形成均衡结案高压态势。省高院根据我省法院实际,确定年结案率基准线、月度结案率基准线、三年以上长期未结诉讼案件基准线等三个均衡结案指标基准线。年度结案率基准线为保底基准线,每月结案率基准线则推动每月结案相对均衡,避免突击结案。针对三年以上长期未结诉讼案件设定基准线,防止案件久拖不决,实现个案均衡办结。

2017年至2019年,执法办案连续三年保持较优水平的芜湖法院,充分尝到均衡结案的“甜头”。

在省高院的均衡结案制度管理基础上,芜湖市两级法院结合自身实际,从时间、条线、主体、难易四个方面再次深入推进均衡管理。从时间上对比分析了全市各基层法院、中院业务庭近三年月平均结案数及结收比情况,确定全年结案基准线,将执法办案任务具体分解到月份、业务庭室、法官个人,合理前移全年执法办案压力,确保案件结收比动态平衡;从条线上统筹调配全市审判资源,对办案任务过重的基层法院,适时采取指定管辖,分流案件,缓解压力;从主体上,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全面强化均衡结案意识,适度上调院庭长分案比例,定期督查办案情况,让审判业务骨干回归主责主业;从难易上坚持随机分案,同时根据案件难易程度,结合每个法官办案经验和擅长领域进行分案,确保整体分案动态平衡。

统筹调度协同定期研判

每月,省高院召开全省法院执法办案视频通报会,对结案不均衡、质效较落后、目标未完成的法院,采用调研、督办、函询等调度方式,促进其提升审判质效。在日常工作管理中,不断强化各级法院党组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的首位意识,促使各级法院党组以均衡结案作为切入点,定期研判执法办案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天长市人民法院党组每月至少召开两次审判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分析执法办案工作情况,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及时风向调控。在每周的业务庭庭长会议上,审管办直列问题,引导改进弱项指标。每月初由审管办向各业务庭下发办案指导数,均衡分配全年工作量,实名通报每月完不成任务者,由院长约谈。

年初,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结合上一年度收结案数据,科学预测2020年度全市法院新收案件数量,制定各月、各季度、全年结案目标,分解至各院、各业务部门。针对基层法院案件量差距大,发展不均衡情况,淮南中院报经省高院批准,将田家庵区人民法院的交通事故案件和婚姻家庭案件分流至案件数量较少的大通区人民法院和谢家集区人民法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全市法院案件分布不均衡问题,缓解了案件量最大的田家庵区法院的办案压力。

科学部署应对疫情冲击

“比去年同期的结案数提高10%;清零三年以上长期未结诉讼案件;基本审结去年旧存案件”,在今年疫情影响下,省高院科学研判全省法院执法办案态势,及时调整部署,明确细化上半年执法办案目标任务。

疫情防控期间,定远县人民法院及时部署,通过“数据多跑路”的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线下转线上, 网上立案、电子缴费、云开庭、云调解、网络查控等举措保障了审判质效平稳。疫情期间,定远法院坚持定期公布业务部门办结案数据,采取“人盯人、人盯案”措施,院庭长对案件办理进度和案件质量全程跟踪指导、督促检查。同时持续推行“日跟踪、周通报、月总结、季分析”模式,审管办对员额法官每日办理案件情况跟踪到位,定期通报。

截至4月底,淮南法院执法办案质效位居全省前列。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淮南市两级法院新收案件大幅下降,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及时调整办案任务,前移办案压力,提高上半年结案数量,确保收、结案动态平衡。通过扎实推进线上诉讼服务,强化网上立案和网上调解工作,确保诉讼服务高效运行。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唐欢 刘超